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翔凤翥,巧夺天工

2015-07-07 05:13于文杰赵友芬
艺术百家 2015年2期
关键词:金星黄山大师

于文杰+赵友芬

当全球化风潮影响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世界民族与地方工艺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侵蚀?世俗化、技术化和权力话语在多大程度上损伤传统工艺与文化的品质。2014年10月19日上午,笔者与同行们一起走进砚雕大师等传统工艺代表人物的生活,考察中国与世界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

于文杰:郑寒大师,砚雕与其他传统工艺一样,制作作品之前的石料选材十分重要,您会有什么自己的想法?

郑寒:材料多样。歙砚是一种成熟的地方传统工艺,它是徽文化区域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歙砚石材品类多样,从形态特征的角度来看,可分为眉纹、金星、金晕、罗纹、豆斑、刷丝等较大的种类;眉纹又可以分为柳叶眉、粗眉、细眉、雁湖眉、阔眉、线眉、枣心眉、对眉等;金星类有云雾金星、雨点金星、鱼子金星、芝麻金星、大金星、小金星、金晕、金花等数十种;罗纹则可以分为粗罗纹、细罗纹、暗细罗纹、角浪等。歙砚的纹色以苍黑色居多,此外还有透绿、青碧、青绿、紫红等颜色。

材料是作品的先天条件,当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艺术家们能够相形立意,因形取势。也就是根据质料的先天造型,发挥艺术家的天才般的想象,去捕捉天地江海、风雨雷电、高山大河、小桥流水,以及日常生活与文化符号的诸多内涵,以便去生动地显现,去神工鬼斧,去巧夺天工。

于文杰:郑寒大师,近几年来,您在砚雕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想知道,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您有什么想法?哪些来自于传承,哪些是自己的创新?

郑寒:古砚多注重实用,雕刻相对简洁。现代歙砚注重实用观赏和收藏意义,因此有更大的发扬雕刻艺术的空间。传承是第一位的,老师是学生通向创新与成功的引路人。传承在于“工”,“工”在具有一定基础的背景下,常常需要三五年就可以做到;“艺”则内涵比较复杂,标准难以一致,不可求同。艺术性具有更高的意义和价值,它需要在积累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东西,以便实现创新。千姿百态、风格多样,常常是艺术创新的重要特征。

于文杰:每一位大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作品风格,您的作品多种多样,您认为自己的作品主要类型是什么?有什么独特性?

郑寒:在创作技法上,我们努力造就一种“因形取势、因势取道”的创作方法。传统歙砚制作者主要是工匠式的,更多注意的是作品雕刻因素。在一般人的创作初级阶段也大多如此,所以人们大多从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入手,我也是如此。在有所提升、有所创新的情况下,则开始将自然与人文联系起来,寻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有限的砚雕空间里,通过作者独到的技法来渗入无限的艺术思想、美学精神与生活空间。

在创作领域方面,我们努力寻求“工之精、艺之全、思之深”的创作道路。“工之精”需要我们谨遵传统,努力通过勤奋努力去练就自己的基本功;“艺之全”需要我去学习多种不同的艺术创作经验,做到精益求精与触类旁通;“思之深”是最难到达的境界,它需要我们具有深厚的艺术经验、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独到的艺术视角。

当然,这一切都来自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对艺术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我们需要观察身边的花鸟鱼虫、枯藤老树,也要关注哲学与宗教的文化精髓。我们要敢于走向城市乡村,敢于走向敦煌古窟,也要敢于走向高山大漠、枯木荒原,自然与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于文杰:郑寒大师,您出生在歙砚之都,生长在黄山脚下,山水草木与景观人文一定给您的砚雕艺术带来许多智慧与营养,您是如何展示这一独特的思想与文化资源的?

郑寒:我们的砚雕艺术正如黄山一样,多姿风采,美不胜收。确实有许多黄山胜境,激起我艺术创作的火花,也有许多黄山的人文景观与艺术品质寄托着的艺术情怀。让我不能忘却的是作品《黄山幽兰图》。作品构图简洁,砚台上方的石皮,如同黄山之峰峦叠翠,寄托着人们的凌云壮志;砚台下方则是沟壑深处,幽兰飘香。如同人的内在品质清雅高洁,自露芬芳。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黄山难以枚举的美景催发着我构思出一幅更为重要的作品,它就是率先成为国礼的《黄山胜迹印痕图》。作品根据黄山72处名胜景观的分布,精巧布局,通过砚台的6个面、方印文字图案的方圆形状、阴阳镌刻与红白颜色,来充分展示每一幅人文景观形态各异的姿态与风采。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些缘由,《黄山胜迹印痕图》才会成为我们国家领导人赠送给日本明仁天皇的国礼。

于文杰::砚雕是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门类之一,我们需要将砚雕艺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您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设计和规划?

郑寒:人到中年,培养学生一种必须担当的责任。不过,现在的师生关系与过去发生了一些变化。

第一,现在的师徒关系既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不能将徒弟看成自己的劳动力,大家要相互尊重,共同提高。在学习初期,师傅对徒弟要手把手地教;徒弟初步学成之后,则需要一定的自由与发展的空间。

第二,风格的继承是一种一元与多样的关系:首先是学生的知识来源可以具有多样性,不能居于传统的门户之见;其次是学生自己也有自身的独特性,歙砚学习的内容可以交叉、差异和扩充。对于不同风格与个性的学生,需要我们去呵护和尊重,需要我们去发挥个性,因材施教。有多大的心胸,就有多宽阔的艺术空间。

于文杰:您的砚雕业绩有过中央电视台等许多媒体的报道,您觉得您成功的主要原因和文化资源是什么?

郑寒:感谢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出多大成绩。我的一些成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师承。我的老师是方见尘先生,大家知道,他是安徽歙砚界的一代宗师,我只是他的诸多高足中的一名小学生,是方大师参天大树上的一片枝叶。

方见尘大师开一代新风,树一代门派,率先将歙砚从传统工艺推上现代艺术的发展道路。他的砚雕艺术,既有审美情趣,也有艺术境界。在艺术市场化、产业化、技术化的今天,没有艺术常识的人也可以成为大师,只要有官员提拔;正像大学里一样,没有文化常识的人也可以成为教授。在社会风气、学术规范遭受严重侵蚀的情况下,师道之不存久矣。

也正因为如此,方见尘先生的气度与胸怀长期感动着我们,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其次是静心苦练。我们这一代人是吃过苦的一代人,吃饭和休息从来不会去讲究,一碗面可以一家人吃,20元一天的旅馆也住过,有时候还没有空调和卫生间。无论是考察生活还是艺术体验,都要经得起磨练,吃得起苦,静得下心,这样艺术才会有成就,才会有希望。

再次是过滤与累积、期待与思想、传承与创新。在真正的艺术世界里,急功近利与心情烦躁的人是很难有造就的。

我们认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应该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跟随时代发展;在审美与实用之间,应该提倡全面兼顾。在创作与灵感之间,应该敢于积累、静心期待,勇于追求。当我们告别艺术腐败、学术腐败的时候,当我们坚定执着去热爱并体现生活,积累知识,去追求砚雕艺术的形神兼备与气韵生动的人文境界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共同协作与多元互融的道路上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

在经济技术全球化的当代社会,有一种朴实的情操与宽阔的胸襟十分重要。郑寒大师脚踩着坚实的中国大地,敢于走向诸多中国艺术的殿堂,敢于深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并将自己的灵魂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深处,去吸纳并且融合五光十色的文化与思想资源,造就包罗万象的中华砚雕艺术!(责任编辑:徐智本)

猜你喜欢
金星黄山大师
金星上的一天有多长
金星上全是金子吗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黄山冬之恋
学生写话①
第六章 飞向金星
去金星要花多长时间?
黄山迎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