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实践性体验的生命课堂

2015-06-24 01:39范书珍
亚太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实践性价值生命

文/范书珍

一、对生命课堂及实践性体验的解读

生命课堂追求的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价值的体现和生命的关怀,体验并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有这样的生命课堂才能在促进师生互动、共享、共进的境界中培育每一位生命体的人生意义之所在。对于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课堂,我认为,生命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宽松愉悦、充满活力、有亲和力的课堂上追寻生命意义,体现生命价值的一种人性化、生命化的课堂。正是这样的生命课堂时刻以人的身体成长、心灵成长、精神追求为重大责任,也正是这种精神上的呼吁实践了人生价值之意义、彰显了教育之本色。

所谓实践性体验,即“经验”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实践性体验的生命课堂在于尊重生命,在于体验生活,在于脱离书本,领悟生活的真谛,以获得直接经验。“一个是试图改进航空模型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关于机械、动力、电子和材料的有关知识,具有熟练使用工具、操纵电子装置的技能,而且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对造型美的鉴赏能力。”①由此可以看出,活动本身就是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内化。

二、实践性体验对生命课堂的意义

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更能增长实践才干,也是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人的生命成长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实践,因为只有在我们与人直接交往时,才能洞察人的特性,②只有这样,才能将外在的各种素养内化于生命之中。实践性体验的生命课堂就是要“坚持认知、体验、实践三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融知、情、意、行为一体。”③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价值,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体验生命价值——角色模拟

角色模拟不仅增强学生的紧迫感、使命感、自豪感、责任感,也激发其学习生命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内在需求。是一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它将不断变化的现实体现在课堂之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于教学之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鲜活教材,是探寻生命教育精深莫测的法宝。其要旨是依据课堂教学内容,精选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面对不同角色应变的技巧,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创造性。首先,给学生一片自由选择典型案例的广阔空间,精心挑选既具有客观真实性又具有理论探讨价值的教学资源。

(二)释放生命价值——观察、考察和调查

观察、考察、调查是加深对生命的理解,感悟生命真谛,释放生命价值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途径,可以使学生接触、了解和认识社会,使所学理论知识和情感得以应用和内化,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丰富社会经验和情感体验,掌握和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和技能。例如:深入企业去观察他们的生产模式、经营模式及管理方式,以便与社会和企业更快更好的接轨,早日融入社会创造个人生命价值;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德育基地,让学生走近英雄,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开展调查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迹、特别是那些身残志坚的人物 (断臂李伟、板凳男孩),他们是如何面对磨难、战胜成长道路上重重磨难?以激励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勇于面对,敢于承受,积极战胜磨难走向自立,帮助学生树立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信心,培养团结友善、尊重他人的高尚品质,提升社会责任感。

(三)感悟生命价值——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体验人生酸甜苦辣、感悟生命价值、意义、追求和目标的重要平台,是以一个个专题为纽带,围绕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从中获得亲身体验、经历和感悟。也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在感悟中明理,在明理中实践;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感受生命的美好,为生命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的全程参与,在活动中积累,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进步。积累个人经验,将自己的感受及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以促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发展和提高,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真正体现学习知识与实践锻炼相互结合,观察、实践、体验、学习的相互融合,达到通过实践性体验的生命课堂感悟生命价值并努力实现生命价值。

三、如何构建生命课堂

“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就在于其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④生命是完整的、连续的,教育则贯穿整个生命过程。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同的年龄阶段主导因素也是不同的,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共筑关爱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全面、自由发展。

(一)营造生命关爱的家庭氛围

日本教育家相部和男曾这样说:“没有那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不良少年,是成长的过程让他们变成了不幸少年,要想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自己做起吧!如果能再审视一次大人们的所作所为。”可见,家庭是每个生命个体接触最早的教育环境,营造充满生命关爱的家庭氛围对生命教育的开展至关重要。首先,充满生命关爱的家庭应该相亲相爱、和睦相处。温馨的家庭营造来自于家庭成员的彼此关爱,这就需要父母充分运用“爱”的艺术,用情感的甘露来滋润孩子的心灵,用亲情的关爱和耐心的疏导来代替声严厉色的批评,乐观自信、积极进取,为子女做出榜样。其次,在挫折教育中营造生命关爱的家庭氛围,作为父母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烦恼和困难,父母怀着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直接影响孩子面对挫折的态度。因此,父母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从小事开始,不能轻而易举的、不付出努力就让孩子得到满足,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延迟等待”。所以,父母对子女应有正确的期待,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生命的精彩打下良好的基础,切记不可强加给孩子,否则适得其反。

(二)创设生命情怀的学校环境

学校教育对于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学校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努力创设充满生命情怀的学校环境。首先,在教学机制上,坚持“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拓展探究”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单纯的知识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其次,在学生管理上创设充满生命情怀的环境,坚持“以生为本”,彻底摆脱对学生生命的“塑造”。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独特性,在管理上改变“捏泥人”的方式,不能再将学生视为“泥人”有管理者捏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的思想,要充分尊重学生自由,使学生具有个性而不张扬,自信而不自傲,夸张而不荒诞,求强而不逞强,真正做到宽容而不纵容,关爱而不溺爱。坚持平等、民主、开放,处处体现人性化关怀,让学生真正感受爱的温暖。

(三)建设生命关怀的社会环境

正如前面所说,生命教育不仅是校园里的教育,更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去努力营造一种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氛围,建设充满生命关怀的社会环境。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每个人都渴望了解社会、走进社会,经过不断的淬炼融入社会,以实现个人生命的价值,为社会的进步、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建设充满生命关怀的社会环境,需要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责任上多一份担当,情感上多一份关爱、行动中多一份尊重,努力建设一个和谐、追求卓越的文化环境,以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影响人格。其次,应加大对生命教育意义及价值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网络、报刊、电视、影视等媒介正面宣传,尽量减少那些负面的、消极的事件对学生的影响,积极的影响给人以向上的力量,传递正能量,而消极的则反之。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营造充满生命关怀的社会环境。

因此,开展实践性体验的生命课堂,必须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作用,努力使教育的各种资源无论在教育形式或教育内容上都保持平衡,为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环境,进而更加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只有大环境变得充满生命关爱、生命情怀、生命关怀,幸福之花才会开满人间。

注解:

①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7).

②[德]恩格斯·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8).

③杨雪琴.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④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55.

猜你喜欢
实践性价值生命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