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在尼泊尔报纸中的传播分析
——以《喜马拉雅时报》、《加德满都邮报》、《共和报》涉藏文化议题报道为例

2015-06-27 05:52于向向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加德满都尼泊尔图式

于向向

★历史·文化★

西藏文化在尼泊尔报纸中的传播分析
——以《喜马拉雅时报》、《加德满都邮报》、《共和报》涉藏文化议题报道为例

于向向

本文在对尼泊尔涉藏报道中文化议题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以范·戴克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以主题分析、词汇风格分析和新闻图式分析为切入点对尼泊尔英文主流报纸的涉藏文化议题进行了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发现尼泊尔报纸看似客观、公正的文化报道表象中存在诸多的不客观。

西藏文化;尼泊尔报纸;传播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明确指出: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经济带,更是文化带。是对外传播西藏的文化的重大机遇。因此,从西藏文化对外传播的角度,来审视西藏民俗文化在尼泊尔媒体中的传播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

在尼泊尔341份日报中,本文对尼泊尔英文主流报纸《加德满都邮报》*《加德满都邮报》(The Kathmandu Post),由希雅姆·戈恩卡(Shyam Goenka)创刊于1993年。该报以中立的姿态出现,标榜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不附属于政府和任何政党。目前,日发行量5万份。、《喜马拉雅时报》*《喜马拉雅时报》(The Himalayan Times),创刊于1995年12月,由尼泊尔国际媒体网络公司(International Media Network Pvt Ltd)发行。该公司是亚太通信协会(Asia Pacific Communication Associates)的附属公司。和《共和报》*《共和报》(Republica),创刊于2009年1月1日,由新共和媒体公司创办。2014年10月,纽约时报公司和共和党签订了出版协议。目前该报日销量3万份。的涉藏文化报道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一般认为《加德满都邮报》是“中立、客观的报纸”,《喜马拉雅时报》是有“官方背景的报纸”,《共和报》是尼泊尔共和党和国际纽约时报联合出版的。本文主要分析这三家背景不同的报纸对西藏的报道具有代表性。时间选取为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2015年是中尼建交60周年。近年来,中国西藏地方与尼泊尔在各领域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尼泊尔将在中国南亚政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选取刚刚过去的2014年作为研究时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涉藏文化报道的定量分析

本文将消息、评论等报道体裁纳入了分析的范围。采取全文检索的方法。分析单位为检索结果中的每篇报道。检索控制条件设定为“All Text”=“Tibet”OR“All Text”=“Dalai”,搜索2014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这三家报纸的新闻报道中符合搜索条件的报道。目前,搜索获得涉藏报道共203篇。在此基础上,除去各类报道中仅仅包含“Tibet”或者“Dalai”的篇幅,实际涉及西藏内容的报道为64篇。其中《共和报》共13篇、《加德满都邮报》共22篇,《喜马拉雅时报》共29篇。其中文化议题为13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权的议题中,政治议题受到了最高的报道量为37.5%。文化类议题占20.31%。从报道量可见,尼泊尔英文主流报纸对于中国西藏文化还是有很高的关注。

图1 2014年三报涉藏报道议题分类

图2 2014年三报涉藏报道文化议题分布情况

采用SPSS17.0软件,对13篇涉藏报道的样本分布、报道篇幅、稿件来源和主要消息来源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

(一)文化议题分布

三份报纸的文化议题集中分布在2014年下半年,即5月-12月。但不同报纸又各有侧重。《喜马拉雅时报》5月和8月的报道量最多。《加德满都邮报》是集中于10月-12月。《共和报》8-12月报道量较多。7-9月为西藏的旅游高峰期,相应的各种文化活动非常丰富,因此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关注。

(二)文化议题的篇幅

文化议题的报道以短篇报道为主,即400字以下占到了76.9%。主要是以消息类为主。中长篇的深入报道所占比例较少,仅仅是有少量的涉及。

表1 文化议题的报道篇幅

(三)文化议题的稿件来源

三份报纸的稿件来源有明显的差别,《喜马拉雅时报》的稿件来源主要是法国、英国等西方媒体;《加德满都邮报》和《共和报》的稿件来源主要是撰稿人,这些撰稿人以欧美国家的人士为主。

表2 报别* 稿件来源 交叉制表

(四)文化议题的报道对象

对于中国西藏文化的报道,三报各有角度。《喜马拉雅时报》主要是与西藏流亡人士/政府相关的文化书籍或者活动;《加德满都邮报》仅仅报道了中国书展;《共和报》侧重于宗教活动等方面的报道。

表3 报别* 报道对象 交叉制表

(五)文化议题的主要消息来源

尼泊尔主流英文报纸对于中国西藏文化的报道,主要消息来源主要是尼泊尔其他官员、西藏流亡人士政府、国际组织,占到了一半以上。而来自中国的声音不到三分之一。存在着很严重的报道评论中国,却没有中国消息来源的情况。

表4 文化议题的主要消息来源

二、涉藏文化报道的话语分析

以定量的分析结果为基础,采用定性的话语分析方法来解析尼泊尔主流英文报纸中的西藏文化。主要从主题分析、词汇风格和新闻图式三个方面展开。

(一)主题分析

表5 尼泊尔英文主流报纸涉藏文化议题

尼泊尔主流英文报纸在涉及到西藏文化类议题时,标题主要涉及:(1)关于DALAI的书:DALAI写了本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书,告诉人们什么是幸福的艺术;一本探讨西藏流亡政府的政治策略的书。(2)中国办了书展:尼泊尔相关领导出席;书展访客说很失望。(3)西藏僧侣被拦:政府拒绝西藏僧侣参加木谷的集会;西藏僧侣在索鲁孔布被拦下。(4)西藏的艺术:唐卡拍卖价很高;艺术治疗法;介绍拉萨雪顿节。

(二)词汇风格分析

尼泊尔主流英文报纸涉及西藏文化类议题的报道时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在涉及带有政治倾向的文化议题时,用词比较严谨,如涉及西藏地位时会严格使用“中国西藏自治区”的概念。但在报道一些比较纯粹的文化议题时,其措辞反而不十分严谨,常常有一些表达着不正确观点和态度的措词出现。

(三)新闻图式分析

图3 范·戴克新闻图式

新闻图式是由典型的新闻类别和指导这些类别先后顺序的规则所组成的。新闻图式包括标题、导语、主要事件、背景、语境、口头反应或者评论等几个方面组成。

图3是范·戴克总结出的新闻图式的结构图,其中概括了新闻报道的基本框架结构和报道顺序。基本框架结构一般包括基本的标题、导语、情景和评论。报道顺序一般为从左到右。研究设想,尼泊尔报纸的报道也必然遵循一定的新闻图式。然而他的新闻图式必然会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涉及到中国西藏书店的报道仅有两篇,都是对2014年中国书展的报道。题目分别为《喜马拉雅时报》的“Chinese Book Fair kicks off(中国书展开幕)”和《加德满都邮报》的“Chinese literature for all(中国文学对所有)”。《喜马拉雅时报》采用了国家通讯社稿件,报道更具有政治性。标题、导语、语境在文中都有出现。然而,评论部分缺失,相关的次级标题如结果、情势、此前发生过的事件、预期、评价存在普遍缺失的问题。

《加德满都邮报》的文章继承了中立、客观公正的报道风格。在报道中标题、导语、情景和评论都有呈现,但是次级标题也存在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情况。如情势、此前发生过的事件、历史、预期等。另外,报道还存在新闻报道的结构更加简单、具有明显的重复性的问题。甚至,在报道开头就进行评论,语境与评论(口头反应是一种隐性的评论)在文中反复出现。在这种反复中,报道的主题得到了强化。

在报道中标题、导语、情景都有呈现,评论部分缺失。《共和报》的这篇报道《拉萨的Drepung Monastery雪顿节》,由撰稿人Cilla Khatry写作。其中,情景部分是以主要事件来呈现,评论部分大多仅仅只是涉及口头反应。而并没有作者的评价。主要事件与口头反应在文中反复出现。

尼泊尔的新闻也必然遵循新闻图式,同时其新闻图式也必然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尼泊尔报纸涉藏文化议题呈现出范·戴克的新闻图式的那些项目?以什么样的顺序?为什么会这样存在?

1.尼泊尔涉藏报道的文化议题并没有完全呈现范·戴克的新闻图式的所有项目。标题、导语、情景都有出现。但是评论部分存在普遍缺失。同时情景与评论的次级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图4 尼泊尔报纸涉藏报道文化议题的新闻图式

(注:实线表示具有的项目,虚线表示缺失的项目。)

情景部分是以主要事件来呈现,新闻事件的结果、情势、此前发生过的事件和历史项目基本缺失。这就造成了尼泊尔报纸的报道并没有把文化活动放在一定联系的历史中,通常只是文化活动的介绍者。

结论部分大多是仅仅涉及口头反应。有时,某个人的口头反应贯穿全篇报道。这样,看似公正客观的报道就具有了明显的倾向性。

2.尼泊尔主流英文报纸涉藏报道的文化议题还是遵循着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在呈现范·戴克的新闻图式。即,标题——导语、情景——评论的先后顺序。但是与一般的新闻框架不同,尼泊尔报纸还存在新闻报道的结构更加简单、具有明显的重复性。甚至,在报道开头就进行评论,语境与评论(口头反应是一种隐性的评论)在文中反复出现。在这种反复中,报道的主题得到了强化。

结 语

在对尼泊尔涉藏报道中文化议题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中,发现尼泊尔报纸看似客观、公正的报道表象中存在诸多的不客观。一方面,涉及西藏方面存在报道主题纯粹的文化议题与带有政治倾向性的文化议题是具有明显的差别的。这种处理看似在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其实是在隐性地表达着一些错误的“西藏观”。另一方面,新闻报道存在简单重复的新闻图式描述,看似公正客观的报道就具有了明显的主题强化的倾向性。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中国声音在尼泊尔英文主流报纸中严重缺失。2015年是中尼建交60周年,尼泊尔也将在中国南亚政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在加强与尼泊尔经济合作的同时,我们如何发好中国声音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林俊华]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of Tibetan Culture in Nepal's Newspapers: A Case of Reports on Tibetan Cultural Issues in "TheHimalayanTimes", "TheKathmanduPost" and "TheRepubblica"

Yu Xiangxiang

This article makes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of Tibetan culture in Nepal's English mainstream newspapers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ssues in Nepal' newspaper reports, with Van Dyke's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lso the analyses of subject, lexical style and News schema are done starting point. Then the study finds out that all the newspaper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seems to be objective, but there exist many non-objective and fair representations in the cultural coverage.

Tibetan culture; Nepal's newspaper; communication

于向向,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陕西咸阳,邮编:712082)

G124

A

1674-8824(2015)06-0056-06

猜你喜欢
加德满都尼泊尔图式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看好了!
尼泊尔 遏制“藏独”分裂活动二三事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灰的城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尼泊尔的忧伤
尼泊尔 震后的日常生活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