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2015-06-17 05:48崔艳霞
新课程·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五壮士课文文本

崔艳霞

当前,阅读教学中虽然能听到学生书声琅琅,但许多却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悟结合、读导结合。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品悟、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掌握技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更无悟。我在教学《我为你骄傲》一课时,摒弃了繁琐的分析,而是巧施妙计,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反复读书,最后用给老奶奶写便条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学生不仅在朗读中加深了感悟,也受到了品格的熏陶。初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句子,为进一步学习理解做好了准备。在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感悟课文中的关键之处、精妙之处时,引导学生精读。在读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闪现创新的火花。

二、激发想象,理解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读中有所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阅读,学生就会促进或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凭借联想,还原语言描述的形象,让学生想象出课文中描述的人物形象、景物、场面,使其在头脑中活起来。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盲女孩安静的内心世界,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去倾听、去触摸,深入文本体验、感知安静内心的多姿多彩和她对生命的热爱。此时,在学生眼前,语言文字已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丰富的语言形象,这样的感受是入情入境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提供感悟的契机,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创新。

三、创设情境,入境感悟

要想有所悟必须先有所感。小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和语言感悟能力的局限,他们在阅读一篇课文时,无法自然地“入情入境”。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录音、课件等辅助媒体,创设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接见其人、闻其声、观其事、临其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感染,有所感悟。

只有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学生才能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才能使朗读具有真情实感。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再现当时的场景,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学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配上音乐让学生反复品读,让学生在悲壮的情境之中展开想象,深切体会五壮士英勇献身、忠于人民的伟大精神。

四、对比词句,加深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品味、揣摩文本中的一些重点词句,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巧用比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

1.添词、减词比较

课文中有些句子不仅表达得非常准确,而且具体、生动。有时有意去掉句子中的限制性词语,引导学生同原句比较,这样有助于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准确、具体、生动地表达的。

2.换词比较

课文中有的词语用得十分准确、巧妙,如果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比较,可以有助于学生领悟如何准确地运用词语。另外,对于课文中某些难以理解的新词,有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改换成同义词,帮助学生理解,使其在比较剖析中感悟。

五、角色扮演,体验感悟

“体验”是开启文本的金钥匙。学生的内心体验一旦被唤起,会成为阅读理解的催化剂。为促进学生感悟,我引导学生扮演文中角色,通过角色转换,使学生进入文本情境,这样,“角色”就成了引导感悟的桥梁,就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差、心理差,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心地体会、真心地感悟。让学生充当文中角色,可以使学生忘记课堂,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形成兴趣盎然、感知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学习氛围。

六、课外延伸,深化感悟

学生爱追根溯源,文本阅读后,他们总会牵挂着文中的事情,惦记着文中的人物。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文本阅读后,引导学生追究,启发想象,延伸课文,可以让学生在情节的延伸和内容的拓展中,加深对语言内涵和语言情感的感悟。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编辑 郑 淼

猜你喜欢
五壮士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丰碑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赏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妙对
烈士的鲜血浇灌出民族解放胜利之花——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