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再说“考得好就给你买”

2015-07-06 02:24刘称莲
家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男孩玩具物质

刘称莲

用金钱激励孩子学习,会让孩子以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为了满足物质上的欲望。

如今,“学习好,便一好百好”, 是家长们的共识。为了刺激孩子好好学习,家长习惯于把物质奖励作为条件,跟孩子谈判。“下次数学考试得90分,爸爸就给你买个足球。”“每天回家多做5道数学题,妈妈过些天给你买条漂亮的裙子。”

殊不知,这种有条件的奖励,会让孩子产生混乱的概念,以为物质便是学习的目的。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欲求也会增长,而家长总有一天不能满足孩子的欲望。这时,孩子的学习兴趣便会大打折扣。

有这么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场景:一个小男孩放学回到家,看到家里多了一个乐高积木玩具,非常高兴。没想到,妈妈说了一句:“这是你外公给你买的生日礼物,还说了,你期末考试要考得好才让你玩。”小男孩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进了自己的屋子,直到妈妈喊他吃饭才出来,整个晚上都无精打采的。

如果小男孩是个学习起来特别费劲,或者特别不擅长考试的孩子,当听到妈妈的要求时,肯定会非常失望。“考试要考得好”这个目标离他太远了,孩子连尝试一下的动力都没有。或者,如果他平日里学习就特别好,听了妈妈这句话,更加鼓足了劲儿,但却在考试时“马失前蹄”,妈妈又该不该给这个玩具呢?如果给,家长“失信”了,如果不给,孩子郁郁寡歡。物质奖励无疑会失去意义。

其实,比起物质,孩子更吃“廉价夸奖”这一套!

无论孩子是否擅长学习、考试,在上述环境中都会感觉家长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从而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怀疑。我经常会给女儿买玩具和漂亮的衣服,但只是因为我爱女儿,认为她收到礼物会开心,绝不是因为她考了个好成绩。

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很少采用物质奖励,我想让孩子知道,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最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对孩子的奖励是经常见缝插针的夸奖。比如,小时候她跟着我去买菜,一次,卖菜的人称完菜交给我的时候,她告诉我:“妈妈,你应该给叔叔5块8毛钱。”那是她第一次在生活中活用数学啊,我特别开心,忙夸她:“你都能算账了,下次妈妈不用来,你都可以帮妈妈把菜买回来了。妈妈好高兴。”她听了之后很高兴,因为她内心那种被肯定、被信任的渴望得到了满足,这让她很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后来她再去学数学的时候,就更加用心了,因为她明白学数学的用处是什么了。就因为这一次买菜的经历,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成就感和价值感上的被满足,是精神鼓励,这样的精神鼓励比物质诱惑的作用更加长久,而且省时省力,家长随时随地就可以做到,只是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机会。

又比如,我女儿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晚上总是睡得很晚,我特别担心她睡眠不足影响身体健康。后来,她的老师就给我出了个主意:让我画一棵大树,并跟女儿约定,只要她晚上9点之前睡觉,就在树上画一个苹果或者画一朵大红花,以示鼓励。

这个约定让女儿很兴奋,总是努力在9点之前上床,而且在上床的时候还不忘吩咐我:“妈妈,你给我画上一个苹果吧!”或者:“妈妈,我今天睡得更早,你把红花画得大一点啊。”看着开满树的红花和结在树上的果子,女儿很是骄傲。

用这种方法,女儿没过多久就能早早地上床睡觉了。

所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要在满足孩子成就感方面下功夫,而非用物质奖励,那样才会更有成效。

猜你喜欢
小男孩玩具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聪明”的小男孩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小男孩
萌萌哒的小男孩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