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性情绪词语在外显和内隐记忆测验中的定向遗忘效应

2015-06-30 09:00王黎静杨丽娴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负性情绪

王黎静++杨丽娴

摘 要 以两类具有不同负性情绪强度值的高频汉语双字词为材料,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探究负性情绪词语在外显和内隐记忆测验中是否存在定向遗忘效应。结果显示, (1)在外显记忆测验中,强、弱负性词均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并且弱负性词的定向遗忘效应大于强负性词; (2)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只有弱负性词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而强负性词则无。可见,内隐记忆测验中的定向遗忘效应对负性信息比外显记忆测验更加敏感。

关键词 负性情绪,外显记忆测验,内隐记忆测验,定向遗忘效应。

分类号B842.5

1 引言

遗忘是记忆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个体主动遗忘部分负性信息,既能释放有限的记忆资源,又有利于调节身心健康。项目法定向遗忘(the item-method directed forgetting)是实验室研究主动遗忘的基本范式之一。其过程主要是在每个学习项之后立即呈现要求被试记住或遗忘该学习项的指令,随后对所有学习项目进行记忆测验,若要求记住的项目(to be remembered, TBR)成绩优于要求遗忘的项目(to be forgotten,TBF),则说明出现了定向遗忘效应( Anderson,2003)。

前人关于情绪性记忆的研究表明情绪具有记忆增强效应,情绪性信息比中性信息更难以忘记(王海宝,张达人,余永强,2009; Nowicka,Marchewka,& Jednorog,et al.,2011)。对此,负性情绪记忆能否被定向遗忘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们采用了不同的被试(普通人群、PTSD患者等)、实验材料(带有情绪色彩的词语、图片、自传体材料等)、测验方式(再认、自由回忆、线索回忆)等对负性情绪的定向遗忘展开探究,研究结果不尽相同。Payne和Comgan (2007)以正性、中性和负性三类情绪图片作为实验材料,发现只有中性材料出现了定向遗忘效应,但在正、负性材料中未出现定向遗忘效应。同样,Hauswald,Schulz和Iordanov(2011)等人以负性、中性图片为材料的再认测验的行为及脑电结果也显示了负性图片消除了定向遗忘效应:然而.Barnier,Conway和Mayoh (2007)等人以情绪性词语和自传体记忆内容作为实验材料,结果发现两者都产生了定向遗忘。Yang,Liu和Li( 2012)等人以情绪性图片作为实验材料,行为及事件相关电位结果表明负性情绪材料也能定向遗忘,但是比中性材料小。Karen,Conway和Mayoh( 2013)的行为及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显示了负性词和中性词的再认成绩都出现定向遗忘,并且负性词的定向遗忘效应强于中性词。Yuh-shiow和Yung-chi(2013)以重要负性情绪事件为实验材料,结果显示负性事件和中性事件的线索回忆成绩都表现出定向遗忘,但负性事件的定向遗忘效应弱于中性事件。其中,有趣的是Karen等人与Yang等人以及Yuh-shiow等人的研究结果都体现了负性材料能够定向遗忘.但前者结果显示负性材料加强了定向遗忘效应f由于负性词的TBR项目得到更多的选择性复述,TBR项目成绩相对提高),而后两者则显示性材料削弱了定向遗忘效应(由于负性词的TBF项目更难遗忘,TBF项目成绩相对提高)。

纵观这些研究,可见在不同实验材料、测验方式等条件下,负性材料能否定向遗忘尚无定沦。其中.关于情绪性信息定向遗忘的研究大都采用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再认等外显记忆测验的方式进行.只有少数研究涉及对内隐记忆测验中定向遗忘效应的探究,而且并未得出一致的结果。例如,有研究对中性实验材料在内隐记忆测验(残词补全、词汇判断、偏好测验、词干补笔等)中的定向遗忘效应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发现内隐记忆测验中存在定向遗忘效应( MacLeod,1989; David, Daniel,&Paula,et a1.,2001;宋耀武,2003;王大伟,刘永芳,2005;朱倩云,2009;穆德芳,宋耀武,陈英和.2009)。还有研究者发现内隐记忆测验中不存在定性遗忘效应(Daniel&Richard,2003;李琦,赵迪,郭春彦,2007)。可见,内隐记忆测验中是否存在定向遗忘效应还有待探讨。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外显和内隐记忆测验中定向遗忘效应的实验性分离来探究此效应的存在性。Dawn (2007)指出实验过程中,除了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的指导语不同外,其它条件均保持一致,如果两种测验的实验结果出现差异,即出现了实验性分离。由此可以证明内隐记忆测验中定向遗忘效应的存在性及其与外显记忆测验中定向遗忘效应的差异。此外,前人关于情绪性信息定向遗忘所采用的实验材料不尽相同(词语、图片、自传体材料等),而之所以采用不同类型实验材料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试图通过实验材料的性质来尽可能有效地让被试感受到实验所预设的负性情绪效价值。为此,选用两类具有不同负性情绪强度的词语(弱负性词、强负性词)作为实验材料。

综上所述,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不同强度的负性情绪双字词作为实验材料.通过项目法范式探究不同强度的负性情绪材料在词语线索回忆(外显记忆测验)和词语联想测验(内隐记忆测验)中是否会出现定向遗忘。研究假设负性情绪词语材料会对定向遗忘效应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其中弱负性词在外显和内隐记忆测验中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定向遗忘,而强负性词在外显和内隐记忆测验中则会出现实验性分离。

2 方法

2.1 被试

某高校本科生60名(女生37名),平均年龄20.15+1.27岁。所有被试的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未参加过类似实验,均为自愿参与。

2.2 实验设计

采用2(指示类型:记住、遗忘)x2(词语类型:弱负性词、强负性词)x2(测验方式:词语线索回忆、词语联想测验)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词语类型和指示类型是被试内变量,测验方式是被试间变量。词语线索回忆中的因变量为学习词的正确回忆量,词语联想测验中的因变量为联想到学习词的数量。

2.3 实验材料

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词频在前8000的双字词中,排除同义词选出负性词语100个(所有词的首字均不相同,且首字可与多个字组成常见词语.避开如“忐忑”这类固定搭配词)。实验前让50名被试(不参加后续实验)对词语的情感效价做强正性到强负性的九点量表评分;对唤醒度做从平静到激动的五点量表评分;对熟悉度做不熟悉到非常熟悉的五点量表评分。最终选出弱负性词、强负性词各30个作为实验材料(二者情感效价分别为6.04+0.60、8.32+0.59,=19.13,p<0.01;唤醒度分别为2.90+0.65、4.06+0.74,t=8.35,p<0.01;熟悉度分别为4.08+0.70、4.10 +0.68,=0.15,p>0.05)。另外,选取5个中性词语作为实验练习阶段的材料。

2.4 仪器和设备

实验在实验室中进行,指导语与刺激呈现用E-Prime 2.0编制,在奔腾系列微机.Windows XP操作系统上运行,刺激呈现设备为17寸LED显示屏,屏幕分辨率为1280x800,刷新率为75Hz。

2.5 实验程序

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一组接受词语线索回忆测验,另一组接受词语联想测验。实验采用计算机显示和纸笔测验两种方式综合进行.分为3个阶段:学习阶段、干扰阶段、测验阶段,具体实验流程见图1。

学习阶段:计算机呈现实验指导语,并进行5个词语的练习演示。然后进入正式学习阶段,呈现注视符“+”800ms,随后呈现一个词语,持续1500ms,随即呈现一个指示“记住” (用绿色“√√”表示)或“遗忘” (用红色“××”表示)的符号1500ms,间隔500ms后呈现下一个词语。60个学习项目均依照此方式按程序随机呈现,各个词语后跟随的指示类型(“√√”或“××”)按ABBA的方式在被试之间平衡。

干扰阶段:学习结束后,进行3分钟的干扰分心任务,要求被试完成20个100以内的减法算术题。

测验阶段:通过电脑屏幕上的指导语指示a、b两组被试分别完成相应的纸笔测验任务。a组进行词语线索回忆,要求被试尽量将呈现的首字补成之前在学习阶段中出现过的双字词语。如果回忆不起来或者觉得没见过,可补成其他词语;b组进行词语联想测验,指导语告诉被试测验旨在测其自由联想的速度,与前期任务无关,要求被试尽可能快地将呈现的首字补成任何一个首先想到的双字词语。不做思考斟酌,用第一反应来填写(限制答题时间为5分钟,实验结束后被试报告填写过程无时间进行回忆思考)。测验试题中的词语呈现顺序按ABBA的方式在被试之间平衡。

3 结果

各实验条件下,被试补词成绩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接着分别对外显记忆测验和内隐记忆测验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3.1 外显记忆测验中的定向遗忘效应

在外显记忆测验中,对词语线索回忆的成绩进行2(词语类型:弱负性词、强负性词)x2(指示类型:记住、遗忘)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词语类型主效应显著,F(1,29) =197.12.p<0.01,η2/p=0.79; (2)指示类型主效应显著,F(1,29) =111.50,p<0.01,η2/p=0.87; (3)词语类型和指示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l,29) =35.51,p<0.01,η2/p=0.55(见图2左)。简单效应检验(双向)得出,TBR项目在不同词语类型中的补词成绩差异显著(F(1,29) =26.36,p<0.01),强负性词的成绩显著高于弱负性词。同样,TBF项目亦是如此(F(1,29) =113.66,p<0.01),即无论是哪种指示类型,强负性词的回忆成绩总比弱负性词的高;强负性词在不同指示类型中的补词成绩差异显著(F(1,29)=68.33,p<0.01),TBR项目的成绩显著高于TBF项目。同样,弱负性词也是如此(F(1,29) =195.18,P<0.01),即不论是在弱负性词还是在强负性词中,TBR项目的回忆成绩均显著高于TBF项目,也就是都表现出了定向遗忘。对此,再进一步分析得出,弱负性词的TBR-TBF分数(M=2.37土0.93)显著高于强负性词的TBR-TBF分数(M=1.23土0.82),t=5.02,p<0.01,即弱负性词表现出更大的定向遗忘效应。

3.2 内隐记忆测验中的定向遗忘效应

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对词语联想的成绩进行2(词语类型:弱负性词、强负性词)x2(指示类型:记住、遗忘)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词语类型主效应显著,F(1,29) =31.83,p<0.01,η2/p=0.58; (2)指示类型主效应显著,F(1,29) =40.74,p<0.01,η2/p=0.52; (3)词语类型和指示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29) =13.37,p<0.01,η2/p=0.32(见图2右)。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双向)得出,TBR项目在不同词语类型中的补洲成绩差异不显著(F(1,29) =3.16,p>0.05),而TBF项曰在不同词语类型中的成绩差异显著(F(1,29) =78.13,p<0.01),强负性词的成绩显著高于弱负性词:强负性词在不同指示类型中的成绩差异不显著(F(1,29) =3.51,p>0.05),即强负性洲没有出现定向遗忘效应,而弱负性词在不同指示类型中的成绩差异显著(F(1,29) =36.00,p<0.01),即弱负性词表现出了定向遗忘效应。

4 讨论

4.1 外显记忆测验中强、弱负性词的定向遗忘效应

从实验结果看,在外显记忆测验中,TBR项目的回忆成绩均显著高于TBF项目,即强、弱负性词都出现了定向遗忘效应,并且强负性词的定向遗忘效应小于弱负性词。该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Yang,et a1.,2012; Yuh-shiow&Yung-chi, 2013)。具体来看,实验中的强负性词定向遗忘效应有昕减弱的直接原因在于TBF项目的补词成绩相对弱负性词TBF项目的补词成绩提高了,可见,被试对强负性词TBF项目的抑制作用有所降低,使其更难遗忘。对此,有关负性情绪记忆定向遗忘的脑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负性项目比中性项目在脑电成分上诱发出更多的N2成分(“遗忘”指令诱发的与抑制控制相关的脑电成分).说明遗忘负性记忆的难度更大(刘玉莹,2012)。由此可推测,实验中TBF项目在提取时受到抑制作用.并且负性信息的强度会对其产生一定干扰,负性值越高干扰越大。此外,不论是在TBR项目还是TBF项目中,强负性词的回忆成绩均显著高于弱负性词。这符合情绪加工在心理资源紧张时具有负性偏向的特点(黄宇霞,罗跃嘉,2009).被试在心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强负性词相对弱负性词可以得到优先加工,因此回忆成绩更佳。然而,虽然强负性词在整体上的回忆成绩都相对较高.但是TBR项目的回忆成绩仍显著高于TBF项,即在外显记忆测验中,强负性信息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定向遗忘,但并没有消除定向遗忘效应的存在。

4.2 内隐记忆测验中强、弱负性词的定向遗忘效应

内隐记忆测验中,只有弱负性词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而强负性词则无此效应。从数据上看,直接原因在于强负性词与弱负性词相比,两者在TBR项目上的补词成绩相近;而在TBF项目上.强负性词显著高于弱负性词,并近乎与TBR项目的成绩持平。可见,在内隐记忆测验中,TBF指示符只在弱负性词中表现出指令性作用,而在强负性词中则无。前人关于内隐记忆测验中定向遗忘效应的研究均采用中性材料进行,并且研究结果存在分歧。其中一部分研究显示内隐记忆测验中存在定向遗忘效应(MacLeod,1989; David, et al.,2001;宋耀武.2003;王大伟等,2005;朱倩云,2009;穆德芳等,2009),另一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内隐记忆测验中不能产生定向遗忘( David,et a1.,2001;Daniel,2003;李琦等,2007),其中缘由还有待探讨、而实验中弱负性词的研究结果与前者相符,强负性词的研究结果又与后者相符。由此可见,实验材料的情绪强度对内隐记忆有一定影响。对此,有研究结果表明内隐提取对情绪性信息敏感,情绪性会提高内隐记忆(齐平,梁承谋.2003;李月婷,李琦,郭春彦,2010)。在相同编码影响下内隐提取对情绪性材料敏感,刺激的情绪信息会影响提取过程,负性词在内隐提取阶段有更强的注意摄取能力(李月婷等,2010)。据此,实验中遗忘指令对强负性词TBF项目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可能是因其在内隐提取阶段获得更多的心理资源,从而干扰了遗忘指令的抑制作用,易化其内隐提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定向遗忘效应消失。而弱负性词的情绪强度较低,不足以消除遗忘指令的抑制作用,从而表现出了定向遗忘效应。

综合以上论述,从强、弱负性词在不同测验方式中的实验性分离角度来看,弱负性词在外显和内隐测验中均存在定向遗忘效应,即没有出现实验性分离。而强负性词则出现了实验性分离,具体表现为在外显测验中存在定向遗忘效应而在内隐记忆测验则不存在。这意味着负性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被定向遗忘。同时,与外显记忆测验相比,内隐记忆测验中的定向遗忘效应对负性信息的效价值更为敏感,内隐测验中是否会出现定向遗忘与信息的情绪强度有关,强负性信息在内隐记忆测验中无法定向遗忘。对此,有研究证明对情绪词进行提取加工时存在提取方式的ERP分离,在相同编码影响下内隐提取对情绪性材料敏感,负性词在内隐提取阶段有更强的注意摄取能力,而外显提取对情绪性材料不敏感(李月婷等,2010)。由此看来,实验中的负性词在外显、内隐记忆测验中定向遗忘的行为实验结果与前人关于外显、内隐情绪性记忆的脑电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契合,可见对此研究有进一步拓展探析的必要。此外,不同实验条件下定向遗忘效应的差异说明外显和内隐记忆测验中定向遗忘的内部机制是不同的,并且负性情绪信息在其中的作用机理亦有所差异,其中具体的缘由需通过设计系列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证明。

5 结论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获得如下结论: (1)在外显记忆测验中,不论强、弱负性词都存在定向遗忘效应,并且弱负性词的定向遗忘效应大于强负性词。 (2)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只有弱负性词存在定向遗忘效应,强负性词未出现定向遗忘。

猜你喜欢
负性情绪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负性情绪舒适度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经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初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要点分析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价值评述
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团体辅导案例分析
心理干预疗法对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