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隐者的坚持

2015-07-06 11:48
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左拉塞尚艺术

保罗·塞尚,法国著名画家,风格介于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画派之间,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作品对亨利·马蒂斯和巴勃罗·毕加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使用富有凝聚力的绘画方式,深刻影响并革新了20世纪美术,特别是1895年首次个人展和1904年“秋季沙龙”的作品展览会,产生了重大影响。1906年,塞尚在野外写生时碰上暴雨,全身湿透,由此引起肺病、糖尿病复发,数日后与世长辞,终年67岁。他一生留下了近千幅油画,约500张水彩和许多素描。每一张都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每一张都告诉你一个孤独的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塞尚语录

·每一部法案的制定,都会有多达两千个政客参加,可是塞尚的出现,两百年才有一回。

·观察对象即是要揭示出自己模特儿的性格。

·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

·我的许多习作向来是反传统观念的,这使得那些严谨的批评家感到惧怕.对此我慎重地告诉你,我决意不声不响地工作,直到我认为我已能在理论上保卫我的探索成果的那一天。

·说真的,任何一个艺术家都希望尽一切可能提高他的智力水平,而为此就必须离群索居。应当从习作中寻求快乐。你想,在我这般年纪还能相信什么呢?何况我的日子也不多了……让我们工作吧……

·他人的指教,他人的方法,都不应该改变你自己的感受方式。

·卢浮宫是一部可供咨询的“好书”,但它只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媒介。探讨大自然的无穷画面,才是必要的、最现实和最有成效的研究。

·画家应该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对自然的研究,应该努力画出一些有指导意义的画。空谈艺术,几乎是徒劳无益的。蠢材们不理解我们,这不要紧,只要我们的艺术在进步,只要我们在努力,这就够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

隐者的坚持成就了巨大的艺术影响力

@岳晓东

塞尚从小就内向、孤僻,人际关系也不是很好。据他自己说,在学生时代,因为一次被一个孩童出其不意地在背后重重踢了一脚,他便对人不再信任,也因此养成孤僻的性格。塞尚出生于一个比较殷实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本是一个制帽商人,后来成为一家银行的股东,并被认为是个“坚韧而贪婪”的放债人。塞尚对父亲的权威压制十分厌恶,在自己的职业和婚姻上一直反叛父亲,坚持走自己的路。

塞尚的父亲曾对他抱有很大期望,为他保留了银行经理继承人的职位。然而,少年时的塞尚就渴望成为画家,1858年还进入了家乡艾克斯的美术学校学习。可惜第二年,在父亲的压迫之下,塞尚放弃了艺术学习,进入大学学习法律,但私底下仍然偷偷作画。由于学习成绩甚差,加上父亲也认为他没有商业才华,塞尚最后得以学画,并进入瑞士学院学习美术。

塞尚在1869年认识了比他小19岁的模特儿欧当丝·费奎特,两人开始在巴黎同居,并在两年后有了儿子保罗。由于害怕父亲的反对,塞尚一直不敢把自己的婚姻状况告诉他。但塞尚的母亲早已知情,并常常来探望儿孙。但纸终究包不住火,1878年的一天,塞尚的父亲不经意地看到塞尚的信件,发现了这件事。父亲勃然大怒,力劝儿子放弃妻儿,但塞尚不为所动。这惹怒了父亲,后来的8年内,他不给塞尚提供任何经济援助。穷困中的塞尚不得不依靠当时已小有名气的作家朋友左拉来援助他。1886年,父亲终于承认了塞尚的婚姻,并出席了他们的婚礼。同一年底,父亲去世,塞尚得到了巨额遗产,从此不再贫困。

塞尚曾经说过:“孤独便是相适于我的一切。”塞尚不喜欢巴黎那种大都市的嘈杂,也很难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到了晚年,他更离开家人,隐居在家乡埃克斯,每天都会花上十多个小时绘画;而每一幅画,他都要用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去完成,期间不断审视,不断修改。塞尚在艺术道路上的踽踽独行和探索,正体现了他的自我坚持。

塞尚早期的作品与晚年的差异很大。在早期,肖像画和假想人物画曾是他的最爱,色彩也不鲜明,而且触感粗糙。塞尚有时会用画刀代替画笔,将颜料像水泥一样涂上画布,笔触大胆、快捷,人物栩栩如生。《谋杀》便是这个时期的作品,整幅画充满了痛苦和烦恼的情感。后来,塞尚在与毕沙罗接触后,开始接受到印象派的影响,色调开始明亮起来,用笔日渐准确,手法也越来越简练。《缢死者之屋》等作品便标志着塞尚画风的转变。然而,他没有完全听从毕沙罗在色彩效果上的建议,反而仍旧重视构图的稳健及真实的感受,由此可见,塞尚还是刻意与印象派保持着距离。

此后,塞尚的绘画主题也开始偏向风景和静物等题材,因为这些绘画的对象长久不会改变,方便塞尚不断地审视、钻研和修改。塞尚认为,画家创作一幅画,“哪一条线都不能放松,不能留有任何缝隙,以免让感情、光、真实溜了出去”。例如,在静物画《水果盘、杯子和苹果》中,塞尚将静物高度简化,并以深色线条勾出轮廓,看起来明晰而坚实,却又刻意地歪曲画中的透视关系,将水平的桌面画得仿佛前倾,使桌上的物品得到充分的显示。又如,在风景画《圣维克多山》中,塞尚会一再重复地描绘这座从大地上露出的巨大岩石,分析它那时隐时现、复杂细微的体块和结构,每处细节都被处理得极为严谨。塞尚晚年创作了一系列以当地农民为主题的画作,其中《玩牌者》是塞尚的画作中构图最出色的了,画中的劳动者被表现得敦厚朴实,虽然主题十分平凡,画家却通过对诸形式的微妙平衡,使得平凡的题材获得崇高和庄严之美。

塞尚虽然性格孤僻内向,却不乏独立思考和主见。他会坚持自己的理念,就算挑战父亲的权威并面临经济困境,他也坚定不移。这种独立精神也同样体现在他的艺术探索中,并让他最终获得巨大成就。

塞尚留给世界的,不仅是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有他的执着与坚韧。画家马蒂斯曾买过塞尚的作品,他说:“当我遭遇严重挫折时,这幅画总能带给我信心,支持着我继续在艰辛的艺术之路向前;引导我诚实地面对,耐心地努力。”

真的,如果塞尚的父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后来会大有成就,并财富远远超过自己,他会一早同意儿子的艺术追求吗?这很难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塞尚之所以成为塞尚,离不开他在与父亲的争斗当中学会的忍耐、孤独与坚持,而这正是塞尚作品的灵魂。endprint

【操千曲而后晓声】

从塞尚画作谈『笨拙』的意义   @于 洋

近日与一位朋友聊天,谈及关于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及其晚年作品的理性与趣味。塞尚的画笔触块粗犷,质地茸厚肉感,色彩沉暗殷实,如其人形象般方头方脑的画面形象,透射出塞尚独有的粗拙而又耐人品咂的味道。关于这一点,欧洲艺术理论界竟然有一个研究命题,就叫作“塞尚的笨拙”。以世人的印象,艺术家虽有诸多异于常人之处,或疯癫狂狷,或孤僻寂寞,或奇异跳脱,或躁动激越,但总还敏感灵动,心灵手巧,怎会是笨拙的呢?惯常形容一个人的笨拙,可以通过描述他的样貌和行为,而品味一个艺术家的“笨拙”,就需要回到他的作品与性情。

晚年时期的塞尚,追求物体在画布上的块面感和厚重感,甚至干脆以圆柱体、球体和锥体来处理画面形象,很长一段时间他的作品饱受报刊和公众抨击辱讽,直到后来受到认同和追捧,评论家称他“理性”“有秩序”,克莱夫·贝尔所说那著名的“有意味的形式”,便多以塞尚为范例。当然,塞尚这种“笨拙”的表现样式是有其时代语境的,而在其艺术造诣已臻炉火纯青之境时,固执地坚持这种粗犷的处理,也是对于当时流行审美趣味的一种针锋相对的抵抗。但问题还不在这里,关键是塞尚的“笨”远不止于画面,根据他的自画像及留下来的老照片,这个普罗旺斯帽商的儿子远不如19世纪下半叶巴黎沙龙里的那些精英同行们那样的“文明”,那样的衣着整洁得体、举止清高脱俗,那样的有教养、有“艺术家范儿”。在画像和照片中,我们只能看到一个蜗居在乡村的孤独的男人,有着一个与其画作一般方楞的额头(在其36岁时的自画像中已经全部谢顶),微微发红的眼圈,目光苦涩困惑,浓密而蓬松潦草的络腮胡子,总是掩盖着紧闭的嘴巴。他常常衣衫邋遢、满身尘土的坐在地上,若有所思,他的所有顽固执着、木讷沉默都写在脸上。就像艺术史家的描述那样,对于艺术,他至死都既看不起别人又认为自己画得不够好,以至于经常用调色刀戳破自己的画布,或是把不满意的画随意丢弃在旷野里。

每每想到这个场景,一分崇敬便从心底泛起。因为我确定,塞尚的“笨拙”不是装出来的,他是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笨,没有达到自己想要做到的程度。我不禁感慨,在今天,这种“笨拙”是一种多么稀有和高尚的秉赋!

相形之下,如同眼下整个社会的节奏与速度,今天的很多艺术家都太聪明了。他们中一部分人在创作上不断地追求翻新观念,附和风潮;一部分人根据流行风格和市场喜好变换题材、样式,投合藏家需要;一部分人在创作上工于制作,钻研媒介跨界和视觉冲击;还有一部分人精于运作营销,忙于社会活动与频繁展事。与“笨拙”的塞尚相比,他们的精力充沛,瞻前顾后,武功全能,或至少各善一节。至于艺术本身,能够静下来反省者已经少之又少;愤世嫉俗、看不上别人者多如牛毛,而敢于否定自我,发自内心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惜因此陷入痛苦迷茫者,几乎是一个濒临灭绝的奢侈物种。

感悟笨拙,为了突破自己的笨拙以致困惑迷茫,确是更为奢侈的余事了。然而,当下的艺术创作,需要回到那种珍贵的“笨拙”,去疗救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

“笨拙”首先意味着一种姿态的选择,不自作聪明,不争利取宠,意味着对于趋利与钻营的鄙弃。这与艺术的非功利本质相关,主动地摈弃非艺术的目的性,是进入真正的艺术创作的前提,澄清怀抱,解衣般礴,方能进技于道;不在乎眼前名利,不跟从世俗趣味,潜心于一己之理想、判断与思考,是谓大智若愚。近现代中国画大家潘天寿有印章“宠为下”,引老子《道德经》语自勉,其印更有“不雕”“不入时”以自我策励。甘在时尚潮流之外,既是一种策略的自觉,更是一种勇气和自信。

其次,“笨拙”意味着自觉地反对繁复的技艺与机巧,返归单纯与赤诚,靠着一股蛮力慢慢地靠近心中理想。画家李可染不但喜画牛,更以“犟牛”“笨牛”自比;作为一代山水画大家,他推崇黄宾虹的成就,谦恭自称“黄师门上笨弟子”。在教学中,他还曾多次告诫学生在处理积墨时要用最“笨”的方法去画;在山水意象的表现处理上,他反对媒介技法的机巧,主张脱离机械的写实,“不与照相机争功”。同样,回看宋元之际文人画思潮的核心思想,也是对于技巧的生与熟的论辩,相对于行家之“巧”的戾家之“拙”,最终成为画坛的主流审美标准。这种乖戾、生拙,正是对于过分熟巧的反拨,反对匠气、俗气、火气这些艺术创作的“大敌”。

最后,“笨拙”还意味着固执和坚忍,有那种“一条路走到黑”的劲头。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宗师徐悲鸿一生坚守“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的著名箴言,正是那份艺术家的可贵的执拗、倔强,使我们即便在面对他指向现代主义绘画的嫉恶如仇的批判,和对于中国画笔墨传统的激烈改造时,也不能不钦佩他那份坚守艺术信念的伟力。反过来,正是这种力量使一位艺术家的创作与思想得以永驻。更有五百年前,米开朗基罗将自己比作“倔强的大理石”,他在手记里写道:“我渴望宁静,向往宁静,如果我要活下去,要创造,周围就必须宁静。可是,现时代的生活总是没完没了地乱哄乱嗡,喧嚣不已,我知道我过于敏感,所以我必须常常离群索居,把自己更严实地隐藏起来。”选择了一种艺术信念,就等于选择了一种人生。

回到当下的美术创作,简单直接地说: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比谁“聪明”,而是比谁“笨”——这条标准似乎更能够判断一位艺术家的前途与造诣。这里的“笨”是一种秉赋和自觉,就是比谁执着、“一根筋”、有定力、有耐心和毅力,做事情既不避重就轻,也不抄近道,踏踏实实、一往无前地向着目标跬步前行。

难以想象,如果没有了这样的“笨拙”,我们的艺术还剩下些什么呢?

【问渠那得清如许】

身前事与身后名

同很多艺术家一样,塞尚具备一项能确保身后留名的重要条件,即生前不被人理解。孩提时代的挚友,同为文艺工作者的左拉与他分道扬镳;巴黎美专拒绝录取这名野心勃勃的学生;前辈马奈将他的作品定性为“龌龊的画”;大小报纸杂志,都一致地认他是一个变相的水泥匠,把什么白垩啊,土黄啊,绿的红的乱涂一阵……endprint

塞尚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根源,在于其过度追求形式与技巧的变更和创新,终为时代所不容。然而也正是这一点,确保了他能在去世之后成为时代人物。文学史、艺术史中浓墨重彩的,多是像塞尚这般开创新流派或新时代的改革者。在塞尚的作品中,物与像的和谐始终凌驾于个体的独立与真实,与其说他是在为静物写真,不如说是在灌注自己的艺术思想。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林林总总的形式主义流派,从而奠定了现代绘画的潮流。

塞尚的苹果

塞尚画图极慢,慢得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物质消长都相形太快、太匆忙易逝。所以他画花只能画人造花;画水果只能挑选耐久的橘子、柠檬和苹果。

19世纪70年代,当塞尚还在巴黎时,他画了一幅苹果满溢四散的油画《静物的叹息》,这幅画曾让毕沙罗夫人忧心地说:“今年,我们将被这些苹果们绊倒……”1895年,塞尚的个展震撼了整个巴黎,更准确的说法是——塞尚的苹果将艺术界人士鼻梁上的眼镜全扫到地上去了。这批如同粗暴野兽的苹果在画刀、油彩和手指的涂抹下,狂烈地显露出南方普罗旺斯人的独特气质。巴黎太优雅尊贵了,塞尚和他的苹果确实把巴黎人吓坏了。塞尚通过苹果展现的强大改革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艺术史,从立体派开始,他在艺术形式与空间关系上的严格规律分析,使他在往后百年内被不断讨论。无疑地,这些苹果也一并进入永恒的艺术殿堂。

塞尚与印象派

印象派的绘画,是近代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毕沙罗、基约曼、雷诺阿、西斯莱、莫奈等仿佛是一群天真的儿童,睁着好奇的慧眼,对于自然界的神奇幻变感到无限的惊讶,于是靠了光与色的灌溉滋养,培植成这个繁荣富丽的艺术之园。然而,在这群园丁中,忽然有一个中途倚铲怅惘的人,满怀着不安的情绪,对着园中鲜艳的群花,渐渐地怀疑起来。经过了长久的徘徊踌躇之后,决然和毕沙罗们分离了,独自在园外的荒芜土壤中,播着一颗由坚强沉着的人格和赤诚沸热的心血所结晶的种子。他孤独地垦植着,受尽了狂风骤雨的摧残,备尝着冷嘲热骂的辛辣之味,等到这园丁六十余年的寿命终了的时光,这颗种子才萌芽生长起来,为现代艺术的奇花异草拓殖了一个崭新的领土。这个奇特的思想家,这个倔强的画者,便是塞尚。

塞尚和左拉

两个热爱艺术的青年,曾经是最好的朋友,他们关系的断裂点,只是因为所执视角的分歧,而这个断裂点,在孩童时期,其实就已经初露端倪。1852年,他们在普罗旺斯的巴蓬中学相识。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他们一起度过。若干年后,塞尚仍然能记起,和左拉一起行猎的好日子:早起的那个人,向伙伴家的百叶窗上投掷小石子,两人携带着干粮出发,日出时已经走出了几公里。9点钟,夏阳暴晒的时候,两人已经在洼地的绿荫下,休息做饭了。左拉的干粮袋里,总是装着一本雨果,或是缪塞,在塞尚捡柴、生火、烤羊肉的时候,左拉已经将《夜》或《罗拉》诵读了20来遍。

1858年,为生活所迫,左拉搬家至巴黎。塞尚给他写了很多长信,以慰离情。他们互赠长诗,左拉的诗风,饰语重,形容词、副词,都有点超重,而塞尚的诗,则是用纯粹的普罗旺斯口语写就的意识流。左拉一直嘲笑塞尚的诗里有“乡下气质”,但也不否认他的纯粹性——这个纯粹性,完全出于塞尚本人,他是个没有交流欲的人,他的纯粹性,正是由他的单向性所造就。在日后的绘画语言里,他也完全不顾及观者的理解力。

塞尚的画风,近于福楼拜似的纯客观写实,完全滤掉了主观视角,左拉则认为他没有热情,因此更欣赏马奈。到了30岁以后,塞尚安静下来,把自己的风格固化——他是个非常偏执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画风,不惜和最好的朋友决裂。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请运用塞尚这个人物素材,围绕 “执着”“艺术的真诚”“可贵的笨拙”三个话题,各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语段。

参考示例:

1.执着 “后印象派三杰”中,梵高与高更的生平更加跌宕起伏、精彩纷呈,所以人们常常忽略了塞尚。他的一生没有耸人听闻的轶事,但他的事业同样充满痛苦和高贵——这痛苦来自于他对自己道路的执着,以及到达理想之前那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而高贵在于,即使前方没有一个学派或领路人,当他确信了方向,就再也不曾回头,无论遭遇敌人的诋毁或同伴的弃绝。塞尚的执着使他的艺术具有了一种纯粹性,在与外界和自我的长久而艰苦的斗争中,他达到了某种完美。

2.艺术的真诚 塞尚不仅通过视觉,更是通过心灵来捕捉画面。其肖像画《塞尚夫人像》是在他50岁时,同居的夫人离他而去之后才作的,却异常真诚地呈现了这个陪伴他大半生女性的精神。与古典绘画中常见的精美无瑕的贵妇人肖像相比,塞尚夫人形貌中流露出的一生的艰辛、忍耐和茫然那么鲜明可感。当我们谈论艺术之美时,究竟谈论的是什么呢?我们安然地从博物馆中那些精致完美的作品前走过,心满意足地以为自己懂得了欣赏艺术,但在那些精致和完美之外,还有一些粗野的、真实的东西,也许令人不忍卒睹,不愿深究,却异常真诚。

3.可贵的笨拙 歪歪扭扭的花器与果盘,皱巴巴的窗帘与桌布,还有透着可疑颜色丝毫不令人觉得光洁可爱的苹果,好像一堆色块拼凑起了一幅画。可是后退一步,这些违反透视原理的静物,却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力量感。其他轻盈的印象派画家们不会这样处理,因此塞尚的笨拙的作品影响了整个20世纪。这笨拙来自于他的性情:不趋利钻营,不寻求机巧,无论旁人怎样评价,只顾凭着自己的固执和热忱,不声不响地工作,日复一日地努力。这笨拙多么可贵,尤其对照着艺术史中无数懂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名家们。

(供稿/肖 璐)endprint

猜你喜欢
左拉塞尚艺术
古怪的“苹果男”——塞尚
纸的艺术
左拉的牛仔裤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左拉“贬低”塞尚
爆笑街头艺术
左拉的“两分半钟”
爱是系在手腕上的红绳
法国有个塞尚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