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 静展思维

2015-06-17 18:37夏萍华
新课程·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圆规画圆新知

夏萍华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需要适当的静思。一节数学课既要有“有形”的行为活动,更要有“无形”的思维活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如何教?下面谈谈我的尝试,力求还数学课堂一份安静,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空间,充分展现数学思维的魅力。

一、问题留白直切新课

好问题能使学生达到欲知未知、欲言不能的“愤悱”状态。在遇到问题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感悟、反省、记录、整理的时间,让学生经历静静地思索,换来之后的豁然“顿悟”,获得成功的体验。

片段1:理解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师:(课件欣赏生活中的圆)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圆。(生举例)

师: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从古希腊数学家的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圆也是平面图形。

师:那它和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一样吗?请静静地想一想,并完成下列填空(以学习单呈现):

(1)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 )等,这些图形都是由( )围成的。

(2)圆是由( )围成的平面图形。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生:我不能归纳出已学平面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师快速板画这些平面图形,学生个个安静看着……)

生:我知道了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生:我知道圆和它们的区别了,线段都是直的,围成圆的线却是弯曲的,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课上如果没有屏神凝思,就不能称得上是一节出色的课。当抛出问题后,代替“点将”的是学习单,留给学生静心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虽然有部分学生碰壁了,出现了思维的障碍,但这是值得的。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回答多个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有意义。

二、动静结合学习新知

1.自主学习——此时无声胜有声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那些学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学会的知识,就不需要多讲,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质疑、追问、辨析等形式,发挥教师导的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

片段2:理解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师:听过半径和直径这两个名词吗?那么多的同学听说过,那么半径和直径到底是什么呢?请自学第56~57页。

快速核对学习单,追问质疑。

师:什么是半径?谁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说说。

生:半径是指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它是有长度的。

生:我不能明白什么是圆上任意一点的意思。

师:其他同学你们理解“圆上”的意思吗?我想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个圆上的点。(区别圆上、圆内、圆外)

生:我知道了一个圆应该有无数条半径,因为圆上的点有无数个。

师:课件出示变一变,观察哪些不是半径(直径),为什么,怎样改变就能变成半径(直径)(随机静态演示)。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完善、纠正了对半径和直径那些不够精确的理解,即使有些学生自学后还没有对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表象,那么在接着的追问、质疑、辨析过程中,他们也会逐步完善自我认识。

2.追根究底——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圆规画圆是一个“技术加火候”的问题,学生为什么认为“画圆那么难!”主要是手握圆规的姿势不正确,所以让学生明白“画圆不圆的原因”比盲目画圆更重要。其次就是少了火候, 40分钟的课堂不能腾出过多的时间画圆,功到自然成,所以课后必须有一定量的巩固。

片段3:学习用圆规画圆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圆,那么你会用哪些方法画圆呢?请你试一试画一个圆。

(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用圆形物体拓印,而选择圆规画圆的学生较少)

师:静静地思考、对比这两种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生:用圆形物体拓印的,比较简单、方便。但是这样的圆大小是定死的。

师:对!看来要画一个规定大小的圆,还是要用圆规。现在请同学们尝试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学生第二次画圆:用圆规画圆,教师巡视,选择作品展示)

师:请说说你用圆规画圆的感受吧!

生:实在是太难了吧!

生:我画的圆一点也不圆!

师:我们一起来找找“画的不是很圆”的原因。

生:画圆时,圆规带针尖的那个脚移动了。

生:画圆时圆规两脚尖的距离变了。

……

师:看来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姿势很重要。(课件展示正确画圆姿势)

师:画圆可是技术活,方法正确是第一,勤加练习是第二,技术加上时间就一定能画出一个漂亮的圆!下面我就用圆规和三角尺画一个半径为2 cm的圆。(巡视发现孩子们画圆姿势明显进步,有6位学生画成了直径是2 cm的圆)

师:怎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原因在哪?

生:圆规两脚尖的距离是半径,如果画一个半径为2 cm的圆,那么圆规两脚尖的距离应该是2 cm……

三次画圆,层次不同,目标不同。从用任意的方法到用圆规画一个规定大小的圆的过程中,学生动的不止是手,更是思维,他们在静静对比画圆方法的优劣,静静思考画圆不圆的原因,他们多了一份能听善思的安静。

3.充分放手——大珠小珠落玉盘

提出一个猜想,往往比验证一个猜想更重要。有了猜想之后,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寻求方法去探究“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它们的关系”?省略“请同学们拿出一个圆,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等各种方法进行探究,看看有什么发现?”这句话,相信学生能够想出比你提供的更出色的方法。

片段4: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它们的关系

师:猜想圆会有哪些特征呢?

师:选择其中的1~2个猜想,想办法证明,将过程记录在下面的学习单中。

①我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通过( )的方法发现: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通过( )的方法还发现:_______________。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都有哪些发现?

生:我通过折一折圆形纸片发现了圆是个轴对称图形,而且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能对折,所以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生:我通过画一画的方法,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生:我也有这样的发现,但我是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到的,因为围成圆的曲线是由无数个点形成的,圆心和这无数个点中的任意一个相连,就是一条半径,所以半径就有无数条了。

生:我发现一条直径是由两条半径构成的,所以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用测量的方法也会有同样的发现。不过,如果不同的圆,那就没有这个2倍了。

师:请你举例说明,让大家听得更明白。

师:怎样的情况下,直径长度会是半径的2倍。(得出同一个圆或者相等的圆)

生:我可以通过对折多次找出圆心。

生:我通过画一画、量一量发现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

做了一回“懒”教师,充分放手后收获了“懒”的智慧。都说懒得要有法,这个法就是相信学生自己的能力。因为“懒”,学生的方法多了、思维广了,一切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题组练习应用新知

在如今的公开课上,我们很难看到学生静心思考,独立完成练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即使在一些常态课上,也是名不副实。争取每节数学课抽出5~8分钟的独立作业时间,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还可以有效提高作业的正确率。

片段5:新知应用

出示下列题组,学生独立完成。

①圆是平面上的( )。

A.直线图形 B.曲线图形 C.无法确定

②圆中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

A.一定是半径 B.一定是直径 C.可能是直径

③圆的大小由( )决定,圆的位置由( )决定。

④用圆规画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尖的距离应取( )厘米。

⑤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阶梯的练习,自选的习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也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挑战,静静的课堂中迸发出学生的智慧。

?誗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圆规画圆新知
圆的启示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画圆的月亮
圆规
二合一圆规尺
连线·画圆·揉团——浅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有效教学
圆规小姐圆梦记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