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网络备课的实效性

2015-06-17 03:46杨秦友
新课程·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手写教研组教案

杨秦友

众所周知,备课终归要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往教师常常受困于繁重的手写教案中,造成备课质量下降、备课与实际课堂教学不符等现象。网络备课是在广泛交流、研讨基础上形成的智慧结晶。教师可以从年复一年重复手写教案中脱离出来,潜心于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辅导等工作,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一、有效的备课检查方式

电子形式的备课决定了其复制是很容易的,是否提高效率、减轻教师负担的初衷会造就懒惰的教师呢?

一方面,个人初备是教师必须要做的,没有研究,在教研组内集体研讨时就提不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和建议。这一方面的问题在教研组内活动时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因此,严格、规范的教研组活动是保证教师初备的重要保证。学校通过教研组的制度建设、业务领导全程参与教研活动、每学期优秀教研组评选、教研组活动展示等形式,规范教研活动,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保证备课活动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对网络备课的检查方式可以重点放在复备上。教师如何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区域情况、学生情况等进行修改,以及教学反思的撰写。学校可以设计专门的表样,对修改部分通过使用不同颜色、不同字体、加下划线等形式进行标注,从而形成自己的教案。在教学完成后,对本节课进行反思,撰写教学笔记。业务部门在检查时,重点检查这些内容,既清晰又简便,同时避免了教师直接使用下载的教案。

B/S模式的备课方式使得对业务的检查十分方便,业务部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环境的地方对教师备课情况进行检查,掌握教师备课过程。

二、明确备课的标准

网络备课因其需要面向众多教师,因此,它的设计就需要统一的模式。从导学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写法、教学反思的总结以及学科、年级等内容、本节课所附带的课件,同时要留有复备的空间,这在备课程序设计时就需要考虑。统一了备课的模式和标准,就使其易用性大大提高。

因为各个学科有各自的特点,检查的标准不可能完全一样,这就需要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由组内全体教师和教研组长共同制定网络备课的标准,每个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区域特点、学生特点和备课要求,设计的形式,规定备课的内容,从形式至具体细则都有相应的要求。

三、灵活安排备课的使用

网络备课是存储在服务器上的,如果教师去上课,假若教室内没有上网条件,或者即使有上网条件,教师是否需要打印备课呢?如果全本打印出来,固然是很好,但同时也造成纸张的浪费。在学校实验网络备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于新教师可以打印出教案,用作参考;而对于熟练的教师,可以只打印简案或者提纲。区别对待,既能节约部分资源,又保证所有教师都能使用网络备课的成果,同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四、提高网络备课效果

网络备课可以让教师在任何具备网络环境的地方备课、下载教学设计,进行网络交流和研讨,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同时,由教师、教研组、校际三级组成的教研团队,扩大了教研的队伍,集体智慧的力量凸显。这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农村学校信息相对闭塞、交通不太方便,参加一次区县级以上的听评课是比较难得的机会,而网络备课使农村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翻阅优秀教师的备课,参考他们的成果,对于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五、巧妙解决网络备课中的问题

网络备课在给我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一是年纪较大的教师跟不上时代步伐。年纪较大的教师,计算机操作不熟,备一节课往往需要花费比手写多几倍的时间,反而造成效率下降。为避免这种问题,可以针对不同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青年教师必须使用网络备课,年老的教师初备可以手写,复备时由自己或教研组将精选的优秀备课打印出来给他们作备课参考,而且有现成课件可供使用从而让他们既能享受网络备课的成果,又避免工作效率的下降。

二是因为多级备课,每级都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对教师备课的时间要求较高,新课标要求教师超周备课,而三级备课模式下,教师超周备课仅能大约提前两天见到评选出的优秀教案,教师复备时间短,容易造成囫囵吞枣,因此网络备课大约需要提前两周备课。

三是不管何种形式的备课,最终落脚点在课堂,如何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才是最主要的。不管何种形式的备课,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支撑,最终只能是“新壶装旧酒”。在实行网络备课时,我们不难发现,仍有教师使用的是十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即使加入了现代媒体的因素,体现出的教学思想仍没有进步。所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推动网络备课的前提,否则,网络备课只能流于形式。

四是加强师德修养,远离拿来主义。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同样也是备好课的前提。即使手写备课,难免有的教师会偷懒,照抄教参。因此,学校应当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风气,形成一种研究、探索、创新、向上的教育环境,把思想认识统一起来,以使网络备课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何红宇.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

?誗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手写教研组教案
抓住身边事吾手写吾心
《立定跳远》教案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基于集成学习的MINIST手写数字识别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深度学习在手写汉字识别中的应用综述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半张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