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5-07-05 00:37赵豪
2015年52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城镇化贵州

赵豪

摘要: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对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扩大社会内需以及推进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速度。贵州属于我国西部落后地区,是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关键和困难点。对于贵州来说发展更多中小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必要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城镇化;贵州;制约因素

一、研究的背景

经过“十二五”时期持续快速发展,贵州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始步入加速发展阶段,随着基础条件日益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贵州在多年的努力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并且发展速度加快。“十二五”结束使得贵州的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这是贵州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律,结合自己的发展状况所做出的战略抉择,实施城镇化的带动功能,是推进贵州省经济领域又好又快的必然选择。加快城镇化进程速度,必将促进农村人口流向城镇,必将引发更多的消费需求;城镇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必将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加快城镇化建设,也将推进养老、医疗与教育等方面的建设,从而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贵州城镇化发展特征

贵州身处我国西部云贵高原地区,境内地理地势特殊呈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的西高东低地势特点,所以城镇体系的组合呈现西密东疏、北密南疏的布局特点。中西部的城镇化水平高于东南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也集中在黔东南、黔南州,等南部地区。贵州境内的盆地,平原少且小,也使得贵州的城镇化的规模小,很难出现像北上广那样的大城市。但贵阳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远超该地域面积比重,成为全省城镇化空间发展的核心。

三、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城镇化水平低,与全国差距大

从表中2014年,贵州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14.76个百分点,即使贵州城镇化率每年都有所上升,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比相对较低,排在全国倒数第二的位置。

(二)贵州各地区城镇化差异明显

贵州各地区城镇化差异大发展十分不协调,其中在2013年,整个省的9个市州中,城镇化率超过50%的仅仅只有贵阳市;和贵州省平均城镇化率相比,超过贵州省平均值的有黔东南州、安顺市、六盘水市三个地区,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铜仁市、黔南州、黔西南州三个地区。贵州省城镇化的发展差距十分明显,贵阳市是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并高于城镇化水平较低的毕节地区约38.07个百分点。

四、贵州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贵州城镇化的发展即使取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步入了飞跃发展时期,但在此基础上也还存在一些不利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

2010-2014年贵州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

根据著名经济学学家钱纳里的相关理论得出当一国(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城市化率会超过50%;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GDP)的合理比值在1.4-2.5之间。以贵州现阶段来看,全省人均GDP在2014年的时候达到了4295美元,也就是人民币26393元,不过贵州城镇化率仅有40.01%;通过计算,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为1.187,表明了工业化发展水平高于城镇化发展水平。

(二)城市内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落后

以目前贵州省的现状来看,整个贵州省还有很多个县没有开通高速公路,也还有许多镇的交通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还处于较差水平,不同程度地存在道路的等级较低、路况不好等问题,而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十分的薄弱,就目前而言贵州省各个城市没有地铁等可以降低城市交通压力问题的交通设施。市民可以选择的出行交通方式机会不多,造成贵州省内比如大城市贵阳以及遵义等城市内部存在着严重的交通压力问题,十分不利于市民出行,市民出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加上以前进行建设城市时考虑不够久远和周全,使得绝大多数城镇的建设起点十分低,造成了城市供电、供水、排水、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城镇规划管理建设步伐跟不上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得在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建设忽视管理、重视经济忽略环境保护、重视形象忽视功能等不好的现象。

五、政策建议

(一)优化结构,以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联系方面来了解到,工业化决定城市化,同时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2014年全省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2662.72万人,占总人口的75.90%,充分利用好劳动力资源,统筹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发展能够与农业生产相互衔接的加工产业,发展面向农民、农村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农产品业、食品加工业,既可大幅度增加初级产品的附加价值,可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还可以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还可以为剩余农村劳动力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进而为服务业的发展制造有利条件,促进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发展。

(二)听取各方意见合理利用资本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实现公共决策从封闭、半封闭向公开透明的状态靠拢。政府应该广泛听取城市居民的真实意见,并向相关专家领导进行咨询。要在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相关领域的资源专家担任专题负责人规划修订编写有关专题研究报告。采取多种融资渠道方式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投入的資金。除了政府出资外,还可以利用民间的资本、外国资本等方式来参与建设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利用多元化的投资方法来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其次,对一个项目的规划要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及建设中,目的是为了提高项目的办事效率。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取承包的单位。实施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以及建立投资责任约束机制,实行负责全过程建设和承担投资的风险。(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城镇化贵州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