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撕贴,在想象中创意添画

2015-06-17 04:10朱娟
新课程·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感知创造想象

朱娟

摘 要:借助以纸为载体的“创意撕贴添画”这种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巧妙地选择材料、尝试各种方法、大胆探索创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发展。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与相互学习,在想想、撕撕、画画、玩玩的快乐中,让学生拥有细心观察、思考独立的好习惯。

关键词:创意撕贴画;感知;想象;创造

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纸,因其色彩丰富、种类繁多、可塑性强,而被大众所喜爱。人们根据纸的特性,巧妙利用不同手法将其变化出独特多样的形态,即成为一件件新颖有趣的纸艺作品。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创意撕贴添画”就是以纸为载体,在创作体验中既动脑又动手,呈现出另类的表现形式,实现纸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引导学生对材料的选择、方法的尝试、过程的探索等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力争在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我们结合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在传承手工艺技法的基础上,丰富“创意撕贴添画”的表现手法,充实教学内容;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与时俱进,用传统表现方式反映现代生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能力。

创新是人生存的基本需要,每个人或多或少均具创意潜能。只有丰富的艺术生活才能激发想象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培养学生艺术修养。

一、创意“撕贴添画”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

一直以来,喜欢美术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有谁不爱美术课呢?撕撕、贴贴、画画,想想、做做、玩玩一系列的活动着实让学生着迷。碎纸一组合,一朵小花出现了,花瓣上再添上一只小虫,多生动呀!快乐其实很简单。有时,我们努力追求的仅仅是一种不需要言语表述的意味,创造的形象不求形似,只求尽兴。即使是涂鸦单一的符号也是乐而为之的。学生快乐地创造着,虽是表现着与美术家不相同的造型样式,但作品中造型的夸张、强调和形变,有时虽不是用心为之,但所产生的形象、韵味却让艺术家都羡慕不已。

普通的一张纸,捏在指间,运用不同的力度进行撕扯,随意或有意,在破坏纸张的同时也产生了生动的意象。虽然用手撕纸很多地方受到局限,纤巧工细之处无能为力,但这种局限性又恰恰是个长处。撕出来的不规则的边沿,用一个字来形容“拙”。正如古人所说:“画贵有笔误”,而撕纸画“撕误”与画理“笔误”不谋而合。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动物朋友”一课,一片彩色不规则的纸,普普通通,配上对比鲜明的底板。学生运用自己的感知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灵动的形象顿时浮现在脑海里。稍稍添加上不同的细节,数笔之后,栩栩如生的物象跃然纸上,或猫、或兔、或树、或人。有些作品外轮廓寥寥数笔,但粗得合理,概括得却恰到好处。再如,“这是我呀!”一课,让美术走进生活。“我”的人体结构、不同的神情、各式动态以及色彩搭配,都是来自于学生对生活中人物形象的印象。撕贴的方法或整体或碎纸组合;脸型的大小、五官的摆放位子、四肢的动态、服装的巧妙搭配等,学生动足了脑筋。睫毛太细了,不好撕贴,就用添画的方法。有件作品的服装很是挺吸引人,小女孩的裙子巧妙地选择了花纸,还用上了“折”的方法,这个灵感也许就是来自生活中常见的“百褶裙”吧。

类似精彩着实让人眼睛一亮,各种作品的出现都是学生实践的结果。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受,对创作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同一堂课,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件作品都是最好的。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找寻一切的可能,并用这种独特的方法创造属于内心的灿烂。在美术学习中大量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

二、创意“撕贴添画”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创意“撕贴添画”是想象与实践的结合体,是情感活动的成果。想象是实践的基础,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从自我的内心感受出发。学生观察时是不会像艺术家那样,去讲究视角、讲究结构、讲究比例、讲究整体协调的,用自己的双眼去寻找美、发现美,用自己的方法表现美、创造美。

例如,“我的地图”一课,有学生在绘制地图的时候,海、陆、空、地底,就充分发挥了想象。撕上几片云朵,就是空中的路线;贴上几条小鱼,就能称霸大海;看,弯弯曲曲、粗粗细细的马路就是直接撕撕,拼接而成;路边的商场或是动物园呢,就更有意思,直接从废旧的海报上撕下来贴上去,简单直接。看自己想看的部分或是看自己喜欢看的部分。有可能是一个彩色的点、也可能是一个突出的角。作品形象自然产生了夸张、强调、形变,稚拙、朴实、生动的风格。

然而有想象力有主见的学生,只钦佩却从不模仿他人作品,总是能创造出另类的方法。例如,“我设计的图书封面”一课,有学生不满足单一的平面粘贴,觉得方法太大众化,缺少创意。层层平贴花瓣固然已经很好看了,但是花瓣末梢若能巧妙地将纸卷起来进行造型,产生半立体效果,更有效果,更有想象力。只要为了能有效实现目标,我们可以“不择手段”。利用内容和方式优化活动过程,我们深深地感到,学生的智慧就像绚丽的烟花,需要点燃,需要激发。

在活动中,学生有了成就感,得到了满足,从而也加深了对自己观察的理解。灵活的表达感受,发展独立的美感意识,增强了自尊与自信,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并在不断的追求中开启了艺术潜能的大门。

三、创意“撕贴添画”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把想象变成了现实,把知识变成了需要,把合理变成了主观,把真实变成了表现。让理念现身,让抽象有形,让情绪可见,让创造无限。

学生从小就喜欢乱撕乱画,这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想怎么撕就怎么撕,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主动想象,主观意识,独立思维,个性表现。在创意“撕贴添画”活动中,学生通过左右手协调,提高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准确性,进一步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和思维活动水平。例如,“美丽的盘子”一课,重点是用形和色来美化装饰盘子。彩色的碎纸根据大小有规律的组合,或拼成具体的形象。可以图案化亦可以具象化,或动物或植物,创造无处不在。

美术课程特别强调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作品有个性是很重要的。俗话说:知识技巧很易学,独立思维却很难寻。个性和创造是性格和爱好的体现,是自然形成的。引领学生进入由心底深处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融知、情、意为一体,“以身体之,以心验之。”

例如,中国民间玩具让我想起了农村过年时家家户户“送麒麟”的风俗,麒麟到,好运来。送吉祥的麒麟身上的装饰鳞片不就是彩纸贴上去的么,若能得到一片,开心一整年。学生在学习这课时,有意识地渗透这样的民风文化,就能运用类似的方法美化玩具的外形。大红大绿,作品质朴、清新活泼,散发着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蕴涵着深远的文化内涵。

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纸为主媒介创造作品,这一活动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造型,更能发展其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展现个性和创意。教师在创意“撕贴添画”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让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用自己的眼睛和轻巧勤劳的双手去探索美丽的世界。收获是双赢的,还可以提升个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意“撕贴添画”这种特殊形式,不是单一的技能技巧练习,而是培养有创造和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的素质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出版社,1993.

?誗编辑 李 姣

猜你喜欢
感知创造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