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与国际投资关系研究
——中国的视角

2015-07-01 23:34白光裕研究员
国际贸易 2015年6期
关键词:利用外资壁垒参与度

白光裕 庄 芮(研究员)

全球价值链与国际投资关系研究
——中国的视角

白光裕①庄 芮(研究员)②

一、全球价值链的兴起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 GVCs)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1世纪初,是由全球商品链、全球产业链、全球供应链等概念演变而来。全球价值链主要是指一个产品或一种服务从最初一个概念的出现到最后被最终消费者消费掉整个过程中形成的一条价值创造链条,包括设计、研发、制造、营销等诸多环节。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是与20世纪90年代日益兴起的产品内国际分工密切相关的。科技日新月异带来生产的标准化和碎片化,同时在多、双边及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推动下,各国贸易、投资壁垒逐步下降,使得跨国企业有动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取众家之所长,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生产网络的形成为跨国公司价值链全球布局打下了重要基础。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数据显示,当前,全球超过半数的制成品进口属于中间产品(包括初级产品、零部件和半成品),超过70%的服务进口属于中间服务,而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占到全球贸易的80%左右。几乎每一条全球价值链的形成都离不开企业的国际投资行为。可以说,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投资形成了全球价值链的主动脉,决定了全球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研究全球价值链对各国贸易相关议题影响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全球价值链与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吸引外资尽快融入全球价值链,进而实现全球价值链跃升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政策指导。

二、全球价值链与国际投资的关系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是全球价值链的两种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者分别以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形式将这条隐形的价值链具象化,使我们对价值链的形成和走向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事实上,无论是全球价值链还是国际贸易或国际投资,都是国际分工纵深发展的产物,都要受到各国比较优势、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影响,只不过这些因素的作用对象已经由中观的产业或行业转变为价值链中的某一环节。正是存在这样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全球价值链与国际投资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一)跨国投资是推动构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引擎

企业通过跨国投资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实现生产活动的地域重构,进而影响着全球价值链的结构。从跨国投资的两种主要形式来看,水平型跨国投资往往横跨多条全球价值链,形成不同全球价值链的交点,正是由于这些交点的存在,使得各种行业或各类产品所形成的全球价值链不再是孤立和平行发展的,而是构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全球价值链网络。例如,跨国零售商沃尔玛可以同时为成千上万的全球价值链的最终分销阶段提供服务,大多数的金融、运输、采掘、矿冶行业也都同时参与到多条全球价值链之中。与水平型跨国投资不同,垂直型跨国投资倾向于直接创建全球价值链(或其中的一部分)。例如,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巨头公司皇家壳牌几乎参与了整条全球价值链的所有活动(勘探、回收、运输、炼油、化学品、市场营销、零售)。

(二)利用外资是参与提升全球价值链的有效途径

相对于一国的经济规模而言,其利用外资水平越高,往往进入全球价值链的层次越高,并且从贸易中获得的国内增加值相对越多。UNCTAD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外资存量最多的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也最高(见表1)。一国利用外资存量与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关系愈发明显,在最不发达地区更是如此。这就意味着吸引外资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并提高参与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通过吸收外资和发展加工贸易得以全方位嵌入全球价值链,同样是在外资的带动下,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中国已经成为许多行业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2006年,我国84.8%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加工贸易也正在从简单的合同装配向“全包装”制造转变。截至2013年5月,已有超过1800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一些跨国公司还把中国作为其区域研发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2013年,中国服务业吸收外资614.5亿美元,占比首次过半,达到52.3%。可以看到,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加工组装,到21世纪的科技研发和现代服务,中国吸收外资的重心正逐步发生变化(见图1),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结构的变化。

利用外资不但是我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一块敲门砖,也是我国实现全球价值链跃升的一条捷径。一方面,过去二十余年,外资对于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OECD数据库统计

表1 2010年贸易增加值与FDI关键指标

资料来源:UNCTAD.世界投资报告2013[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数据显示,1995—2009年,中国GVC参与度(Participation Index)从25.7%上升为46.1%,提升水平显著。但如果进一步考察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提升的来源就会发现,这主要是由于我国GVC后向参与度(Participation Index Backward)明显提高所致, GVC前向参与度(Participation Index Forward)基本保持不变(见图2)。后向参与度主要反映了我国出口产品中国外附加值的含量,而这部分含量的提升是与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主导的加工贸易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次也逐步向上游攀升。最终需求距离指数(Index of Distance to Final Demand)可以用来衡量一国或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次,这一指数表示该国生产的产品还要经过几道工序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指数越大,表示该国更多地从事价值链上游活动。1995—2009年,中国总体最终需求距离指数由2.35提升至2.67,增长率达13.7%,外商投资较多的主要制造行业最终需求距离指数增速普遍快于总体指数,特别是电气和光学设备增幅达到32.7%,显示出外资对于带动我国全球价值链跃升发挥了重要作用(见表2)。

图1 中国制造业吸收外资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图2 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度

注:后向参与度用于衡量一国总出口中所包含的国外附加值;前向参与度用于衡量第三国出口中所包含的本国附加值;GVC参与度等于GVC后向参与度与GVC前向参与度之和。

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

(三)对外投资是主动布局全球价值链的关键举措

对外直接投资纵然在多数情况下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微观行为,但发达国家确实通过对外投资实现了对全球价值链的主导权和控制权。2013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五大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中国香港,其中美国占比高达24.1%(见图3)。

与此同时,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多的国家也正是在全球价值链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GVC前向参与度明显高于我国(见图4)。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较高的GVC前向参与度并非是依赖于能源、资源等初级产品出口,而是通过向后起国家出口核心零部件实现的。一国对全球价值链的主导权和控制力主要基于该国所从事的环节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由于发达国家掌握着其他国家都难以替代的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所以即便其将一部分生产环节转移至成本较低的后起国家,发达国家依然掌控着这条价值链的发展和演进。UNCTAD数据显示,全球货物和服务出口额有将近80%都涉及跨国公司相关的贸易,而其中约有33%属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见图5)。以泰国汽车行业为例,该行业56%的总产出是由外国跨国公司创造的,总产出的78%用于出口,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占比为25%,国外附加值占比为75%,而国外附加值的27% 是这些跨国公司通过公司内贸易实现的,同时,这些跨国公司65%的出口是被其自身生产网络中的企业所吸收。 可以看到,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是全球价值链中价值流转的重要形式,因此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全球价值链的走向。由此可见,与利用外资被动融入全球价值链不同,对外投资是一国或地区主动布局全球价值链的关键举措。

表2 中国最终需求距离指数

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

图3 2013年对外投资存量排名

数据来源:UNCTAD数据库

图4 GVC前向参与度对比图

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

(四)改革开放是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基本前提

全球价值链是一个多边概念,个别价值链可以跨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价值链在各国之间能否顺畅流转主要受到各国供应链壁垒的影响。随着传统的“货物贸易”(Trade in Goods)逐渐转变为“任务贸易”(Trade in Tasks),供应链壁垒也逐渐取代货物贸易壁垒成为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更为关键的要素。供应链壁垒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边境管理、运输和通讯基础设施以及营商环境四个方面(见表3)。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如果每个国家只改善其中两个关键的供应链壁垒,即边境管理与运输和通讯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使运作效率提升至目前全球最高水平的50%,就能促进全球GDP增长5%,全球出口额增长15%。供应链壁垒带来的额外成本对一国吸引外资的既有比较优势将形成一种抵消效应,同样,供应链壁垒的降低也会对一国吸引外资形成新的吸引力。过去二十余年,在WTO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和日益活跃的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推动下,全球关税壁垒显著下降,贸易自由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当前,以美欧为首的发达国家推动的TPP、TTIP高标准谈判已经将谈判重点由“边界上”措施延伸至“边界后”,通过推行国企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规范区域内成员国的市场竞争环境,实则是为降低供应链壁垒、促进投资自由化做铺垫。因此,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通过简政放权、推动服务业市场开放、改善营商环境等途径来降低供应链壁垒,是一国或地区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基本前提。

图5 跨国公司参与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UNCTAD

注:①此图为估计值;②合同制造主要包括电子、汽车零部件、制药、服装以及IT服务和商业流程外包。

表3 供应链壁垒

资料来源:World Economic Forum, Bain & Company, the World Bank. Enabling Trade: Valuing Growth Opportunities, 2013

从中国的发展实践来看,未来参与高标准自由贸易谈判,降低供应链壁垒的关键障碍在于服务业市场开放。事实上,虽然服务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约20%,但是几乎一半的出口附加值来自服务业,全球外资存量的2/3也分布在服务业部门(见图6)。因此,中国下一步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需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以上海、广东、福建和天津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FTZ)为试点,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促进服务业有序开放,提升服务业整体竞争力。

三、对中国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利用外资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获得了巨大的开放红利。然而,随着国内竞争环境的发展变化,学术界关于如何处理好内资和外资的关系这一问题存在广泛争论。事实上,利用外资不仅是我国全方位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一把钥匙,也是我国实现全球价值链跃升的助燃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应当继续发挥外资优势,并通过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双向、平衡和互动发展,共同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位次和水平。

(一)优化利用外资质量,加快实现全球价值链跃升

研究制定新时期全国的外商投资促进战略,出台鼓励外资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外资建立地区性总部、科技研发中心、财务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充分发挥外资企业带动国内产业区域间转移的作用,加快形成由东向西、由高端向低端渐次分布、配套完善的国内产业链条,增强综合配套能力,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图6 2010年全球总出口、贸易附加值和利用外资存量的产业组成

数据来源:UNCTAD.世界投资报告2013[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二)扩大对外投资规模,实现由被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向主动布局全球价值链转变

对我国海外投资网络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布局,通过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形成若干全球一体化供应链体系。实现内外产业联动发展,打造一个贯通上下游、连接海内外的以我国为主的全球价值链。突出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或绿地投资拓展海外市场,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在全球范围进行战略布局,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品牌知名度高、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跨国公司,以跨国公司为引领,实现由被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向主动布局全球价值链转变。

(三)降低供应链壁垒,为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创造有利环境

以推广“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抓手,以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为试点,以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平台,逐步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改善边境口岸通行条件,发展国际物流,构建集仓储、运输、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降低国内供应链壁垒,促进价值链国外部分与国内部分的顺滑对接。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强化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建设,打通国外供应链壁垒,为构筑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创造条件。

[本文系社科基金项目“亚太主要区域贸易协定的生产网络效应与中国对策研究”(14BGJ046)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中国人民大学、商务部研究院,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责任编辑:王勇娟)

猜你喜欢
利用外资壁垒参与度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打破发挥失常的壁垒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做好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018年中国利用外资创新高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利用外资概况
鱼与鱼缸
车易拍:二手车的壁垒是信用
破除部门间壁垒之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