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位于儿童思维,让数学课堂更完美

2015-06-27 15:41刘映娟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思路算法小朋友

刘映娟

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每节课下来,都有这样那样的缺憾:或是对学生学情了解不够,或是小组合作展示不够充分,或是教师点拨不够到位,或是练习设计层次不明……老师总想把课堂处理得尽善尽美,总想把课堂演绎得淋漓尽致!课堂要说完美,似乎很玄,其实不然。以笔者的理解,只有站位于儿童思维,让学生们的心灵得到自由放飞,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激烈碰撞,让学生们的内心得到幸福体验,那就是完美!

一、算法多种化,应组织分析比较,让学生们在选择中放飞心灵

算法多样化,是老师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教材中的处理往往是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们交流展示多种算法,然后通过比较发现哪种算法是最简便的,让学生选择最佳方法进行计算。然而,多样化的展示过程才是学生们张扬个性、体现思维灵动的过程,这种思维的展示是学生们自己生活经验的再现,可能是简捷的,也可能是繁琐的,无论优劣都是难能可贵的。

如二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老师出示例题,学生列出算式45+23,学生独立想一想后,小组交流:

方法一:45+20=65,65+3=68。

方法二:40+23=63,63+5=68。

方法三:40+20=60,3+5=8,60+8=68。

方法四:45+30=75,75-7=68。

教师A: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种算法,哪一种是你最喜欢的呢?小朋友各抒己见,都认为自己的算法是最好的,最让人喜欢的。老师说: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45+28。

教师B:小朋友棒极了,想到了那么多种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比较简便呢?先自己比较一下,再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

师:(待小组活动后)哪个组派代表来说说你们的看法。

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常用的方法是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这是课本介绍的方法,老师发现,方法三是学生们喜欢的方法,在分析比较中,老师也肯定了这种做法。案例中的两位老师都采用了一定的手段,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路。A教师的处理是欠妥当的,因为学生总认为自己的方法才是最优的;B教师组织学生比较,让学生从比较中感悟各种思路的优劣,尽管有时一道题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最优方法,但这并不等于没有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最优方法。在教学时,老师一定要组织比较,让他们发现优劣,比较的过程是学生吸取先进的过程,是学生修正思路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不断渗透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数学思想,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

二、非常规思路,应讨论点拨,让学生们在争辩中碰撞灵动

课堂是学生们思维碰撞的地方,是学生们展示精彩的地方,是学生们体验成功的地方,更是学生们生命成长的地方。老师的智慧设计、精心演绎唯有通过学生们的灵动展示,才得以完美升华;唯有通过学生们的思维碰撞,才得以完美诠释。

如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第一课时,当学生们自学完课本,知道了数对的含义,确定了小军的数对的写法和读法后,开始研究自己班上的座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份研究单。

1.写几个和你同列或同行同学的数对,再比对一下,分别发现了什么规律?

(1)同列:( , ) ( , ) ( , )我的发现 。

能否写一个数对让同列的同学都有可能站起来?

( , )

(2)同行:( , ) ( , ) ( , )我的发现 。

能否写一个数对让同行的同学都有可能站起来?

( , )

2.再创造一个数对,让更多的同学都有可能站起来? ( , )

通过小组合作,问题1交流展示如下:

学生A:同列的可以用如(4,x),同行的可以用如(x,4)表示。

学生B:我有不同意见。这里的“x”表示无论在哪一列或哪一行,用其他的字母表示,甚至用“□,▽”等符号表示也是可以的。要知道用字母表示数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交流碰撞得出:任何字母和符号都是可以的。

问题2交流展示如下:创造一个特殊的数对,让全班同学都有可能站起来?

学生A:我用数以(x,x)表示,x表示任何一列,x也可能表示任何一行。

学生B:我有不同意见,如果前一个x表示3的话,那后一个x也应该表示3,那就表示第3列,第3行,或表示第4列,第4行,或……老师顺势请可能的小朋友站起来,学生们发现站成了一条斜线。

学生C:那能否可以用数对(x,y)表示?x表示任何一列,y表示任何一行。这样就能让班上的小朋友都站起来了。

瞧瞧!争辩与碰撞,展示了意料不到的精彩!

完美的教学,应该是遇到非常规思路时,组织学生讨论争辩,即使是错误的式子,也应该让学生从讨论争辩中知道错在何处,从而使全体学生弄清算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三、练习的设计应变式拓展,让学生们在发展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数学课堂,很大一部分是让学生们在初步建模的基础上,得以巩固拓展提升,更好地体现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更好地体现学生们的生命灵动。在练习设计时,应关注练习的思维拓展,螺旋上升,以达到巩固、内化、提升的功效。

如四年级的《简单周期》,当教学完周期的简单规律以后,可以设计如下分层练习:

第一组:

(1)○○☆☆☆○○☆☆☆○○☆☆☆……,照这样排下去,左起第25个是什么?

(2)如果去掉最左边2个“○”,左起第25个是什么?

(3)左边再加上1个“◇”,左起第25个是什么?

第二组:

(1)十二生肖绕圈排列,小明出生的那一年是兔年,他20岁时是什么年?

(2)2007年2月1日是星期四,2月26日是星期几?

第三组:

数 学 王 国 数 学 王 国 数 学 王 国

真 奇 妙 真 奇 妙 真 奇 妙 真 奇 妙,

第131组是什么?

学生在学习完简单的周期后,知道总数÷周期=组数……余数。第一组中的三个练习中第1题没有余数,只需要看一组的最后一个,第2题周期变了,第3题总数变了,需要减1后再做;第二组练习又提升了一步,循环的周期排列,可以把周期进行重新排列,算起来更方便;第三组练习:理解为上下为一组,12组为一个周期就可以了,这样的练习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有一定的拓展空间。

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思维的场所,材料是思维的基础,探究是思维的过程,解决问题是思维的外显。数学课堂应站位于儿童思维,不应让学生们在大量的机械重复面前耗费时间,不应让学生们在单调枯燥的题海中成长,而应不断点燃学生们思维的火把,启迪学生们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们在不断变换的“新面孔”的陪伴下,“四基”得到扎实,知识得到整合,思路得到开阔,思维得到培养,情感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思路算法小朋友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我的思路我做主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