何为幸福何以求之

2015-06-16 07:03臧英年
大众健康 2015年6期

臧英年

我曾经在今年的3月20日应邀参加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节目“国际幸福日”的现场采访,谈论的题目正是“幸福”一词。另有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马克·怀特(Mark D.white)和澳洲“国家发展指数组织”主席迈克·赛瓦瑞斯(Mike Salwaris)同时接受越洋电话联线采访。

众说纷纭

节目主持人分别向我们提出的第一问是,“你认为幸福是什么?”

显然,不同背景和不同身份的人,针对此一问题会提出不同的答案。但这都是切身体会,自成其说。彼此间无分好坏,没有对错。

我对“幸福”所下的定义是,“这是一种自我满足的心态、体验、处境和展望,感到幸福的人认为当前过的很好,未来也会不错。”我认为幸福程度具有客观尺度的衡量,但含有浓厚的主观成分,由当事人自己认定。例如,市井小民有10万元储蓄在银行,就可能感到是上天保佑,十分幸福了。而一些百万富翁都感到幸福不足,因为他和“亿万富豪”的距离还很遥远。

知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将人生需要的最底层列为“生理需要”,满足了这个条件才能上升到“安全、社交、尊重”,而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充分完成自己的梦想和愿望。

对“幸福”加以分析和说明的大有人在,心理学家马丁·赛格里曼(Martin Seligman)认为幸福的组成因素是:

1.快乐——这包括生活方面的各种享受和良好条件。

2.参与——深入参加各种引人愉快和刺激性的活动。

3.关系——有良好的人缘和社会联系。

4.意义——追求和完成大我目标。

5.成就——有具体心满意足的成就。

这一说法和马斯洛的“人生需要层次”是呼应的。从生存需要到生活满足,到人生意义。

财富健康

就财富去推断幸福与否,又有各种说法。一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指,钱是万能的。而有钱人却不一定是幸福者。二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之说,它是阐明了在紧要关头没钱是不行的。三是“经济自由和幸福程度是正面相关的”。有了经济力量和条件就大大拓宽了个人选择的可能和方向,其中自然包括了让其人从事感到快乐和满足的活动。我的学弟和老友,在台湾的怪人物李敖,就曾当面对我说,他自己理财有道,经济充裕,才能腰板硬,后劲足,不卖账,不求人。显然,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人是缺乏自尊,难以幸福的。

再有,健康和幸福也是挂勾的。年轻人和壮年人身心健康,就自然具备良好的条件去开拓事业,追求幸福。老年人最重视的也是健康,到了退休阶段,求名求利都是过眼云烟,不再要求。能保有行动自如、头脑清醒的条件,就是谢天谢地、心满意足了。我有一位老同学,退休后长住加拿大,在他重病缠身、行将去世前,他对家人提出的最后一愿是:“推我到窗前去,我要最后一次看到旭日东升……”

2014年十二月上旬我前往台湾,正赶上母校(台湾海军机械学校)同班同学毕业60周年纪念日,在台北能够出来参加聚会的老同学夫妇也只有十多人,同学们都是八旬开外,垂垂老矣,大家见面必然的话题是,“我和老伴的身体如何如何……”显然,健康要和长寿结伴而行,才有幸福可言。

因何求之

访谈中的第二提问是,“人类为什么要追求幸福?”

约2500年前,西方哲人阿里斯多德就写下:“人类唯一为己所求的就是幸福。”他又说,“幸福的生活是充满了优越理性的活动。”那便是说,幸福不是从天而降,而是透过了适当的生活方式去获得的。美国立国文献的说法是:“人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那也是说,幸福要付出努力,加以追求,而不是天赐良缘,不劳而获。

近数千年,人类集体生活进化的过程是神权、君权而人权。于是,在尊重和推动人权的现代社会里,人人生而平等,追求幸福是人人享有的权利,而付出适当的努力才能获得幸福。正好像宪法赋予了人民“民主自由”的权利,而此一权利并非明君圣主所赐,而是要靠人民努力争取和力加维护的。

为何设立

访谈的第三问是,“联合国为什么要设立这一国际幸福日呢?”

当然,设立任何节日都有两个基本目的,这不论是“教师节”、“儿童节”、“劳动节”还是“军人节”等。其一是提醒大家,这一节日的设立是必要的,是要重视教师、儿童、劳动者和军人。其二是,当前的重视不够,要不断努力,采取行动让他们感到更加满意和幸福。

针对世人而言,世界的现况和“繁荣、幸福、安定、和平”的良好目标是相去甚远。世界大大需要环境保护、人权伸张、减少贫穷、改善教育、消灭战乱、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等。那便是说,世界幸福是重要的,而世界幸福的实现还要全力以赴,力促其成。

为促进世界幸福,我们就要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那是个人幸福、家庭幸福、社会幸福、世界幸福,一个幸福的社会便也是一个和谐、平安和富足的社会,一位学者对“和谐社会”提出一个简明的说法:“在任何社会里,若是对素不相认者加以关心和协助的人越多,这个社会就越是和谐。”换言之,任何社会里守法重纪、道德高尚、公益心强、付诸行动、助人为乐者越多,此一社会就越加和谐。

国际标准

联合国于2013年发表了第二届“世界幸福报告”,为156个国家加以评分,使用了6个指标。国民平均个人所得、人均寿命、社会保障、贪腐程度、公益支持和选择范围。幸福评分最高5国排名是丹麦、挪威、瑞士、荷兰和瑞典。最低5国是乌干达、布隆迪、中非共和国、贝宁和多哥。以上最幸福国家集中在西北欧,最差国出现在非洲。这也分别由最进步和最落后国家组成之。

中国是全球第二经济体,幸福指标排名列93位,是中下水平。

北大一位教授认为这一排名并不意外,因为在贫富悬殊下,最低层人民情绪不满,而在中产阶级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也让他们认为幸福感不足。在国内新闻报道里也列举了食品安全、社会动荡、环境污染、健康状况不良、工作负担很大和心理压力沉重等因素是国民幸福状况不足的促成因素。

习近平主席不久前提出“四个全面”的政治主张和努力目标,其中之一是“建立小康社会”。在三月召开的人大、政协两会里也针对这一目标出谋献策、制定方针,若能落实这些计划,他们便会感到更加幸福。

切身体验

我认为追求幸福是人人掌其权,人人负其责。在进行时要多重质、少重量,以提高层次;多内寻、少外求,以增加自控;多仁爱、少自私,以拓宽境界;多满足、少苛求,以获得宽松。

我数年前所作,用以自勉、自奉、自娱的一首“幸福泉源歌”,就说明追求幸福重在实践。其为:

博览群书,求知若渴。远游四方,见广识多。

发挥潜力,尽其在我。深得其乐,乐得其所。

言行如一,心安理得。睡香梦稳,助人为乐。

身心健康,两面收获。手脑并用,慎思勤做。

夫妻恩爱,手足亲和。相敬相爱,安详和乐。

乐天知命,心胸宽阔。随遇而安,潇洒利落。

正所谓:“幸福快乐常追求,天性使然难罢休。好高骛远非良策,知足常乐减忧愁。”

幸福并非天赐,要自我界定,自我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