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

2015-06-29 02:55宋晔
中小学德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情意肉身道德教育

人类灵魂以无象之象而在于无形无名之域。苟志于精神的凝聚,则安放于人内在幽深若谷的世界,虽隐隐约约,却牵绊着人的类性与个性魅力;苟志于人格的雅致,则沉积于人质朴如敦的纹理,虽无言希声,却外显出处处有端的举止;苟志于信仰的笃定,则皈依于终极意义的深邃之境,虽扑朔迷离,却在世间行走时表现出庄严的从容有方;苟志于理想的弥望,则化成内心最原初的动能,虽飘渺恍惚,却彰显出坚韧蓬勃且不屈不竭的朝气;苟志于情意的丰泽,则厚载于人性的荫蔽,虽不曾娇柔张扬,却有民胞物与、悲天悯人的正气。于是,灵魂与肉身糅合共在而谱写出“大写”的“人”和人类的文明世界与价值世界。个人己域的灵魂高尚,方能善养自身而做万物之尺度;社会群域的灵魂优雅,方能和谐共生创造出一个风清气正的澄明之世。于个体而言,灵魂与肉身合一,则精气浩然、兼济有度、顶天立地、有所为有所不为,当灵魂没落游离于肉身之外,则会堕落颓废、无所畏忌、知耻而耻、野蛮如兽。于社会而言,灵魂与群类合一,则气质先进、文明有序、人文馨怡、诗意栖居,倘若灵魂坠落荒芜且无所凝聚,则礼乐崩坏、杂乱粗野、人心叵测、万劫不复。因此,修好灵魂,是个体文明的本体召唤,也是社会文明的源头活水。

然则,现时代的危机却表现为人沉重的肉身驱离了灵魂。人赤裸裸地被欲望宰制,精神世界因得不到眷顾而陷入虚无,人格被功利绑架而趋向扭曲,信仰被利益遮蔽而沦为短视,理想被当下围困而变得荒诞,情意迫于竞争和算计而日渐稀薄与冷漠。灵魂在肉身之外游荡,太久不归而难归。于是,灵魂脱壳的人饱受孤独的煎熬、物欲的奴役、功利的负累、人性的倾轧。一个个灵魂游离的个体组成的社会,生机不再、正义陨殁、道德败坏、人文萎缩,人类温馨共在的共同体只能成为乌托邦的幻象,可梦不可至。

社会变迁太快,有必要等等灵魂。因此,安抚灵魂,方能匡正人性之荒诞而归于真,也方能整饬社会之乱象而归于治。道德教育虽无法凭一己之力而扛鼎,却也应矢志不渝而孜孜于人的灵魂安抚,社会的灵魂赋予。

柏拉图曾说过: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转向哪里,转向爱、转向善,转向灵魂的安放。教育本是道德概念,道德即是我们孜孜追求的教育目的。

道德教育要立志于人的精神世界造就,让孩子们从幼年始,就过一种“活着之上”的生活,明白做人除了要原本地活着,还有气节、意志、情怀、价值等比活着更有意义的事情必须要做;道德教育要完善人的人格,要让孩子们懂得人因为有人格才能做人、才配做人,也因为有人格才德不孤必有邻、才能安身立命于世;道德教育要塑造人的信仰,让儿童从小就向真、善、美无限接近,并愿意相信社会的美好和可能的更加美好;道德教育要树立人的理想,让儿童因为有理想而生机勃勃、一往无前,因为有理想而品享奋斗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道德教育要培育人的情意,让儿童在生命的一开始,就懂得关怀他者、与人为善,懂得让渡和分享、懂得牵挂和同情。道德教育就是要自觉担承丰富人的精神、完善人的人格、培育人的信仰、坚定人的理想、厚重人的情意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这其实是对人的灵魂召回与安抚,道德教育就要用各种方式与手段,让人和自己的灵魂对话,让人和自己的灵魂融合。当然,道德教育还要打通己域与群域的界限,私德与公德的分野,从而将个体意义上的文明转换为社会意义上的文明,赋予社会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这其实是一个社会灵魂的培育。

因此,在现时代的境遇里,非要给德育一个理由或者非要明晰一个德育使命的话,那就让它自觉致力于灵魂的安抚与拂拭吧。如是,从容、宁静、澄明、幸福的人及其生活便值得期待了。

宋晔,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教授。河南新乡,453007。

责任编辑 徐向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意肉身道德教育
山高路远情意长
蛰伏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文字让情意轻舞飞扬
李忠宪:“绿叶”对“根”的情意
“肉身佛”千年不腐或因“类真空”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平生情意,悉数与君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土捏的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