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NLP技术引导特殊学生的案例研究

2015-06-29 14:14廖国婷
中小学德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来访者表格目标

廖国婷

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的英文缩写,可以解释为研究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知道大脑如何工作后,我们就可以配合和提升它,从而使人生更成功快乐。NLP的创造人总结了一些技术,并相信人如果能掌握这些技术,就可以获致成功。

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NLP认为可以运用一种全面审查目标,从来访者本人的系统来确定目标的可行性的逻辑思维方法——“目标确定法”,帮助学生用目标管理人生,并帮助订立有效的目标,从此放下困扰,走向未来。

[案例呈现]

与其他孩子不同,小李是个比较特殊的学生。对于我这个第一次教一年级的“菜鸟”来说,小李让我经历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有学生头一天上课便背起书包嚷嚷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第一次有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故意把自己的桌椅推倒;第一次有学生在我的课堂中随意跑来跑去;第一次有学生从我的课堂上“出走”,并在教室旁边的楼梯上久久不愿下来;第一次有学生在午休时躲在厕所里半天不愿出来……

我疲惫不堪,自信心一度触到谷底。我决定改变自己。

改变从课堂开始。课堂上,我开始变着法子表扬他,鼓励他:“看看,我们的小李同学这会儿坐端正了,奖励他一枚印章。”“看看,小李回答问题了,说明他开始认真听课了。”“小李的字音读得很准,说明他刚才很认真。”……效果不是没有,只是,大约仅能持续5分钟左右,甚至有时连1分钟都没有,他便故态复萌。怎么办?

上硬招儿吧。“小李!你怎么能这样!”“小李,再这样我就请你站起来!”“小李……”结果,人家干脆把椅子当床,像个大爷似地“睡”下了。我开始接到来自学生和家长雪片般的投诉……

这样软硬兼施,使用多种教育方式都不奏效的孩子,我以前还从未遇到过。

冷静了又冷静,分析了又分析,我才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要他好”,而不是“他想要自己好”。即他没有“做好自己”这个目标,缺乏“做好”的动力。如果教师单纯采用“硬招儿”,更容易引起其反感和排斥,甚至以硬碰硬,造成严重的师生冲突。

1.“目标确定法”,助其订立有效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人。NLP技术中的“目标确定法”,提出几个要点:

不拿走来访者(在这里指小李)的选择,而只增添他的选择;在“改变”与“接受”中直接选择;不必强调“终极目标”而应注重“过程目标”;必须要来访者(小李)自己做事(作业),最好要天天做,并且是能够得到肯定的事。

因此,制定的目标应该是他发自内心、非常乐意去努力实现的。因此,我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他内心有足够的意愿去自主制定“我要做好”的目标的那一刻。

机会终于来了。

这天的语文课上,大家正认真地听写“ao ou iu”。突然,小李“哇哇”大哭起来。一问,原来是因为这些字母他基本都不会写。嘿嘿,机会来了,我决定小试牛刀。

在运用这种方法跟他交流之前,我先复习了 “目标确定法”中辅导者(这里指教师)询问来访者(在这里指学生)的模式:

你想要什么;这(目标/价值)能够为你做什么;当你达到目标时,你凭什么知道;何时、何地及与任何人你想得到那结果;那个结果会怎样影响你人生的其它方面;为什么在今天之前你未能达到那个结果;你需要哪些资源和能力;你计划怎样去做。

师生间的交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开始了。

师:怎么哭了?一向没有看过你哭的哦!

李:这些字母我不会写……

师:哦,原来你是想正确地听写出这些字母,对吗?

李(抽泣):嗯。

师:能正确听写出这些字母,就能达到什么目的呢?

李:就能拿到100分。

师:哦。原来你是想要取得好成绩,对吗?

李(呜咽):嗯。

师:取得了100分,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李:那我就是个好孩子,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奖励了。

我:得到爸爸妈妈的奖励,你的心情会怎样?

李:很开心。

师:也就是说,你想要听写正确,就是为了成为一个好孩子,为了得到快乐,对吗?

李:是的。

师:哦,原来你想成为一个快乐的好孩子。而如果成绩好了,你就会很快乐,对吗?

李:是的。

师:什么才叫成绩好呢?

李:考试100分,听写100分。

师:好。你想什么时候得到100分?是现在,还是未来的一周,一个月,一年?

李:我现在就想有100分。

师:得到了100分,你就得到了快乐。现在闭上眼想象一下,如果你做其他事情也很认真,也同样得到了父母的奖励和老师的表扬,那你的心情会怎样?

李:会很快乐。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学习的正面意义“得到快乐”,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的系统中找出并确定“认真学习”的目标。)

师:那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你都还没有取得100分呢?

李(低头,小声地):因为我上课不认真。

师:还有呢?

李:做作业也不认真。

师:那么,以后上课该怎么样呢?做作业该怎么样呢?

李:要认真。

接下来,我顺势请来了他的家长。在家长的见证下,引导小李自己制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计划,内容包括从每天早餐、早读、上课、午休、午读、眼保健操到下午放学该怎么做,才能符合好孩子的标准。我引导他跟我签了一个口头协议,要求他随时遵守协议。

“有时间期限”“清楚明确”“可以量度”是有效目标的三大要素。另外,“认真学习”这个目标太大,因此,我引导小李把目标切细,先从第一步、第一天开始,把目标按时间切细到每天从上学到放学的每个时间段该怎么做,还要按类型切细为认真做眼保健操、一堂课坚持不离开座位等。

(二)细化目标,以评价促落实

然后,我与他的父母进行了一次长谈,取得了父母的配合。我们达成了一致:父母不另外给小李零花钱,小李要想买学习用品或者玩具,只能通过自己良好的表现获得积分兑换成钱来购买。

我还为他专门制定了一份细化的“在校表现评价表”,内容包括不打人不骂人、不乱发脾气、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等,每天由老师根据他的在校表现打一次分,做得好的加分,做得不够好的扣分。一天下来,如果加分多,除了可以兑换零用钱,还可以奖励亲子活动、玩游戏等权利;如果扣分严重,则除了扣掉之前的零用钱之外,还要取消一些权利,如看电视、玩游戏等。如果零用钱都扣光了,就先欠着,等积分多了再还给父母。这份表格一周一张,每天打一次分。当天晚上家长签名,第二天再交回给老师。表格一周统计一次,如果积分多,可以奖励一样小玩具;如果扣分多,则要扣掉原来积累的钱,取消一些活动。

另外,我还针对小李在家喜欢乱发脾气、摔东西、欺负妹妹、与父母讲话没有礼貌等负面行为,制定了一份细化的“在家表现评价表”,内容包括爱护妹妹、和父母讲话有礼貌、听父母的安排等。而奖惩的细则则仿照“在校表现评价表”,由父母在家进行评价和小结。

表格实施之前,我先向他父母“小授技巧”:

(1)无论哪份表格,都应以鼓励为主,惩罚为辅;(2)开始的时候,可以适当多给几次机会,多鼓励正面行为,以期增加加分的机会,减少扣分的可能,让孩子尝到“甜头”。等孩子的正面行为逐渐形成之后,再逐渐收紧标准,以期逐步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

有了父母的配合,小李自主制定的计划有了教师、家长双方的监督、检查、落实,真正发挥了作用。而小李也越来越从这两份表格当中体会到了进步、成功的喜悦。

三个月过后,小李不管是在校还是在家,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课间,表现都越来越好。开学初,他基本只能坚持听课5分钟,现在基本能坚持25分钟甚至更长,写字、做作业也越来越认真……

[反思]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可见,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心理为基础,一名合格的德育工作者,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不可或缺。

如果没有学习NLP理论,我也许会只关注学生表面的行为,单纯地运用传统的“软硬兼施”“春风化雨”等方法,甚至给这名学生贴上“不良分子”的标签,而不会看到学生不良行为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正面动机。

但很幸运,我接触到了NLP,并且把NLP的一些技术运用到德育工作当中。我知道,每一个学生都好比一座“冰山”,当他们出现不良行为时,背后还包含了他们正面的期待、渴望,以及对“我是谁”的自我认识。有了NLP的这些“工具”,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不当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然后运用NLP的技术,引发学生内心的期待,继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身目标——自我反思自身问题——自我制订行动计划——自主实施行动计划,从而养我良好的道德品质。案例中的小李,就由此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这样的教育方式,引发的是学生内心的变化,自然也会引发其行为的变化。而且因为改变的动力来源于学生自身,其效果会比原来更加持久,更能对学生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也是心理学理论和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广铁五小 广东广州 510400)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来访者表格目标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咨询师带给来访者的礼物
组成语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中谈“共情”
履历表格这样填
表格图的妙用
借助“表格”解答稍复杂分数问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