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历史剧《成败萧何》对京剧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2015-06-17 00:27徐晓阳
戏剧之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萧何花脸韩信

徐晓阳,曲 云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00)

一、继承

传统京剧具有程式性、虚拟性、综合性等特点。新编京剧《成败萧何》继承了这些特点。从这出戏的表演来看,演员在台上又唱、又念、又做、又打,这些正是综合性的表现;再来看程式化。演员的台步、动作、化妆和服装都是规范化的。当韩信因为收留了钟离昧而与刘邦发生了矛盾时,刘邦认为韩信谋反,举刀要杀韩信,韩信发出一声冷笑。这一“笑”到底该怎样表现,演员不能任意决定,需按程式化要求来表演;戏中的舞台美术是适度的,舞台安排很简单,便于进行时空转换,只在有些场次简单摆放桌椅象征汉宫。萧何追韩信时,韩信和萧何所骑之马都是虚拟的,只用一根马鞭来表示。萧何追韩信追了很远,在表演中实际上却只是围绕舞台转了几圈,这些都是虚拟化的表现。

《成败萧何》很重视传统京剧的唱、做、舞。麒派老生陈少云继承了麒派艺术传统,嗓音苍劲浑厚,将老丞相萧何的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追到韩信后唱的那支曲子是麒派经典,用在此处贴切地向观众展示了萧何痛苦、无奈的心理,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麒派还善于用“抖髯”等外部动作表现人物内心活动。萧何月下追韩信时,萧何内心是十分矛盾的。他不愿追韩信,可为了大汉江山和天下苍生他又不得不这样做,这里陈少云就用“抖髯”的动作来表现萧何内心之纠结。在阻圣驾那场,刘邦亲自率兵讨伐韩信,令萧何担心不已。情形危急之下萧何作出一个“大跳跪”的动作,企图使圣驾返回,高高跃起随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刘邦面前。人物之情深意切通过这一细节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载歌载舞的动作即从传统京剧中继承而来。

此外,《成败萧何》还借用了京剧传统剧目《萧何月下追韩信》中萧何追韩信的场景。同样两个人,同样在月下,同样是追,萧何与韩信,一文一武,互为知己,两剧意味却大相径庭。《萧何月下追韩信》中的追,萧何追的是大将,是求韩信助刘邦一臂之力一统江山;而《成败萧何》中的追,是萧何怀着极其无奈的心态追赶韩信回去受死。正如戏中萧何所唱:“十年前月下相追追将才,十年后月下相追追命来”,场面令人唏嘘。这一场景不免吸引很多京剧老戏迷,同时,新的场景又会引起他们新的思考。在新编历史剧中借用经典老戏场景既能让年轻的观众喜欢,又能吸引老戏迷的眼球,编剧手法值得借鉴。

二、发展

《成败萧何》对于京剧传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以往的京剧中,人物形象往往过于简单,人物性格只有一面,可以简单用“好人”或“坏人”两字来概括。英雄人物往往是高、大、全的,而与之相对的反面人物则坏得彻底。但《成败萧何》中的人物却塑造得真实、鲜活。剧中萧何既想实现助刘邦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又想实现保护朋友和功臣的道德理想,最终只能为政治为大局牺牲道义;韩信为人爽直,功高盖世,却恃才傲物,桀骜不驯;吕雉是有心计的,然而她对萧何的那段“肺腑之言”又让我们看到她的处境之无奈,不能仅用阴险二字来形容……剧中人物行动轨迹皆由其性格决定,而不由作者随意捏造。

第二,行当的开拓。在《萧何月下追韩信》中,韩信由武生演员扮演,而在《成败萧何》中则由花脸扮演。以往武生扮演韩信给人以重视做工之感,而《成败萧何》中韩信的扮演者安平是唱裘派花脸的。裘派花脸融合了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之所长,既重视唱功又重视做工,这样戏中的韩信既有精湛做工又有出色唱腔,人物性格展示更为全面。

第三,伴奏乐器别出心裁。以往京剧多用京胡、月琴、快板、锣等来伴奏,这出戏加入了三种新鲜乐器:埙、古琴和管子。“埙”音色古朴,表现古代题材特别适合。戏末韩信唱“莫怨泣,休责怪,萧何生,韩信死”这几句时,伴奏乐器即是埙,气氛之忧伤由此可见。“古琴”音质深沉、悠远,萧何得知刘邦和吕后已下决心杀韩信时,导演安排了萧何抚琴的场景来表达萧何“心欲回天势难由人”的心情。此外,戏中多次运用“管子”这一乐器来渲染悲剧气氛。

第四,现代化语言的加入。如萧何劝刘邦修改诏书时刘邦来了句:“他奶奶的,姜还是老的辣啊!”又如刘邦表示:“为君者万一误判误杀功臣,要动摇人心国本”后,身旁的公公跟了句:“女流之辈万一误判,不过被人骂一句头发长见识短罢了。”刘邦紧接着感叹:“你太有才了”!引来全场大笑。这些插科打诨性质的现代口头语放在剧中,有些保守戏迷认为太过随便难以接受,但需知刘邦在称帝之前原本就是市井之人,现代化口语的加入既符合人物性格,又能调节演出气氛,使古朴的戏曲艺术也“摩登”起来,拉近了戏曲与年轻观众间的距离,何乐而不为?

猜你喜欢
萧何花脸韩信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有猫如弟
花脸一朵朵
萧何官居高位有四招
当了一回“花脸猫”
萧何“自污”的政治游戏
韩信“背水阵”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