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区:“三十而立”之后的转型升级

2015-06-29 09:10李唐
旅游纵览 2015年6期
关键词:技术开发区开区开发区

李唐

30多年前,国家批准兴建了大连、秦皇岛等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志着中国开发区的正式诞生。1985年7月,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政府联合创办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深圳科技工业园区,拉开了创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序幕。此后,在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浪潮的驱动下,各类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1992年至1994年,国务院第2批批准了营口、长春等18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至2002年,国务院第3批批准了合肥、郑州等17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中国开发区历史上大规模扩张的时期,中国的开发区布局开始由沿海向内陆延伸,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开发区格局基本形成。

总结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立足本国经济、政治、历史、社会各方面条件,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改革开放伊始,作出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伟大历史性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不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经济发展规律,而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开发区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不可阻挡的浪潮。

30多年来,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沿海到内地的历史性跨越,截至2014年9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已达215个,省级开发区已逾1000个,还有大量市县甚至乡镇自行设立的工业园区。中国开发区名目繁多,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以及城市新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

不知不觉,中国开发区已经走过“弱冠之年”,迎来了“三十而立”。从最开始规模小、资金缺乏、技术薄弱、管理粗陋,到现在规模遍及全国,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科学,在经过起步和高速发展之后,中国开发区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中国开发区从弱小走向强大,并且已经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经济发展中,开发区也起着促进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力度上不断加大。针对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啃了不少“硬骨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开发区建设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坚战。结合贯彻落实2014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各开发区立足本地区实际和国家相关政策,先后开始思考自己的转型之路。

开发区要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准自己的发展基点,这样才能在改革浪潮中脱颖而出,成功转型。在发展中由“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由注重速度转变为注重质量。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开发区建设也应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

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整体环境和开发区各方面的具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不断探索和建设本区发展的新型道路,进行体制创新,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简政放权,科学设置职能机构,不断深化管理体制创新。

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吸引先进制造业投资,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中、东、西部开发区协调发展,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协调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国家级经开区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提质增效升级为核心,协调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科技研发、物流、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发展,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因地制宜确定重点领域,避免同质竞争,鼓励差异化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驱动能力,国家级经开区要坚持经济与技术并重,把保护知识产权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鼓励条件成熟的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各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产业创新集群。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走出去”,强化经贸、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提升发展保障水平,深化产教研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中外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加大高精尖端人才引进力度,形成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分配、激励和保障机制。

实现绿色集约型发展,走国家级经开区要严格资源节约和环境准入门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控环境风险。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国家级经开区要严格土地管理,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坚持合理、节约、集约、高效地开发、利用土地。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的动态监督和管理,加大对闲置、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探索存量建设用地的二次开发机制。省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考核与奖惩制度。

优化良好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深化对促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明化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保障工作取得实效。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开发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要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技术开发区开区开发区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