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表演程式的再创造

2015-06-17 00:27叶建宏
戏剧之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程式

叶建宏

(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 海南 海口 571127)

戏曲表演程式的再创造

叶建宏

(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 海南 海口 571127)

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中国戏曲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当前戏曲表演艺术家们共同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在中国戏曲是应该仍旧保留其传统的程式表演还是应该将这种程式进行再创造这个问题上,戏曲表演者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笔者认为,戏曲表演程式的再创造对于中国戏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如今戏曲想要传承发展下去,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变化。

中国戏曲;表演程式;创新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融合了音乐﹑绘画﹑诗歌以及舞蹈等各类古典艺术元素,是中国传统古典艺术的沉淀和精华之所在,同时也是意象创造的集大成者。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也具备形式上的特殊性,这是由戏曲艺术本身的艺术特征所决定的。中国戏曲以程式化的歌舞表演故事,以唱﹑念﹑做﹑打综合表演为中心。经过历史的洗涤和不断地锤炼,戏曲拥有越来越丰富的表演表现形式,而这些表演手段也体现了戏曲艺术的美学思想。我国戏曲表演艺术家将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我与物融为一体。优秀的戏曲表演是创造出我中有物﹑物中有我的艺术形象。物为基础,我为主导,物我交融形成意象,即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中国地大物博,拥有多民族﹑多文化和各民族不同的社会状态。中国戏曲在这样一个文化温室中不断发展,拥有体现各种民族和地区文化的不同曲种和表演形式。然而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和传承方法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再流传千年。

中国戏曲艺术传承至今,结合了历朝历代不同时期的文化表现元素。时至今日,戏曲表演的形式更是需要结合新时期新艺术形式进行再创造。1995年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老师曾经与巩汉林老师表演了一个名为《如此包装》的小品,小品选择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化表演形式相结合的题材。大多数人关注的是小品的笑料,而作为戏曲表演者则可以从这个小品作品中觉悟出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确实应该结合新社会融入新元素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首先,从中国的时代发展角度,戏曲表演形式的再创造是时代发展对中国戏曲艺术提出的要求。

艺术来源于生活,中国戏曲的多数剧种是在农耕时期产生的,表演程式也是在当时人民农耕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提炼的,反映的也是农耕时期中国社会的审美趣味和生活状态。然而世界是在向前发展的,20世纪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进入了信息化﹑工业化的社会,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戏曲程式在表达当代社会生活和塑造当代人物形象的时候往往显得不够准确,也无法贴近人民的生活。过去中国的生活如同两扇门,门上有门闩,这已经是被先前时期人们所普遍认同的一种程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生活是一扇门,开门关门可以有多种形式,有旋转式门把,也可以设置内锁,当然还有自动门﹑旋转门等各种新型门锁不断出现。在当下社会如果再用传统的一推一拉的程式化门锁显然无法更好地表达开门的意思。这个门就如同中国戏曲的表演程式一样。

其次,从戏曲表演本身来看,戏曲表演形式的再创造是中国戏曲表演对艺术家们提出的新课题。

戏曲表演艺术家们一致认为戏曲程式是中国戏剧中最大的成就之一。然而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戏曲程式传承至今到底有多大的价值?现代社会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们究竟应该如何对戏曲程式进行创编?这是目前中国戏曲艺术表演者应该思考和面对的问题。2013年1月13日,中国首届戏曲表演程式创编大赛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这是中国近年来戏曲界第一次将戏曲程式作为关注内容和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孙惠柱在会上提出:程式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延续性。中西方戏剧的一个主要的区别在于西方讲究创新,来者不能与古人重复,这是西方戏剧的基本原则,所以时至今日西方戏剧表演者也无法了解莎士比亚时代的戏剧是如何表演的。而中国戏剧则讲究传承,几百年前的表演方法流传至今。在传承渠道上,中国戏剧的很多剧种曲目和表演方法都是由老一辈艺术家言传身教﹑身口相传下来的,中国戏剧一直延续着几百年来老一辈艺术家们的表演方法。孙惠柱指出,中国戏剧在世界戏剧坐标系当中具有最好的潜力,但也同样需要有人来推动程式的发展。

第三,从观众角度出发,在传统戏曲表演程式中融入新的元素是众望所归。

戏曲表演的受众是广大观众。观众所处的时代不同,对戏曲的要求必然不同。现代化社会中传媒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观众的选择余地更加丰富,不仅有传统戏曲,还有现代化的各种艺术形式,戏曲不再是调节观众生活﹑满足观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唯一艺术形式,观众更加渴望看到听到贴近自己生活﹑表达自己生活的新形式的戏曲艺术。在这样的背景和要求下,中国传统戏曲表演形式的再创造是众望所归。如何在传统曲种保留下来的精华中融入现代生活元素,被广大观众所接受是戏曲表演艺术家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然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吴昊乾也曾说过:“程式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生活发展太快,过于现代化的元素无法搬上舞台。”古代社会仍然是中国戏曲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之所在。戏曲是一种舞台艺术,观众需要看到的也是一种“非常态的”人物形象,戏曲表演程式的再创造过程中要表达现实生活,却不能照搬现实生活,需要跳出来,去古代生活中寻求戏曲程式的创新。戏曲表演程式化的再创造不能离开戏曲本质,贯古通今,才是戏曲表演形式再创造的核心精神。

J8

A

1007-0125(2015)05-0020-01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程式
“贪玩”的老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的养生故事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昭往彰来——《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东方皇后”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的人生故事
英语程式语可学性的语言模因论解读
“前海”与当代中国戏曲评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基于Motor-CAD的增程式电动车发电机设计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增程式电动环卫车APU启停控制策略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