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记者素质以做好电视深度报道

2015-06-27 01:04高海军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电视记者素质深度

高海军

摘 要: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成为满足观众渴求多层次、全方位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手段,也是电视新闻走向成熟的标志。要从根本上提高电视深度报道的质量,就必须提高电视记者的素质,充分发挥记者的潜能。

关键词:深度报道;记者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渴求多层次、全方位了解新闻事件的要求,各个电视台纷纷推出了深度报道这一形式,从目前的运作情况来看,除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以及少数省级电视台的深度报道节目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外,(市、县)级地方台真正有深度、有分量的电视深度报道并不多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与记者的素质不够高有很大关系,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地方电视台深度报道的质量,就必须提高电视记者的素质,充分发挥记者的潜能。

一、电视记者强烈的主体意识是深度报道崛起的主观条件

新闻表现方式的改变,首先是记者思维方式的改变,深度报道的风靡一时,也应运而生了许多崭新的新闻观念。作为一名电视记者,新闻的采写面临着一种选择,在新闻作品中,不光要有宣传和解释,还要进一步担当起社会认识和社会思辨的功能,因而,深度报道中“让事实经过理性的过滤,全息摄影的特征”,都表明了电视记者的主体意识从单纯齐一向多样统一的方向超越,更表明了驾驭深度报道的电视记者审美意识的长足进步。在新闻报道中,电视记者是对新闻事实进行思考和观察的审美主体,只有这种美学意义上的深度的审美体现,才能是观众从新闻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震撼,深度报道融事实与电视记者主体意识的理性思考为一体,在作品中将宏大的历史场面进行纵横的剪辑,同时将记者的感受比较乃至困惑,真诚地留给观众。近年来,我国各新闻媒体大量运用深度报道这一报道形式,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就中央电视台而言,出现了《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以及经济新闻中深度报道节目。在地方上深度报道节目也纷纷登场,如上海卫视的《新闻透视》、北京的《今日话题》、海南台的《今日聚点》及甘肃卫视的《今日聚焦》等形式多样的深度报道节目。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社会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反馈及时,有些节目播出不久,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地反响。

二、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记者

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需要,现代社会的进步,电视记者必须担当深度报道的重任。随着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视记者认识到电视同样能做深度报道,而且它更加全面生动和具有说服力。相比报纸,通过电视报道去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收效并不显著。真正有深度、有分量的电视新闻报道并不多见,但电视深度报道的实践更具独创性,甚至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就电视记者而言,人们更看重伴随电视深度报道而体现出的电视人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以及所形成的学者风范。但是,长期以来,电视深度报道的一些低质量节目,使社会各界,尤其是其他媒介的从业人员,总认为电视记者的素质偏低,无法与飞速发展的新闻事业相适应,而今天,当电视节目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时候,电视记者的主体意识和文化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一个记者对社会生活是否有特别的观察和觉悟,能否把观察的觉悟和结果,通过语言表述出来,以及叙述是否准确,是衡量一个电视记者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准。

三、深度报道的特点决定电视记者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

要做好深度报道,最重要的还是要从了解电视深度报道这一报道形式的特点入手,进一步增强电视记者的主体意识,创作出深受观众喜闻乐见,融艺术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电视作品。

(一)深度报道应该有一个社会关心的热点,或一个新闻事件引发的焦点,以它为基础建立一个叙述的系统,阐明真正的社会意义。比如在中央电视台1996年12月17日《焦点访谈》节目《巨额粮款化为水》中,就展现出了专业电视记者的敏锐思维和对新闻价值的正确把握。

(二)深度报道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它在时效性的要求已不同于新闻,它虽与新闻事件、社会热点有关,但它在于对新闻事件和热点的深思和全方位的观察,不在于快速,而在于深刻。深度报道的篇幅一般都较长,必须要有一个严密的结构,观众才能很好地理解,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为此,记者通过提出问题,阐释主题,然后调查访问的过程,点出报道的主旨,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需要倾注记者的心血和对事物的全面考虑,没有活跃的思维和理性的判断,就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 ,自然而然,不会有特色的深度报道节目产生。所以,变革记者的思维模式,对于增强节目的深度和力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记者要有能力对中心事件展开纵向的、横向的联系和比较。比如新闻调查节目《公交能否优先》记者通过横向的相互联系、相互比较的网络,使观众对公交优先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焦点访谈》节目《看病哪能添心烦》记者逐一追踪事件中涉及的一些重要人物,并提供背景材料、简历和个人特征等,增强了人物的立体感,增强了新闻事件中角色份量,如果没有这些丰富的背景材料,要想使报道富有价值是不可能的。

纵观上面的分析,我们会有一个新的观念,记者的主体意识的变革是新闻报道方式的驱动力,没有新的思维方式,就不可能有新的观念、新的构想,实现新的突破。只有不断提高记者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记者潜能和影响力,尤其是充分发挥出记者的主体意识,才能使电视深度报道能够更加立体和丰富,满足观众对信息需求日益增加的需要。

猜你喜欢
电视记者素质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电视记者编辑的职业素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对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探析
电视记者采访中的点面结合策略探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