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2015-06-17 05:35宋立忠
新课程·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范读课文文章

宋立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朗读做出了要求,基本的内容是: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不少:我们怕学生不理解,便为学生多分析,把一个原本好好的文本,搞得支离破碎,成了“满堂灌”;不必要的提问多,使有限的时间耗费在问问答答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板书多,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黑板,学生忙于做笔记,唯恐有一点没记上,将来考试时会有。而用在潜心读书上的时间就很少了。致使不少学生朗读课文时结结巴巴,把句子都读破了;有的学生朗读时声音太小,别人无法听清;有的学生把握不住重音和节奏,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未能领会书面语言的表情达意。这样造成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不少困难,学生的语文成绩总也不见提高。为了克服这种毛病,在教学中应加强朗读教学。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发挥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呢?我有以下几点拙见。

一、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朗读产生兴趣就会减轻学生朗读的疲劳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语文教材里大部分是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抒情的文章,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练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与自身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会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其次,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自由地朗读。比如,结对子朗读,彼此欣赏、指正。我还在班上开展灵活多样的比赛活动,让学生自己上台读、讲、诵、演等,让他们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朗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发挥范读作用,让学生朗读有样可依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也就是说,学习语言的方法离不开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得多了,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

然而,作为小学生,他们还不会创造性地读,他们的朗读大部分都是模仿教师的。因此,教师的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当然,范读时机的选择也要恰当,不一定非要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时就范读,也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范读,在学生要求范读时再范读。教师范读要做到语言准确、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读的内容也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如,可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范读全文,可以为了解决难点突出重点范读一些重点句段,或者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范读时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找领悟快、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这样,学生有榜样可以学习、模仿,就为提高朗读水平打好了基础。

三、扩大阅读范围,注重感悟品味

读书不只是读课内的书,还要从课外的阅读中广泛汲取营养。我鼓励学生多读、多积累,把自己的课外书和同学们交换来读,让学生把优美的句、段、篇摘录下来,利用板报张贴出来,同学之间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因为学生知道的多了,所以在读课内文本时,能够融会贯通,知道作者的写作风格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等,才能和课文的思想、情感发生共振,也就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还有,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中体味,与作者获得情感的共鸣,才能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四、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注重激励评价

朗读课文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不能很枯燥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反复读。可以穿插使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集体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文、表演朗读、配乐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生朗读的自信心。如,在学生朗读后对学生及时做出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的心情都表达出来了!”“发音很标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稍高于期望值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恰当,产生主动的心理冲动,以更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

总之,朗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环,对于学生文学积累及语言表达和理解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常抓不懈才会见成效。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范读课文文章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