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系统结构问题分析——基于伯顿·R·克拉克规范理论

2015-06-24 01:39李文秀
亚太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伯顿系统结构克拉克

文/李文秀

高等教育系统作为一个结构复杂的学术系统,其活动均按照一定的等级结构不同程度地分设在不同的机构里。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教育公平与效率难以兼顾、资源分配不均等,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高校社会地位和学术等级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伯顿·克拉克《规范理论》[1],系统阐述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结构发展面临的公平、竞争和自由等价值权衡问题,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结构发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伯顿·克拉克规范理论的基本思想

(一)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念

克拉克指出高等教育系统规范理论主要包括四个基本价值体系:社会正义、能力、自由和忠诚[2]。社会正义即为教育公平与平等的体现,包括学生与院校待遇的平等;能力则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组织的高效运作及人才培养上,如强调社会精英的作用;自由则是熔选择原则、积极性、创新精神和多元性为一炉[3]。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学生、院校和各社会团体都会不懈追求自由;忠诚关系到国家政权和民族存亡,主要包括对批评的限制程度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如何服务于民族大业,其中后者在不发达国家体现尤为明显。

(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妥协

随着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向普及化转变,各种价值观念矛盾日益突出。如能力强调入学择优录取违背了公平与自由选择;忠诚则常常凌驾于其他三种价值观念之上,强调国家的最高利益。

如何协调以上四种价值观念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克拉克指出,高等教育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这些价值观念的冲突是通过系统结构调整得以缓和的。因此他提出了五种主要设想:一是多元结构的建立比单一结构更加有利于矛盾的解决。二是院校按照地位高低进行分级的形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形式。三是产生并保持不同部门和子部门自由的宗旨;四是高等院校的特色发展更能体现公平。五是在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方面,“长期生效的鼓励比短期生效的约束更加有效”[4]。

二、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的思考

(一)我国高等教育等级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依据克拉克所说按院校地位高低的分类方法,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等级结构较为陡峭,目前处于最上层的是39 所“985 工程”大学;第二层的是除“985”之外的112 所“211”工程大学;第三层是教育部所属的其他全国性重点大学以及中央政府业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支持的大学。第四层是主要进行本科生教育的其他四年制本科大学和学院;位于最下层的是专科性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我国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经济思想影响下,高等教育领域的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资金投入政策一定程度上向“985”、“211”等重点高校倾斜,这实际上是教育不公的体现,而处于等级下层院校为追求与高层次院校同等待遇,必然会向其看齐,那些追求大而全的院校全面照搬“名牌院校”的结构,因而面临负担过重和毫无自身特色的局面。另一个方面我国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院校采取以科研成果为主要指标的统一标准的评价体系会使那些盲于升格的院校定位不准,如教学型院校重科研而轻教学。同时,统一的标准促使那些不具有较大竞争力的院校为追求向上的一致而提高消费者的求学费用,它们也就不再利于为下层阶级子女入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形成“标准和机会相对立、优秀与平等相对立的环境。”[5]

(二)规范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等级结构的启示

1. 提高高等教育系统的兼容性,实现各层级的有序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伴随的是来自社会、政府和院校各方面多样化的需求,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相互冲突,因此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多元化的系统。在我国,单一的公立高等教育结构仍是高等教育系统的核心,民办高校起步晚,相对处于弱势。另一方面,人们普遍偏爱声望高的本科院校,而认为高职高专是“本科压缩版”,导致专科和职业院校定位不清,无法有效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转变公立高校包揽天下的局面,激发民办高校的活力,提高高职高专教育的质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化。处于不同等级结构的院校应根据区域和历史文化特点及市场需求形成自身特色和品牌,争取创办成该层次内的一流大学。如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重要力量,应降低门槛,开放就学,提供更多平等入学机会。

2. 逐步确立一种公开的,通过公众意见和同级评议来确定院校地位和等级结构的评价形式

我国院校的等级结构较森严,常常令等级下层的院校望尘莫及。而政府对系统内的院校进行统一标准的评估来划分其层次确实有失公允。根据公众的意见和同级评议来确定个人及院校的地位和声望可以作为我国评价体系的一种有效补充,英国就是通过同级监督(peer survaillance)来控制质量的典型例子:在英国,不同院校的教授们互相测试对方的学生,评价各自的工作质量,并对其他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出批评建议。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系统内高校的教学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各个院校和教授之间的了解。

[1][2][3][4][美]伯顿. 克拉克. 高等教育新论_ 多学科的研究[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5][美]伯顿. 克拉克. 高等教育系统_ 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44.

猜你喜欢
伯顿系统结构克拉克
享受烹饪的快乐
享受烹饪的快乐
魔法小女巫
蒂姆·伯顿定格动画电影中的哥特艺术风格分析
一次就好威利·伯顿
中波广播发射系统结构及日常维护技术研究
考虑助力器动力学的舵系统结构非线性颤振特性分析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
基于PLC控制的局部通风机变频调速系统结构分析
炭素煅烧回转窑三次风系统结构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