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视域下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2015-06-24 01:39吕凤娇
亚太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卢梭亚里士多德人类

文/吕凤娇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沿革

(一)古希腊:自然主义教育的萌芽期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萌芽于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堪称为开山之祖。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及其作用,有如一般的艺术,原来就在效法自然,并对自然的任何缺漏加以殷勤的补缀而已”[1]。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自然哲学基础上的。根据“四因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不是机械的、僵硬的,而是一个鲜活的、有机的统一整体,自然是具有内在目的的,它的一切创造物都是合目的性的,这种目的就是追求一种完全和完满,也就是至善。基于其自然哲学,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人们逐步实现这种完全和完满。

(二)中世纪:自然主义教育的断层期

中世纪可以说是神权时代。教皇是最高的统治者,统领国家一切事物。宗教文化则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影响着人们活动的方方面面。这一时期可称得上是欧洲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在宗教思想大一统的情况下,任何违反宗教教义的教育学说都被视为异端,缓慢发展着的自然主义教育的萌芽也被完全掐灭。

总体来看,对教育伤害的最大的莫过于宗教的“原罪说”。这种学说认为人生而有罪,这种罪是从人类的祖先——亚当与夏娃那儿承继来的。因为人类罪孽深重,所以从出生起就不能有享乐的资格。人是来赎罪的,受苦越深离上帝就越近。儿童作为生而“有罪”的人,从幼年期就不准嬉笑打闹,赎罪是他们人生唯一的目的,而教育就是帮助儿童尽快赎罪的手段。这样,儿童的身心特点、爱好和需要完全被忽视,教育也进入了空前的黑暗。

(三)文艺复兴以后:自然主义教育的繁荣期

文艺复兴带来了一场科技与艺术的革命,日益盛行的人本主义思潮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自我,关注人性。宗教的“原罪说”开始遭到质疑。以遵循天性为特色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找到了滋生的土壤,进入了繁荣发展期。在该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主张自然主义教育的教育家,包括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奇等等。

夸美纽斯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他认为,自然界和宇宙万物中普遍存在一种秩序或规律,一切好的教育活动都要受这种普遍规律的支配。而人类有幸天生就有感知这种普遍规律的能力。基于此,他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并将其视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这里的“自然”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客观的大自然。在此基础上,他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指的是,人服从于自然界,并运用自然规律规律指导教育实践。夸美纽斯还认为,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秩序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教育适应自然”指的是,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顺应儿童的天性。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继承

1、他继承了前辈们的自然崇拜。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对“自然”的崇拜。在自然主义者的眼中,自然总是神秘而高贵的,人类只是自然的仆人,只有顺应自然法则,才能获得完美的生存状态。卢梭继承了先人的自然崇拜,这一思想在其教育著作《爱弥儿》中有明显的体现。“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2]。自然的神圣是我们人类永远无法匹及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服从他,并顺着它的指引前进。这种自然崇拜体现在教育上,使得他特别反对对儿童灵魂的人为雕琢。他认为,任何带有偏见的、不合自然的教育都只会损害儿童。

2、他继承了前辈们的性善论。关于人性的善恶,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在自然主义者的阵营里,一贯是主张人性本善的。基于自然崇拜,他们认为既然自然是善而美好的,那么作为自然造物的人类,也必然继承了“善”这一属性。卢梭更是坚定不移的性善论的支持者。“出自造物者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3]笔者认为,他的性善论主要是通过他的良心观体现出来的。

(二)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创新

1、自然教育内涵的进一步丰富。无论在亚里士多德和夸美纽斯眼中,“自然”一词主要指客观的大自然,更倾向于运用“引证自然”的方式来指导教育实践,这会使教育理论显得机械和呆板。在这方面,卢梭自然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了。除客观的自然界之外,卢梭将关注的视角转向人类本身,他的自然更强调的是一种“才能和器官内在的发展”。他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就是一种自然的法则,教育要顺应这一法则来进行。

卢梭倡导“归于自然”的教育。他认为,人都是受三种教育培养起来的,自然教育、事务教育和人的教育。只有三种教育趋向一致,人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过上完满的生活。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所孕育和诞生的,所以自然教育是我们不能控制的。而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却可以在我们的掌控范围之内。所以,只有尊重自然法则,并将可控的事物教育与人的教育朝自然教育靠拢,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即教育“归于自然”。

2、教育方式上的创新。关于教育的方式,亚里士多德和夸美纽斯都希望在儿童期学习很多的知识,为此他们为儿童开设了很多课程。卢梭则相反,他不主张在儿童期交给儿童太多东西,反而应该把这段时间白白放过。“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4]他提出消极教育的主张,通过给儿童自由的空间,让儿童的天性顺着自然的道路健康的发展。当然,消极教育并不是不教育,而是对过于积极主动教育的一种矫枉过正。在18 世纪的法国,由于人们对儿童心理的把握并不成熟,不加选择的向儿童传授大量的知识,使得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卢梭提的消极教育强调无为而为,不教之教。在儿童理性成熟前,儿童不必整天待在教室里,而是走出校外,在教师引导下接触大自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获得他们想要获得的东西。

[1]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3][4]卢梭. 爱弥儿[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猜你喜欢
卢梭亚里士多德人类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重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