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2015-06-17 05:52王晓莉
新课程·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好胜心自理家务

王晓莉

一、孩子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现今这个社会,大部分的家庭只育有一个孩子,由于孩子的父母及爷爷奶奶在家包办孩子的生活起居,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弱,依赖性强,无法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而孩子的自理能力对其成年后的生活习惯影响较大,因此,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自幼养成良好的做家务习惯和独立能力。俗语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一部分在于老师的教育,另一部分取决于孩子家长的言传身教。

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父母白天都在上班,孩子的培养教育都交给老师和孩子的爷爷奶奶;(2)由于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溺爱,孩子在家里从来不做家务,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差;(3)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缺乏耐心,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对孩子比较幼稚的行为进行批评,而不是耐心把孩子往正确的方向上引导,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败感,从而导致孩子失去生活自理的积极性。

二、如何去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让孩子大脑中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

父母包办家里的一切家务,会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老师的责任就是要通过各类活动,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要在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以娱乐活动的方式加深孩子对生活自理的体会。比如,在语言活动(儿歌、故事等)中,帮助孩子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角色互换,使孩子受到感染、教育。

2.让孩子学习生活自理的方法

要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就必须让孩子懂得生活自理的方法。也就是说,即使孩子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是想做也做不好的,这样反而会打击孩子做事情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

由于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是不相同的,所以,对于能力不同的孩子来说,要求就应有所区别,不能以相同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孩子,必须因材施教。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孩子获得劳动的成就感,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当孩子取得进步时,要适当地夸奖他们,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3.让孩子不断地练习生活自理的技能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孩子如厕、吃饭、喝水等各个方面,让孩子自己动手,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很好地训练每一个孩子。

用比赛的方式,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在比赛的过程中促进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孩子的好胜心强,有时一句话就可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我们可以把握孩子这一特点,让孩子参与一些有趣的活动,以竞争促进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

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小孩子最喜欢模仿,对一切自己不会的事情都会产生好奇心,所以,孩子会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学会家长的一些行为,我们可以与孩子的家长多做沟通,建议家长对孩子的生活起居不需要亲力亲为,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在家长做日常家务过程中,有限地让孩子参与进来,尽自己的一份力,当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一项家务时,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与归属感。

总而言之,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孩子还小,我们应该尽可能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并且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编辑 郑 淼

猜你喜欢
好胜心自理家务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爱她就让她学做家务
关于好胜心
不爱做家务
自立当从“自理”始
自我护理的概念及其理论是什么?
自我护理的概念及其理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