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中悟”教学例谈

2015-06-17 04:34魏清香
新课程·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

魏清香

摘 要:“教师之会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师的教,有了明确的指引。不错,相机诱导,不论何种课型,在课堂上都显得至关重要。教师驾驭课堂的功夫也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有感

课改实践摸索中,笔者发现,在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回答往往会出现形形色色的误区,有些会让人捧腹大笑,有些又令人莫名其妙,难以理解,而有些与课堂无关,却又似很有价值……在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使学生由失败走向成功,使无意错误成为课堂的转折点,成为一堂好课的新亮点,也成为教师汲取经验、探索未知的新动力,为课改的成功添上精彩的一笔。在实践探索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抛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学生回答错误,只需让学生再想想,就能引导解决,又与课堂任务紧密联系的,可以把问题抛还给学生,让学生领悟,提高课堂效率。一次市级赛课活动,某教师执教《家》,她就成功地应用了这一方法。

师:为什么蓝天是白云的家呢?

生:因为白云离开蓝天就会死的。

师未深入讨论这个问题,而是由学生的回答引导,把问题还给学生。

师:你觉得白云住在蓝天才不会死,是吗?

生:对。

师相机出示挂图。

师:多么美妙的想法。大家看(指挂图),白云在蓝天上飘荡,蓝天衬着白云,白云的生活是离不开蓝天的,蓝天就是白云的家。

一个看是可笑幼稚的回答,实际蕴含了其中的道理,没有了蓝天,何谓白云,与死何异。教师通过巧妙地抛,把问题化解了,又解决了课堂问题,老师抓住了“死就是没有”这一切入点,让课堂精彩。

二、提

在回答问题中,一些学生往往思考过于简单,所答的答案只是一些表象,对此,笔者认为可以抓住表象,把问题的浅显答案巧妙地又变成问题,只是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略提高一些,让学生领悟到问题的正确意图。

为辨析喝与渴的区别,师出示句子。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大家看看带点的字,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下面有个小圆点。

显然,这位学生没领悟问题意图,只看到表象,让人啼笑皆非。

师:噢,那你比较一下点上的两个字,看能发现什么?

生:一个是氵,一个是口。

教师对这样出了轨的回答,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去发现其中可以达到的主题目标的因素,加以利用,机智引导,唤起学生的记忆,激起学生兴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顺利完成了教学。

三、降

对于简单的回答,教师要巧妙地提高问题的难度,那对于学生的回答,进入过难的误区,那自然就要给学生降低难度,以达到效果。

一年级《自己去吧》教学片段:

师:最近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学生思考。

生:我学会了读书,天天学。

(学生回答没有错,可又不达目的。)

师:那你学读了什么课文,怎么读?

生:我刚学会了《平平搭积木》要有感情地读。

师:怎么学会有感情地读?

生:老师教的。

师:那在家里又有谁教你学会了什么呢?

学生发言活跃。

这样把学生泛泛的回答,稍微降低要求,就达到了目的。

四、授

在课文中,常遇到一些特定的词汇、句子,如专有名词、固定的熟语,笔者认为,像这些就不必花过多时间去讨论、去探索,可以发挥师授的作用,在课堂上直接给予学生解答。

例如,《蜗牛的奖杯》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蜗牛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那它的翅膀怎么样了?

生:退化了。

师:懂得什么是退化吗?

生:……

师:那老师告诉大家,退化就是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师:那蜗牛飞不动了,翅膀怎么样了?

生:消失了。

师:对,蜗牛的翅膀没有了,退化了。

通过师授,再加上课文中句子说明,学生对“退化”一词,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放

在上课时,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领悟起来过难,课堂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有意识地放到课后,让大家共同参与,师生共同解决。

例如,笔者曾听过一堂课《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上老师就处理得很好。请看片段:

师:小动物们画的画太美了,不过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呢?谁知道,告诉大家好吗?

生:因为青蛙没长毛。

(无疑,学生的回答让老师感到突然,同学哄堂大笑,细细分析,这位同学又是很有观察力,又知道动物的毛具有保暖作用。)

师:观察得真认真,青蛙没毛在大雪天会很冷很冷,不过有些动物有毛也不画,他们和青蛙一样,也会在洞里睡觉,想知道为什么吗?

生:想。

师:老师先不说出这个秘密,大家回去以后,想办法了解。比如,可以问人,可以看书,可以上网查询,我知道,大家的办法很多很多,下节课看谁了解得最好,好吗?

生:好!

假如,教师直接说出,就没有多大意义了。且一下子要解释清楚冬眠,学生也会如雾里看花,教师很巧妙地把问题引到课外,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下节实践活动(探索什么是冬眠)埋下了伏笔,既布置了任务,又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学到了许多知识,体现了家校共同教育这一目的。

六、议

于课有利,有价值的问题,不必吝啬时间。当心课上不完,可以让学生大胆讨论,去发现未知。也不必拘泥于教案,可用学生有价值的误,因势利导,去完成课时任务。《母亲的恩情》一文的教学中,有位教师上课时,也出现了意料之外的问题,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讨论,收到了良好效果。

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父母亲为工作而忙,为家庭而忙,为国家而忙,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自己,从而让学生明白父母的苦恼,也诱发了学生的孝心。虽然,教师没有完成课时任务,但他达到了教书育人这一目的。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新课改教学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