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生态文化对解决内蒙古草原生态问题的启示——以希拉穆仁草原为例

2015-06-25 21:30张楠
人间 2015年8期
关键词:希拉蒙古族草原

摘要:蒙古族自古就具有传统而且丰富的生态文化遗产,它们对于保护当代生态环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理应受到重视和提倡。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并在蒙古族生态文化的指导下,提出了希拉穆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路,希望能为内蒙古的社会发展和现代化道路提供可行性素材。

关键字:蒙古族生态文化;内蒙古;草场退化;希拉穆仁草原;启示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19-01

一、蒙古族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体现了从人统治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转变。而蒙古族生态文化作为整个生态文化宝库当中的瑰宝,它是历史悠久的草原文化的集大成者。蒙古族生态文化是牧民、家畜、自然三要素构成的生业方式及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生态化的价值观和认知体系 [1]。在长期的自然草原生活环境中,蒙古族草原生态文化不仅造就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与自然及草原民族生存方式相适应的宗教信仰和法律制度,它们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特点。

二、希拉穆仁草原生态环境现状

1.草原退化急剧发展。希拉穆仁草原位于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东南部,共有草场面积714平方公里,基本为达茂旗希拉穆仁镇政府所管辖。希拉穆仁草原是较为典型的高原草场,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的草能超过人的膝盖,尤其在水草肥美的夏秋季节,香花遍野、芳草依依,迷人的美景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然而,近些年来希拉穆仁草原却不免让人看了很忧伤,曾经绿草如茵的画面变成如今黄沙满地的景象,让人扼腕叹息。在希拉穆仁草原上,随处可见大量退化的牧草,而且大量毒杂草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加之本身该地区就处于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而且近年来气温身高、降雨量明显减少的状况更是加剧了草原退化的速度,完全难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当地人称作“老鼠跑过见脊梁”。

2.旅游业的发展使环境遭到破坏。希拉穆仁草原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区位优势,是改革开放后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建立的旅游景区之一。在改革开放之初,希拉穆仁草原景区的建立为自治区赚取外汇、吸引投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对希拉穆仁草原来说,发展旅游业也是当地政府搞活市场、带动其他产业蓬勃发展、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之选。然而发展旅游业作为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之一,当它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对环境和资源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便逐渐显露出来。希拉穆仁草原上的牧民曾经都是以放牧来维持生计,当地政府为了防止草原的进一步退化,对该地区已经禁牧多年,可是没有过度放牧的草原却饱受当地旅游业的践踏和污染。当地绝大部门的旅游从业人员都是被禁牧的牧民,他们大多都对旅游业进行“粗放式”的经营,缺乏专业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专业知识,而且一些游客对于生态保护的意识也十分淡薄,这样就给草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加之,长期有大量的旅游车辆的进出草原景区,这也给草场资源带来了极大地破坏。

三、以蒙古族生态文化促进希拉穆仁草原生态问题的解决

在提倡生态文明的今天,努力探求草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原

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是社会各界都关心的事情。无论是政界、经济界,还是科技界、环保界,大多都认为草原退化和草原生态环境受破坏是过牧和垦荒导致而成,只要采取定居舍饲、引种入牧就行了。其实并非如此简单,一个社会经济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一现象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过牧和垦荒只不过是直接的技术问题,而更深层次的是思想、哲学、法制等文化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草原退化的深层次原因是文化的退步。

大量的事实表明,造成希拉穆仁草原退化的诸多行为无不是和蒙古族生态文化背道而驰的。蒙古民族生态文化的实质就是强调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共生,这是蒙古族文化的主流,草原游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蒙古民族的生态文化是一种“管住人”的生态文化,它传授给人们的不是如何治沙,也不是怎样植树,而是倡导一种尊重和善待自然的伦理之道;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的理性之道;保护自然、拯救自然的行为之道;以人类的良知和远见,用实际行动来弥补我们前人以及我们自己对自然所犯下的过错,维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发展之道。

在游牧生活中,蒙古民族热爱草原、爱护家畜、保护生命、维护环境的朴素感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体现,是十分可贵的生态意识,是当今实施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良好思想基础。蒙古族生态文化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支撑这里的人们,轻度利用资源,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使生态灾害很少发生。为了解决希拉穆仁草原退化问题,我们应以蒙古族生态文化为指导,对内蒙古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生态论证,并将保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小结

“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了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甚至崇拜自然的朴素的生态意识。诚然,在高科技如此发达和今天,这种淳朴的生态文化的确显现出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一座古建筑物被毁了,可以维修和仿造。可是,一种宝贵的生态文化的消失,是不可能复原的。如果我们丧失了具有人性本质的原生态文化,就犹如丧失了我们的精神植被一样。所以我们不能丢弃蒙古族生态文化,而是应该让这颗璀璨的明珠在如此强调生态文明的今天更加熠熠生辉,焕发出无限耀眼的光辉。

猜你喜欢
希拉蒙古族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爷爷还是希拉?——读《希拉的晚餐》
《希拉的晚餐》创作谈
希拉的晚餐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