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异性交往及其社会化发展的思考

2015-06-29 14:14于晓闻
中小学德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异性社会化

于晓闻

俗话说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随中学生身体的逐步发育成熟,中学生开始对异性充满着想象与好奇,因此,青春期话题对班主任来说就成了绕不开的现实问题。遗憾的是,对这一敏感话题,目前大家关注的重点多停留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异性交往的简单层面,而对异性交往在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却重视不够。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而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培养社会角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那么,班主任如何通过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教育,促进其社会化发展呢?

一、转变沟通方式,促进学生的社会角色认同

当前,风靡中学生的少年组合TFBOYS有一首歌叫《宠爱》,歌词这样写道:“小小的年纪还不懂什么是爱,却被你甜甜的笑给打败……我只想给你宠爱,这算不算爱,我还搞不明白。快乐的事想跟你分享,难过想给你肩膀,第一次为一个人紧张。”其实,处于情感纠结中的孩子往往自己都不能确定自己的情感,对异性的所谓“爱”多是为对方某方面的优秀所迷惑,比如学业成绩、外表或性格等。在这个时候,他们的心理是纠结的,既有“爱”的小甜蜜,也有交往中的烦恼。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成人的理解与帮助,而不是指责和干涉。

调查表明,有69%的中学生认为早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恋爱,这说明许多人将异性交往过程中的友谊、浪漫、喜欢等情感统称为早恋了。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学生大都能较理智地看待异性同学间的感情,而身处其中时就难以判断或把握。这也说明,中学生尽管已有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但自我控制力较差,常处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冲突中,这时他们最需要的是成人的鼓励与支持。

在学校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即90%的老师都说爱自己的学生,但90%的学生都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同样,天下没有一个家长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可在孩子的青春期,父母与孩子却经常唇舌相争。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成人与孩子间的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大家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因此,作为成年人的老师,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情感,学会倾听,善于沟通,如此,才能赢得学生认可,而不是把他们越推越远。

为此,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上选择一些典型的男女生交往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分享感受。通过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学生对自己的情感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对父母的感受、老师的关切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种活动不需说教,不费力气,却能让孩子们形象、深刻地感知自己的角色、父母的角色、老师的角色,促进他们的社会角色认同。

二、鼓励正常交往,促进学生的社会规范养成

研究表明,在中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同伴交往是不可或缺的一课。而在同伴交往中,异性同伴交往对中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异性交往是中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学阶段是学生确立性别角色的关键期,也是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时期。

为此,作为班主任,需认真思考青春期的异性交往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学生之间的异性交往不应看成“早恋”,而应当成“早练”,即让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开始练习异性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人际交往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这一看法笔者也认为有一定道理的。班主任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的进步,更要关注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化发展。

第一,开展爱情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的建立是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有研究表明,当前中学生的性道德意识淡化,责任意识较差。上海市200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中学生性行为”持认同态度的初中生为23.99%、高中生为38.37%。深圳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中学生中有约会经历的男生比例为50.2%,女生比例为46.5%;有约会经历的中学生在约会时发生性行为的男生比例为10.3%,女生为4.4%;“对中学生有多个约会对象”的接纳率男生为42%、女生为33.6%。相似的调查结果还有很多。由此可见,中学生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趋于开放,性行为发生比例趋于升高,性道德意识淡化,责任意识较差。

众所周知,爱情的基本要素有“给予”“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中学爱情教育是教他们“求善”的过程,要在爱情教育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给予”而不是“索取”,学会“关心”而不是“自私自利”,学会“尊重他人”而不是“唯我独尊”。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让他们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为此,班主任可以利用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寓教育于无形之中。如,利用自习课可以给学生念汪国真的诗歌《不!不要说》:

不,不要说,/让我们依然保持沉默。/我多么珍惜,这天真的羞涩,/你也应该保持那青春的活泼。

我们的肩膀都还稚嫩,扛不起太多的责任,/等一等吧,等你的肩膀更厚实些,/我也懂得了,什么是成熟的思索。

相信学生在读完这首诗后,一定会对爱情有更加深刻的思考。这样的教育是润物无声的。当然,爱情教育可以有多种形式,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去体悟一个人对爱情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是自我的成长。

第二,发挥教育智慧,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是一种纯洁的友情,如能正确引导,对学生心理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曾看到这样一则案例:“情人节”那天,班上的学习委员意外地收到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一行字:“希望能跟你做朋友,请你不要拒绝我。”这个活泼可爱的女孩没想到成绩全班倒数的“差生”会给自己送卡,于是非常害怕地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看后轻松说:“放心吧!他只是想跟你做个朋友,并没有提出非分要求,你也可以趁此机会多帮助他的学习嘛。”得了老师的“准许”后,女孩回了一张卡,上面写着:“我愿意与你交朋友,但你要把学习赶上来。”男孩随即回话说:“为了你,我要做最出色的男生!”教师如此引导,让青春期的孩子学会了寻找异性朋友,发展一段纯洁的友谊,还将会是一剂美味的“心灵鸡汤”。男孩“为国家、为父母,为老师”都可能没有动力,但为了女孩,他就能给自己定下目标,可见情感的动力之神奇。在这则案例中,班主任就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这种“异性效应”。

在中学生的异性交往中,爱与被爱,接受或不被接受,种种全新而深刻的体验丰富了对爱情的理解,深化着对人生的思考。这种由自身体验所获得的“知识”,对正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摒弃说教,远离灌输,艺术智慧地处理,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培养完善的人格品质,更好地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班主任,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唯有从学生的成长出发,从促进其社会化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才能从容面对,帮助学生构筑责任意识,培养完善人格,获得未来幸福生活的能力。

(作者单位: 广州市铁一中学 广东广州 5106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异性社会化
大学生恋爱过激行为分析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异性齿轮大赏
浅谈韩国犯罪题材电影中的特点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你有让异性心动的本领吗
外教新词堂
你善于结交异性吗?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