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PENS系统下断记记录数据补救

2015-06-26 03:18刘克骧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测震采集器中断

刘克骧

(中国云南 679100 腾冲地震台)

0 引言

一个专业测震台站(网),提供连续、可靠的地震数据是其基本职责。然而,地震记录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连续比较困难,因为地震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行由多方面因素决定,包括人为因素、仪器因素,甚至自然因素(刘克骧等,2006)。因此,只能在系统中断后尽量减少数据丢失量,进行数据补救工作。简言之,在地震系统出现故障后,观测数据断记,地震台站(网)管理人员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断记的部分数据,添加到观测数据记录系统。虽然这些数据多数为一段背景噪声,但在某些重要时段,往往三五秒钟的数据也弥足珍贵。

地震数字化观测前的模拟时代,观测信号被放大后直接记录到介质上,在此过程中,任何原因造成的数据中断均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数据,不存在数据补救的可能;数据采集器运用于地震观测系统后,如果故障出现在观测系统数据采集器之后,理论上,可以从数据采集器获得原始数据,并保存到记录系统。然而,“九五”时代的数据采集器一般无法进行操作。观测系统出现故障后,同样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数据,也不存在数据补救的可能。“十五”项目完成后,地震观测仪器进入IP时代,为数据补救工作创造了可实现的条件。另外,JOPENS系统的出现,使地震记录由文件存储方式改变为数据库存储方式(吴永权等,2010)。然而,由于数据采集器与记录系统之间存在网络传输环节,使系统复杂度增加,故障机率随之增加,且故障原因多样化,数据补救工作比以往更加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数据中断类型及JOPENS系统存储地震记录的方式,结合地震台站(网)实际管理过程出现的故障类型,给出相应数据补救方法。

1 数据中断

运行率可以直接评价地震台站仪器运行情况,是台站综合评价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2003)。任何方式的数据中断均直接影响运行率指标,可通过计算断记时间得出运行率指标。

“十五”项目后,测震观测系统结构发生变化。运用JOPENS系统后,地震计拾取地震信号后,最终被保存到JOPENS数据库,任何一个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均会造成数据中断,从而导致数据无法写入数据库。而用户主要通过直接读取数据库获得原始数据,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数据是用户判定某一时段数据是否中断的依据。测震观测系统流程见图1。

目前使用的地震数据采集器可以保存一部分数据,故障发生时,可以按照数据采集器是否可以采集数据,把数据中断分为两种情况:①数据采集器无法采集数据,因数据采集器故障,无法获取有效数据,也就无法存储数据,数据中断将无法弥补;②数据无法写入数据库,但地震台站(网)管理人员可以从数据采集器获得有效数据,观测数据存在补救的可能,论文将讨论此类故障造成的数据中断。

数据中断,可以从数据采集器获取有效数据的故障原因有:①通信链路故障,主要由网络运营商设备故障造成;②JOPENS系统故障;③GPS授时故障,数据采集器可以获取数据,但时间编码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GPS卫星接收装置损坏,而数据采集器重启后,未获得GPS授时前的工作状态也可归为授时故障)。

图1 测震观测系统流程Fig.1 Seismic observation system flow

2 地震信号存储

JOPENS系统通过SSS服务,从数据采集器获取数据,打包为MiniSeed格式数据,存储于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存储表为Waveform_con(中国数字测震台网数据规范设计工作组,2007),其表结构见表1。

表1 Waveform_con表结构Table1 Waveform_con list structure

Waveform字段是整个数据的关键,是一个二进制MiniSeed数据压缩块,字节数为Rec_lenth,SEED标准定义为2n(IRIS,2006),JOPENS系统主要采用512或者4 096,包括48位SEED头段数据,8位Blockette1 000子块, 8位未使用字节以及剩余字节的压缩数据。压缩数据的编码格式为Encode_format,根据SEED标准,有34种编码格式可供选择,其中Encode_format=10表示STEIM1压缩,Encode_format=11表示STEIM2压缩,JOPENS系统主要使用上述两种编码格式。

从Waveform_con表结构可见,按时间排序后的两条记录,比较上一条记录的结束时间与下一条记录的开始时间,可知两条记录间是否存在断记。而增加或修改某一时段的记录,将改变此时段内的数据情况。

结合前述第2种情况下造成的数据中断,分析Waveform_con表的记录,可以发现,GPS授时故障造成的断记可以在Waveform_con表中找到,但时间编码存在问题。因为,在没有获得GPS授时前,数据采集器时钟从默认时间(1970-01-01T08∶00∶00)开始进行采集工作。

3 数据补救

数据补救的核心是如何找到可供系统利用的有效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数据补救的是有效数据而非虚假数据。有效数据由数据采集器提供,只要从数据采集器读取中断数据,写入JOPENS数据库即可完成数据补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存在数据格式转换问题,国内通用的EDAS-IP数据采集器保存的数据是*.dat格式,需要转换为JOPENS系统认可的MiniSeed格式。另外,如果JOPENS数据库存在时间编码错误的数据,修改这些记录相对容易,但也需要了解MiniSeed格式,因为Waveform_con表中Waveform字段保存着时间编码。

数据补救方法如下:①确定数据中断时段,可通过读取Waveform_con表获得;②分析故障原因,如果存在数据补救可能,进一步分析可供补救的数据源是数据采集器还是JOPENS数据库;③从数据源提取中断时段的数据写入数据库。

以腾冲地震台数据故障为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2012年6月29日14时42分,腾冲地震台因停电造成数据采集器死机,17时市电恢复,由于GPS天线故障,无法授时,导致数据采集器时钟从默认时间(1970-01-01T08∶00∶00)开始计时,打开JOPENS数据库无法找到数据,6月30日更换GPS天线后,系统记录正常。在中断时段,于2012年6月30日05∶07∶21发生新疆6.3级地震,如果放弃数据补救,则该地震数据将丢失。分析认为,市电恢复至更换GPS天线前,数据库丢失数据存在补救可能。数据补救过程如下:①确认JOPENS数据库保存此时段时间编码错误数据;②获取断记时间连接点,即更换GPS天线后,数据采集器的开始时间即为更换GPS天线前数据采集器的结束时间(从默认时间开始的时段),计算二者差值即可获取更换GPS天线前数据记录的真实时间;③修改Waveform_con记录中以默认时间开始的数据记录;④用JOPENS系统自带分析软件打开该时段数据,结果正常。数据补救前后地震记录对比见图2。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新疆6.3级地震发震时刻为2012年6月30日05∶07∶31.6,震中(43.4°N,84.8°E),震源深度7 km,据此计算该地震到腾冲台的P波理论到时为2012年6月30日05∶12∶22.3,采取补救措施前地震数据丢失,P波无法识别,而采取补救措施后P波清晰可见,实际量取到时为2012年6月30日05∶12∶22.46,与理论到时相差0.16 s,故认为采用的补救措施有效。

图2 2012年6月30日新疆6.3级地震数据补救前后对比(a)补救前数据记录;(b)补救后数据记录Fig.2 Contrastive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the data recover of Xinjiang M 6.3 earthquake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JOPENS系统下出现数据中断现象,需分析数据中断原因,进而采取必要措施,弥补数据中断造成的损失。实际操作中,对时间参数的修改需要慎重,因为时间错误将导致数据错误。

刘克骧,孙自刚,等.单台测震分析辅助软件的设计及实现[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27(6):114-117.

吴永权,黄文辉.数据处理系统软件JOPENS的架构设计与实现[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0,31(6):59-63.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数字地震观测技术[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

IRIS.SEED Reference Manual [M].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6.

猜你喜欢
测震采集器中断
基于信号精度分析的高速铁路沿线测震井地震动力反应研究
钟祥台测震观测质量影响浅析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基于FPGA的中断控制器设计*
测震波形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跟踪导练(二)(5)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基于ZigBee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采集器设计
基于LabVIEW的多数据采集器自动监控软件设计与开发
辽宁省地震速报质量评比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