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课”七题谈

2015-06-29 03:43刘金玉
创新时代 2015年6期
关键词:考试卷先学课程标准

刘金玉

又步入中考全面复习了。作为基础性的语文学科在整个中考学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让中考语文复习课富有成效呢?笔者认为,必须弄懂七道题。

第一题:定位—不能上成新授课,不能只是为中考成绩,不能只是复习语文考试技巧、策略、方法。应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而复习,为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语文认知水平而复习,为达成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而复习。因为是“课”,课就要有课的内涵,而学习是课的主要表现形式,所以课堂就不是重在让学生做题,不是专门传授“为分”的所谓经验、技巧、策略,而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成长,让学生发展—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发展、能力的发展、思维的发展、素质的发展;是“复习课”—以“复习”为根本,不是新授为根本;是“语文复习课”—确定其学科性质,突出语文性;是中考语文复习课—明确是中考前,是学生毕业前的学习,意即对整个初中阶段所学语文进行整体性的复习,从而使其更好地形成整体的语文知识系统。而事实上,中考的目的就是检测学生通过九年义务教育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是否真正形成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语文素养。只有高位看待,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做得实”。当然,升学也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不是根本性的因素。

第二题:主体—学生,是每一个学生,是所有,不是少数,也不是多数。因为所有课堂都是为所有学生的,复习课也不例外。千万不能只为让少数人在复习,在提升,在发展,千万不能认为少数学生基础差,能力薄弱,时间紧,任务重,只有少数学生赶得上,学得了,于是就让少数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其他学生做陪读生,做睡觉生。要切实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复习得到发展,获得进步。复习的主体也不是教师,一定要把复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复习,让学生去主动地复习;而不是教师复习,学生“被复习”,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千万不能让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讲义通过背、记、默等方法进行记忆式复习。有些地方用讲义的形式让学生复习是不足取的,是有悖复习的基本要求的。

第三题:方式—学生自主复习为主,非全过程地合作复习。复习是学生的事,复习的目的是解决学生自己学习中的问题,问题是复习课的重点与关键。而自己学习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只有学生自己知道。所以,复习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与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复习,去寻找自己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是复习课的第一步。找到问题后,就需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主要还是靠自己,而不是靠别人、靠老师,这就需要自己积极用心地去研究、探究,弄明,弄会,弄透。但当自己仍然处于“困顿”状态之时,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复习”的作用,通过他人的帮助来更好地解决问题。但“合作学习”只是“自我复习”的有益补充与辅助—没有自我复习为前提的复习是肤浅而无效的。

第四题: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学情,非中考试卷。课程标准是学生通过三年学习应该达到的最低标准,这既是学生学习的纲,也是检测学生是否学成的依据;教材是具体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是学生具体学习的依据,必须学实、学透;学情是学生学习的情态,是复习过程中的根本依据。复习课依据了这三点,就会方向明,内容清,重点突出,复习什么,怎么复习的问题就得到解决,就能使整个复习变得有的放矢,就能使整个复习有了思想,有了策略,有了成效。而有些老师的复习,不是从以上三个方面考虑,而是从中考试卷出发的,反复分析以前几年的中考试卷的样式、内容、模式,这是一种典型的急功近利,这是以“分数”为中心的复习。事实上,每一份中考试卷是不尽相同的,尽管格式、模式有相同之处。这些从前的试卷只能参考,而不能涵盖所有,否则,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学生发展就会不全面,甚至是畸形发展。

第五题:原则—基础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复习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进一步地打牢基础。基础性的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学生发展不好的关键就是基础薄弱。所以,在复习中,必须在“基础”上下功夫。复习中必须首先把这些基础知识再回顾,再理解,做到“扎实”,这样才能“死去活来”,有效应对灵活性的问题。有些老师复习方法主要就是做题,岂不知“试卷是做不完的,试题是做不尽的”,这样不但事倍功半,而且还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事实上,“题在课外,根在课内”,只有把基础之根打牢了,就能“举一反三”,应付自如。系统性原则:由于三个年级的语文复习量很大,内容很多,所以,必须要学会用一条线将之串连起来,使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形成系统,形成“知识树”,使整个复习变得有序起来,把复习点放在整个系统中进行复习,要树立整体观。特别是以“专题”为主线的复习,更要注意专题之间的关联,先后顺序要清晰,重点要突出。针对性原则:前面我们讲过了,复习课是解决问题的,所以,复习的“针对性”应该很强。一是共性的问题,这是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复习课中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二是个性的问题,这是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如“兵教兵”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

第六题:保障—教师。学生是复习的主体,学生是复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自我复习和合作复习中巩固与提升语文素养。但是,如何保障学生的复习质量呢?这就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应有的作用:策划—通过研析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学情,整体考虑、通盘安排复习内容、时间、方式,特别是进行好复习课的预设,准备好相关的材料,设计好复习课教案;组织—通过有效组织课堂复习,促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全过程投入,没有一个虚度,没有一分闲过,都能够真实、有序、紧张地复习,使自己通过复习得到真正的提高;引导—认真观察、积极思考,针对学生复习中出现的诸多共性和个性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全面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解决问题,由特殊到一般、由零散到系统、由点到面、由表到里、由此及彼、由书本到现实地应用问题,并及时进行检测并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复习引向深入。

第七题:策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学模式。它不仅适用于新授课,也很适用于初三语文复习课。因为已经到了初三,学生通过多年的新授课,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这就为“先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科学的引领下,同学们所进行的自我复习;“后教”,就是在“先学”的基础上,在老师科学的引导下,同学们所进行的互相复习;“当堂训练”,就是在“先学”和“后教”的基础止,在教师科学的组织下,同学们所进行的自我训练。显然,这与新授课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本质是一致的,都突出了课堂上学生的复习、学习,即学生在复习课中的主体地位,都突出了教师的引领、引导、组织的作用,都体现了“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少教多学”的基本思想。当然,在各种类别的复习课,其具体表现方式不尽相同:在专题复习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复习目标”和“复习指导”进行自我复习,然后引导学生对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研究”,接着,通过一张适当的试卷进行测试,反馈复习情况;在试卷评讲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我订正”,接着就自己不会的问题“相互订正”,老师就共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订正”,最后,就共性问题出题进行检测,反馈掌握情况。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在最后的中考复习课中,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科学处理,高位看待—必须从学生发展的高度看待,从语文素养发展的高度看待,从新程改革的高度看待。千万不能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猜题押题练题,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做文章。要切实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复习观、中考观、学生观、课堂观。这样,我们的中考复习才能落到实处,中考复习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富有成效、事半功倍,学生最终才能通过语文中考复习获得长足而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考试卷先学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一句话也没说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优点
平行线的性质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