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

2015-06-30 00:41李幼穗齐大亮吴捷徐晟王政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应对方式

李幼穗 齐大亮 吴捷 徐晟 王政

摘要 为了探索集体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本研究在90名癌症患者中随机选取46人进行干预研究=为考察干预效果,在干预后分别以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各维度因子的前测得分为协变量,以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各维度因子的后测得分为因变量,进行2(分组:实验组、对照组)x2(性别:男、女)×3(年龄:低龄组、中龄组、高龄组)的三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集体心理干预的实验组在应对方式各分量表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集体心理干预在性别和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集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癌症患者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 癌症患者,集体心理干预,应对方式。

分类号 B842

1 前言

随着心理神经免疫学在肿瘤临床研究中的深入,人们发现心理社会因素可以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刘艳,林文娟.1997)。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身患癌症的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放疗或化疗等常规治疗则会加重患者的负性情绪,所以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获得医学界关注。许多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已被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改善患者情绪、提高应对能力、调节性功能、延长生存期等( Bridge,et al.,1988; Fawzy,et al,1993; Gieta van der, et al., 1996)。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面对应激情境时为减少压力而作出的努力,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有着密切关系(王瑞霞,张晖,王爱田,师靖,张慧贤,2009);同时,罗金英、高文等(2010)研究发现健康人采取积极行为应对方式的几率高于癌症患者,相反癌症患者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几率高于健康人,这说明肿瘤本身给患者的应对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黄丹(2011)的研究发现,子宫全切除患者术后特质应对方式与患者的心理状况相关,SCL-90评分中的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和神经病性分别与应对方式中的面对维度呈负相关: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与应对方式中的回避维度呈正相关;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和焦虑与应对方式中的屈服维度呈正相关,由此可见患者的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天津市肿瘤医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来探究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Worden和Weisnan于1984年对癌症患者进行的心理干预作出了以下界定: “对癌症病人进行的心理行为干预是一项通过教育性的和心理治疗性的途径,影响病人应对疾病行为的系统工程,其目标是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斗志,增强自信心,提高应对能力,减少疾病带来的困惑,以及增加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控制感和帮助病人更好地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等”(黄丽,汤水琴,2002)。由此定义可以看出,对癌症病人的心理行为干预一般可分为教育性干预和心理治疗性干预两大类。教育性干预一般由医院的医生、护士进行,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提供信息等,例如向病人提供有关癌症诊治、应对等知识,教育性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了解而产生的焦虑、恐慌情绪和无助感;心理治疗性干预是以心身相互作用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从而改善其病情.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心理药物治疗、认知一行为干预和支持一表达干预。本研究中主要使用了教育性干预和想象放松训练干预,想象放松训练属于认知一行为干预的一种方式,已有研究表明放松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从而减少焦虑情绪。而采用集体干预的方式不仅可以利用教育性干预和想象放松训练的优势,而且可以增强小组凝聚力,在集体干预的过程中,患者之间可以彼此分担和交流,起到一定的社会支持作用。

2 方法

2.1 被试

研究者在天津市肿瘤医院选取90名癌症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人(男性28人,女性18人),对照组44人(男性20人,女性24人),其中40人来白骨软科.50人来自肺科,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性别构成差异不显著(X2 (1) =1.842,p>0.05);被试年龄处于11-84岁之间,分为低龄组(小于20岁),高龄组(大于60岁)和中龄组,其中实验组中低龄者7人,高龄者8人,对照组中低龄者4人,高龄者13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构成上差异不显著(X2 (2) =2.394,p>0.05);所有被试既往和目前无精神障碍疾病和意识障碍,预计存活时间在6个月或6个月以上,卡氏功能状态量表得分>60分,且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异不显著(t=0.141,p>0.05)。

2.2 研究工具

医学应对问卷(MCMQ):由Feifel,Nagy和Strack (1991)编制,原表有19个条月,由姜乾金等修订为中文版本(2000),增加到20个条目,包含三种应对策略的测量:面对或斗争、回避、屈服或接受。题目使用1-4点计分,各维度得分为所含题目的总分,分数越高表明使用该消极策略的程度越低,即应对策略越积极(因在统计的时候,将回避和屈服两个分量表上的正向得分项目转置成反向得分)。姜乾金等( 2000)使用该量表中文修订版对701例病人进行调查并作了信、效度分析,面对、回避、屈服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9, 0.60,0.76,重测信度(间隔时间为三周)分别为0.64, 0.85,0.67。

2.3 干预过程

所有被试在干预前进行一次前测,然后随机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后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而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治疗之外还要接受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包括教育性干预和想象放松训练,干预从前测后的第一周开始。

教育性干预以讲座形式为主,请来医院的医生和心理学专家作为主讲,为大家讲授相关知识,启发大家进行思考并学会一些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1)癌症知识,阐述癌症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因素、如何治疗、有何反应等;(2)护理事项,治疗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如饮食指导、辅助治疗等; (3)应对方式,分析常见的不良情绪状态并帮助缓解及应对; (4)分享成果,分享战胜疾病的案例促进患者改变不良认知。健康教育讲座从干预第一周就开始,每周一次,每次半小时,在院会议室进行。讲座后安排医生和心理专家及时解决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则在讲座之后向其发放相关资料。

想象放松训练由心理人员集中组织进行,每天下午进行一次,每次10分钟,对于行走不便的患者发放录制好音乐的mp3让其自行训练。

1个月后对所有被试进行后测。

3 结果

分别以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各维度因子的前测得分为协变量,以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各维度因子的后测得分为因变量,进行2(分组:实验组、对照组)x2(性别:男、女)x3(年龄:低龄组、中龄组、高龄组)的三因素协方差分析。不同人口学变量被试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各维度校正后的因子分见表】.

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

在面对维度,分组的主效应显著,F(1,83)=30.048,p<0.001;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83)=1.764,p=0.188;年龄的主效应也不显著,F(2,83)=0.009,p=0.991;各种交互效应都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干预组校正后的面对维度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在回避维度,分组的主效应显著,F(1,83):26.522,p<0.001;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83):0.043,p=0.836;年龄的主效应也不显著,F(2,83)=1.793,p=0.174;各种交互效应都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干预组校正后的回避维度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在屈服维度,分组的主效应显著,F(1,83):25.954,p<0.001;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83):0.344,p=0.559;年龄的主效应也不显著F(2,83):0.523,p=0.595;各种交互效应都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干预组校正后的屈服维度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4 讨论

癌症作为一种危害生命的负性生活事件,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心理应激。而患者对这种心理应激的应对方式反应了个体对各种应激事件相对稳定性的应对行为和认知活动。应对可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前者有利于调动患者的内因,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利于疾病的稳定康复:后者会增强患者的应激反应作用,降低机体对疾病的防御功能,对疾病的痊愈起到不利作用。

Edmonds,Lockwood和Cunningham于1999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参加干预的病人与对照组病人比较,紧张、疲乏的状态和心理应激反应明显降低,精神活力明显增加;同时抑郁、恐惧减轻,不良应对策略减少。还有很多文献表明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实验组实施了较为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干预,发现经过集体心理干预的实验组在应对方式问卷各个分量表(面对、回避和屈服)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说明经过集体心理干预,实验组在各个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提高。而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应对策略越积极,可以说集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应对策略。

从结果可以看出,集体心理干预对改善癌症患者应对方式的效果是明显的,集体心理干预的效果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不显著,也就是说,集体心理干预对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患者均有效。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医学界所重视,不良的心理状态对肿瘤的病程转变会造成严重的负性作用。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均证明,心理治疗性干预在肿瘤临床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将心理干预作为整体医疗的一部分,与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可以辅助和增强传统治疗方法的效果,在延长患者寿命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5 结论

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经过集体心理干预的实验组在应对方式各分量表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 (2)集体心理干预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集体心理干预在年龄不存在显著差异; (4)集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癌症患者的应对方式。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大学生拖延心理研究综述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师范类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自我价值感、职业价值观与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
新加坡推动TPP的挑战和中国的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