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的步子实践

2015-06-17 03:55陈明亮
新课程·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陶行知科学探究

陈明亮

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得有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前进的,我们必须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同时,才能做一个长篇的现代的人。”“未来之学校,未来之教科书,未来之教学必须建立在生活经历上,始可谓活的学校,活的教科书,活动的教学。”因而科学学科教学只有在真正体验社会生活,参与生活实践,全方面地接触大自然,才能无暇之致地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我们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力图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进行教育,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使学校成为“活的教科书、家庭的延伸,社会的浓缩,教师的进修学校”。同时,由于教育的时空在不断扩大,现代的教育已超出了学校的范围,再一次回归到社会,走入生活。所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大教育观对实施本课题现代生活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小学科学教学在生活中崭露头角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没有生活做改革的改革是死改革;没有生活做创新的创新是死创新。”生活与教学是一体,生活与创造是一团,生活是教学得以生长的土壤,是创新得以挖掘的养分,离开了生活,教学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创新是难以得到体现、发展的。

社会是一个双向有机统一体,科学学科让学生深入大自然、社会、生活中,让学生不断地内化学科知识、生活经验、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同时,又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外化能力素质。社会、大自然生活的宽阔空间是学生施展文化、技能的理想场所,而且提供了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改善生活能力,锻炼学生间的协作精神,陶冶情操和培养责任心的有力机会,为塑造出新一代素质教育人才铺设了肥沃基地。研究中我们通过多次尝试,积极探讨,对于《植物的花》《植物的根》《蜗牛》《蚂蚁》等生物系列的研究,学生充分参与到大自然、生活中,在自然界中探索知识、培养能力,为以后探究新知铺下一段坚实大道。

二、小学科学课堂在生活中整体铺面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和陶行知“实践第一”的教育思想坚定了我们“以行促发展”的教育理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告诉我们,人不仅是在自己的活动中获得发展,而且人自身发展的动力也不源于别处,而是源于人们活动本身,是人自己的活动促成了自己的发展,人是自我生成的。而陶行知的“实践第一”的教育思想也是生活教育的鲜明特征,它要求教育的内容、思想、方法、设施等都要随着生活、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并为之服务。科学学科的探究、创新正是在实践中诱发,在大自然中成长,在社会上长大,生活上结下素质教育之果。生活是创新的源泉,更是创新的主干和依托者。

在生活中展开的教育,素材来源于生活。科学学科的教学,如果将课堂移植到社会、大自然、生活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因身处“宽敞的课堂”而感到心旷神怡,而且在周围丰富的教材中时时处处都存在创新的情境,更有探究的欲望、探究的灵感。

医药家认为,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是药,那么,我们科学教学都认为生活中的一针一线,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宝。选用生活中的简单材料进行实验,既能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能体会到改革创造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得,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探究创新的实践活动。

三、小学科学课堂在生活中步步实践

生活无间隙的闪烁,时刻牵伴着学生善动、好奇的心灵。在大自然、社会生活的氛围中,学生不断地在探索、创造、实践、发现、再探索、再创造。正如克思夫·贝克所说:“不应该把教育教学看成是目的本身,而应看成通向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

大自然的形形色色、多姿多彩,都无形地发布着信息,大雁南飞,冬天来;蝌蚪成群结队,春天来。这样的景观诱引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因而在教学《一杯水》《空气》等课时,要充分开放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观察、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感受自然界探索的乐趣,增强获得知识的扎实性,培养实践能力。

日常生活中,时时都应用着科学,处处都激励着学生去探讨知识。乘车时,人为什么会向后向前倾倒?热开水倒入玻璃杯,杯子怎么碎了?冷、热水调成同温的两杯水该怎调?

四、小学科学课堂在生活中思索前行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求知欲就是从自己对事物的“思”,对事物的“疑”中产生的,创造发明也是从这里起步,因而要研究实验过程,以“疑”为中心轴,着力探索大自然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身心素养,开拓创新精神。大自然、社会生活就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科学课堂教学不可避免的回归线。科学教学是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教学。没有离开生活,也就无所谓“回到生活”。科学教学回到生活是指“高于”生活的知识“回到”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教育是“在生活中并且为了生活而展开的一种人类活动”。学生的创造发明从社会生活中出发,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又体现到社会生活中去。但也有不等同于生活,杜威主张的“教育即生活”,并不是学校教育与其他社会教育,使学生在这种宽松、简化、钝化的理想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培养更多的能力,让学生有更大的发现、提高。

参考文献:

戴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0(01).

?誗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陶行知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