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 “三贴近”

2015-06-24 01:39刘光乐杨芮
亚太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三贴近政治思想

文/刘光乐 杨芮

政治理论教育作为一国执政阶级的意识形态的中心表现,通常与宣传和引导大众联系起来进行,在宣传思想工作与政治工作方面表现尤其突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关键。从我国来看,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这既因为大学生人数庞大;还因为这一全体的构成发生了极大变化。当前的高校90后的大学生已成为主体,独生子女也已占到大学生的半数以上,他们身上的许多新特征、特点不同于以往大学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着手,分别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三个“贴近”从三个角度和侧面施力,是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力办法,这三个方面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三贴近”强调了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和发挥好学生们的主体性、积极,通过依靠和信任大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构建长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通过“三贴近”原则拓展教育内容,使其更具针对性、层次性和连续性。

“贴近实际”,就是要求教师在对大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始终紧紧的贴近学生们的具体实际生活、学习、思想情况,而且要从学校的实际、地域的实际、国家的实际出发,与时代同呼吸,与大学生的发展共命运。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体制市场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针对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新变化及其所呈现的新特点,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更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实际水平。教师要关注在学生周围有没有发生什么新的变化,有哪些新的特点,分析这些新的变化和境遇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根据这些新的变化结合具体的理论开展对大学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加有效的吸引被教育者,更加贴合他们的“所看、所思、所想”;可以使教师更加具有说服力,使学生更加信服,使学生们听得进去,更容易理解教师所说;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使学生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理论,更好的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教师要把“答疑解惑”的过程,不仅当做是帮助一个学生解决具体实际生活问题的事,更要当做是使自己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了解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实际思想情况,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看待问题的角度、出发点的难得的机会。

“贴近生活”,是因为“生活决定观念”,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贴近生活,关键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情感交流的纽带作用。学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往往决定着他的价值观、人生观,影响着他的思想、观念,以及他是如何看待问题、看待社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旨归是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生活环境,具体来说包括他们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等,准确掌握学生生活中情感变化的规律,主动关心学生生活的实际困难,把切实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与学生的情感连接。教师们要把学生的生活向健康的、积极的方面引导,并且力争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化”。要注意在学习、生活中逐渐树立起学生自己的“抵抗力”。教师在优化学生生活与实践土壤环节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多挖掘那些富有时代气息、代表社会主流、具有广泛认同的人和事,多用通俗易懂、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讲道理“润物细无声”。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努力为学生们营造健康、和谐“充满养分的生活和实践土壤”。

“贴近学生”,核心是要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师生关系”,要营造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能被动的等待学生的“请教”、 “询问”,而是要做到“教师先动、教师主动”,要形成老师与学生之间长期、良性的互动机制。大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方方面面,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多个方面,并且学生在生活上面临的许多问题,往往都有一定的超出学校范围的客观原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进教室,还要走进学生的宿舍、走进学生社团、走进学生的家庭,师生在课堂下可以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应该看到,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关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重要和基本的关系,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主体和客体理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互相促进、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需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思想互动,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本身的主体性,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与教师的互动性。这不仅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具有长期、积极的指导意义。强调“三贴近”原则就是要更加注意新的时期里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方法,形成与大学生成长积极互动的、长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1]《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本社,骆郁廷,2010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Z].2003(01)

[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M].高等教育出版社,张耀灿,2011

[4]《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 [M].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三贴近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习作指导须“三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