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音乐形象的创编手法及其风格衍变

2015-07-07 05:54陈锐
艺术百家 2015年2期
关键词:音乐艺术音乐风格艺术创作

陈锐

摘要:自古至今,有关项羽音乐形象的塑造随着历史的延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体裁样式,这在民歌、器乐、曲艺、戏曲中都有较为丰厚的沉淀。一直延续至现代社会的关于项羽形象的音乐塑造伴随着流行中国风的兴起再次上升至一个高度而备受瞩目。从不同形式的创编手法来观察各种音乐体裁中项羽形象的存在模式,既有历史跨度的问题也包含艺术哲学、审美等问题,这既是阶段性的总结,也是对历史的梳理。

关键词:音乐艺术;艺术创作;创编手法;项羽音乐;历史衍变;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Composing Techniques and Style Evolution of Xiang Yu musicl Image

CHEN Rui

(Department of Music, Suqian College, Suqian, Jiangsu 23400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项羽的形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新鲜度而久传不衰。不敢说无人出其右,但至少关于他的形象能在各种文学艺术中被无数次的演绎实是入人心者深亦。从文学、音乐、电影上升至美学、哲学都能看出项羽俨然已经从一个历史人物衍变成为了一个符号,这个符号里融合了成功与失败、雄壮与惨烈、激情与殇情,还夹杂着名与利,渗透着传统国人对英雄人物的赞美、惋惜、哀叹、追思等五味杂陈。从而,贯穿今古,项羽的形象无论是通过何种方式和何种风格表现出来都能勾起世人心底那根纤弱的情思而铮铮不绝,这不能不说项羽的形象是复杂的,对这一形象的艺术撕裂和人格刻画使各种艺术形式都能游刃有余的从某一方面引发欣赏者的共鸣。音乐艺术作为人类最为原始的叙事手段之一它在承载对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再塑中始终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契合着那个时代的人的心理、审美。

一、项羽音乐形象的文学铺垫

在中国古代,受印刷技术和教育程度的限制,文学在载事传世的功能上总比不上音乐来的自由和便捷,而且它不用承担文字所带来的各种言论风险。有关项羽的音乐塑造恐怕首先要追溯至项羽自己编写的那首《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虽然我们不能考证项羽是否懂得五音六律,又或是他通过一种什么方式把这首歌“演唱”出来,但这首名传千古的歌曲已经把项羽的本我形象表达出来,力拔山兮的英雄气概,时不待我、成王败寇的英雄式叹息,还有英雄难过美人关的自我调侃,一个栩栩如生的项羽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音乐固然自由,但中国传统音乐谱无定法又让音乐在载体传承上比不了文学那么容易原样保留,因此古人创作的关于项羽的音乐大都被遗憾的丢失了,今人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已经无法使其复原并沾染上更多的当代思维和解读。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项羽列为本纪人物,并“长篇累牍”的通过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战、乌江自刎对其形象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史记》虽然是一本史学巨著,但太史公忍辱负重的文学笔力绝非常人所比,后世各种文学、艺术在对项羽形象的塑造上大致借鉴了《史记》,只不过通过更加自由的方式展现出来而已。后世史学如《汉书》《资治通鉴》中虽然也有对司马迁的评价,但中国人先入为主的惯性心理已经把《史记》中的项羽印记得根深蒂固。但史学毕竟是史学,虽然个中带有政治评价的偏僻,客观公正却是其第一要务,因此史学的笔触不可能做到诸如文学、艺术那些形式更加灵活的刻画人物形象。反之,文学、艺术也不可能像史学那样对某一人物做到客观公正的评述。

汉魏以后,随着中国文学体裁的愈加丰富和载事能力的提升,对项羽的人物刻画愈加饱满和清晰,唐诗、宋词、元曲中都能找到项羽的影子,项羽已经在世人的心目中形成一个典型形象而广为流传。自唐以后更盛。也即是说,对项羽的文学刻画自汉魏以后久盛不衰,而且横跨历史的各个时间段,这绝非“诗言志”那么简单。历代文人在对项羽的品评上或多或少的都夹杂有自我情感的渗透,或者使项羽成为自我个体存在的符号展现,又或是为了争夺政治话语权而使其成为隐形话筒。从评价到“附体”经历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对项羽文化叙事风格的转变说明中国文学的本体以及那些文本的贡献者们都经历了从本我到自我的升华和蜕变,项羽的悲剧又何不是中国文人的悲剧所在?又何不是中国文学的悲剧性所在?相比起经史哲学,文学的悲剧性更容易引发社会共鸣,项羽作为中国文学悲剧性扬世的一个代言人,是项羽多面性格的使然,也是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索求。无论如何,丰厚的文学沉淀为项羽音乐形象的塑造提供了真实而可参照的蓝本,这在中国戏曲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另外,民族器乐以及现代流行音乐这些音乐体裁中也都使用各种手段对项羽形象进行了不同风格的刻画。

二、项羽音乐形象的创编手法

(一)戏曲音乐中的项羽形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哪种艺术形式像戏曲那么精确而全面的把文学和音乐融合在一起,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革命,是“士”文化与草根文化的一次碰撞,在宋代高度发展的城市经济中逐步孕育成熟,这也使项羽的文学形象得以向音乐形象转化,使文学带来的猜想转化为舞台上的栩栩如生。从此,项羽不再单单是一个文学镜像,他透过编创者们的艺术创造和表演者的唱念做打为世人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本我。

项羽形象首次以音乐的方式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还得追溯至唐代的参军戏。参军戏虽然还只是戏曲的雏形,但它的歌舞戏属性说明“唱”在其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从而,项羽的音乐形象塑造第一次在戏曲中找到归宿。唐代参军戏《樊哙排君难》中“项羽”还只是个配角,但他至少已经被融入到戏曲中突破了单有文学叙事的界限。由于剧本的遗失,我们无法考证“项羽”作为配角身份的代言是什么,其中的唱腔和音乐也消逝殆尽,更无法窥其音乐形象是如何塑造的。但古代的戏曲音乐尤其是戏曲唱腔随着时代的更迭而呈现出不同的动态,一如剧本仪式的缺憾,即便是有剧本的戏曲也仅仅留下了剧本这种文学载体,我们却再也不可能把戏曲中的关于项羽的音乐形象加以复原,窥其究竟。

到了近代,国人离戏曲越来越近,各地剧种的兴起和唱腔的成熟使戏曲发展到一个黄金时代,听戏、看戏、学戏成了社会的时尚。项羽形象在近代戏曲的一次典型涌现是1918年在上海演出的《楚汉争》,京剧著名武生杨小楼和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分饰项羽和虞姬,轰动一时。1922年《楚汉争》被改编成《霸王别姬》,由梅兰芳和杨小楼合作,梅氏所演虞美人的惊艳和雍容华贵从女性的角度反衬了楚霸王的孤傲清高和不可一世。梅氏唱腔的一波三折和娇媚冷艳在塑造虞姬这个人物丰满形象的同时,反而衬托出项羽英雄悲剧的儿女情长。《霸王别姬》成就了梅兰芳,同时也成就了项羽音乐形象在近现代社会的审美追思,霸王戏自“别姬”之后再难有超越。直到2011年济南京剧院推出《重瞳项羽》,我们方更为清晰地看出固有的霸王形象在不同的创编手法影响下带给人的另类审美意象。《重瞳项羽》改变了过去霸王戏的拖沓冗长,在快速的舞台节奏和唱腔轮换中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在塑造项羽失意形象时“虞姬”刻意选用了清雅别致的昆曲唱腔,在过门中编剧还巧意引用了流行音乐的元素,这些在艺术创编上的另类手法却使项羽形象焕然一新。如果说这是传统与现代的又一次结合,倒不如说霸王戏中关于项羽音乐形象的历次塑造都经历了时代的更迭和沉淀才愈加清新。

(二)民族器乐中的项羽形象

在民族器乐中,琵琶有幸成为塑造项羽音乐形象的代言人。为什么其他传统民族器乐曲中鲜见霸王的踪影不敢妄论,但至少传统琵琶武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成为塑造项羽音乐形象的佼佼者。琵琶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同样是描写垓下之战的战争场景,但在刻画人物上的侧重点却不同。前者主要站在刘邦这一胜利者的角度展开叙述,整个乐曲的结构布局中仅有“项王败阵”和“乌江自刎”两个段落对战败后的项羽进行了心理刻画。“项王败阵”曲调低沉,“嘈嘈切切错杂弹”、时断时续的音乐将项羽心有不甘但又不能不正视现实的复杂心理崭露无遗。“乌江自刎”的旋律更是凄切悲壮,美人自弑、无颜江东,从雄视天下到形影一人,或许只有死才能成就霸王的声明,才能不负天下人所负。《十面埋伏》这转意塑造项羽形象的音乐虽然不多,但为了衬托得天下者的胜利姿态,这两段却尽善尽美、恰到好处的塑造了项羽形象的另一面。《霸王卸甲》(李廷松传谱为例)共分十六段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战前准备,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描写战争场面和战争结束。此曲虽然与《十面埋伏》都具有宏大的音响和萧杀的战争气氛,但《霸王卸甲》则更偏重描写霸王的英雄气概,儿女情长则是瞬间带过。

1999年,作曲家何占豪以现代的编创手法重新呈现了项羽的艺术形象。《西楚霸王》在编创时站点更高,视域更为广阔,作曲家没有掺杂丝毫个人情感在里面而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公正的评价了项羽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一生,赋予了楚霸王以现代音乐意义的造型模式。

(三)流行音乐中的项羽形象

流行音乐对项羽形象的刻画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同时也表现出今人对英雄的感怀。随着现代流行音乐中国风尚的出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个别元素被放大置于音乐旋律之中,既增加了流行音乐的古色古香,也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兼收并蓄。流行音乐的不同体裁对项羽形象的再现主要出现在流行歌曲、摇滚音乐中。

1.流行歌曲中的项羽形象。1996年,中国内地歌手屠洪刚的一首《霸王别姬》技惊四座,唤起了人们对英雄久违的尘封记忆。2006年,香港歌手王力宏发行新曲《盖世英雄》,歌词既有中文也有英文,rap说唱始终伴随音乐主题浮现,段前段后用京剧韵白贯穿,这种中西古今混用的音乐风格把项羽形象彻底“毁容”,如果歌词中没有“项羽”、“力拔山河”这样的字样,我们根本不知道这首歌曲是在演唱项羽。这样的音乐风格并没有结束,2008年,有音乐鬼才之称的EDIQ演唱了一首《千秋月别西楚将》,音乐中依然贯穿有rap说唱,不同的是这首歌曲里面穿插了男声反串演唱和中国传统的说书艺术,项羽的本色形象被撕得的同样无处可觅。除了这些音乐之外,张学友的《霸王别姬》、郑少秋的《四面楚歌》、张国荣的《当爱已成往事》等歌曲都用不同的手法演绎了项羽的另面人生。

2.摇滚乐中的项羽形象。2008年6月,唐朝乐队专辑《浪漫骑士》发行,内中歌曲《大风歌》正是以项羽形象进行的音乐刻画。乐曲开始苍凉的埙声把人瞬间送入遥远的古代,间或出现的琵琶音惴惴不安,舒缓带有呆滞的节奏伴随着一声声撕裂的呐喊共同编织了这首歌曲的曲风,看似平淡不经的述说实际渗透着千古的无奈和声声叹息,代言者的声音中同样传递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惋惜。其后,五行乐队的一首《项羽》出品,与《大风歌》编创手法类似的是,这首歌曲的开始用战鼓和编钟拉近了欣赏者与历史的距离,中西乐器、项羽主题都为这首摇滚歌曲增添了不少中国元素。中国戏曲、民族器乐及流行音乐中出现的以项羽为主题的音乐形象在历代传承中都被编创者给予了充分重视和赋予了时代性的价值评判,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现象而定型,使项羽印象成为国人审美意识中挥之不去的历史印迹。

三、项羽音乐形象的风格衍变

有关项羽形象的音乐刻画是随着中国音乐形态的衍变而逐渐成熟和清晰的。因为音乐之于文学而言它所带有的非语义性特征比起文字的叙事变的更加困难,因此在文学大行其道去塑造项羽形象之时,中国音乐尤其是各种体裁正处于孕育之中,等各种体裁演变为一种成熟的形式后它便具有了承载刻画项羽形象的功能,项羽形象的音乐刻画正是基于此才在不同的音乐体裁中各显异彩。总览历史,项羽音乐的风格衍变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展现出来。

(一)悲剧式主流音乐风格的定型

项羽形象首先是悲剧的,那么项羽的人生价值在哪里?项羽的人生价值恰恰不在于“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未能又亡秦”的人生本身,而在于他的人生历程和英雄印象留给国人太多的参照和感悟。很显然,项羽是力量的化身,在冷兵器时代人们对于力量和英雄的赞美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因为有力量才有天下。项羽与刘邦不同,刘邦的成功是依靠群体智慧的力量,而项羽则依靠的是个人力量,刚愎自用、孤高自赏恰恰成就了他的英雄悲剧性。自古至今的个人英雄式崇拜无论中西都抹杀不去。英雄“死了”,他的人格便被分裂成多层,肉体的彻底毁灭恰成为后人精神的支柱。在项羽的多重人格中,悲剧是首先的,因为他的力量虽然让他成为了英雄,但却没有帮助他完成最后的霸业。在古往今来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中无论是戏曲、器乐又或是流行音乐,他们在表达项羽英雄气概的同时多数以悲剧性风格结尾,或哀怨或叹息,这在前面论及的各种音乐艺术中可以得到证实。因而,悲剧式的音乐风格成为项羽印象在历史上的定型,直到现在。

(二)婉约式音乐风格的次生

项羽纵有一颗英雄的心,但他对虞姬的爱情至少在文学中是真实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但虞姬却为了激励项羽不惜牺牲自我。“乌江自刎”成就了项羽的一世英名,但他的自杀仅仅是为了“无颜过江东”?“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感叹是不是因为累于情殇而触发的殉道也未可知。总之悲剧性音乐主流的风格背后总隐伏着一种婉约式的感伤,《十面埋伏》中的“乌江自刎”,《霸王卸甲》中的“别姬”,直到《霸王别姬》中的梅氏把这种婉约式的忧伤表达得淋漓尽致。在中国流行音乐中诸如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里中间那一段婉约式的唱腔亦是悲壮后的一声叹息,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正是这一情感的真实写照。

(三)基于文化价值的音乐风格的转换

在传统文化价值中我们恪守着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项羽正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而成为传统价值观的参照而一直在世人仰慕的对象。传统文化在遭遇现代的同时,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型,中国文化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在音乐文化中,一种取向是中西合璧式的中国风音乐的崛起,这在前面的论及的《大风歌》《项羽》中都有所展现。虽然这两首歌曲用摇滚音乐的形式表达,但在价值层面而言依旧保持着对项羽形象的正面刻画,而把摇滚乐本身所带有的怀疑一切、打到一切的意识流给予了扬弃,这从两首作品产生的时间上也大致可以确定此时的摇滚而非彼时。而在音乐文化的另一端,我们看到的则是对主流的解构和对权威的挑战。王力宏的《盖世英雄》和EDIQ的《千秋月别西楚将》是后现代主义意识流在音乐文化中的浸入,这种意识在当今中国的文学、艺术中并不少见,这种风格的音乐也与我们所遵循传统价值格格不入。好在音乐就是音乐,音乐从来无伤大雅,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音乐总会抚慰着这样或那样一个群体,等待这个群体觉醒的是自我抑制力的提升,而无关乎音乐。因为,我们的核心价值仍在。

四、结语

项羽音乐形象经久不衰,在时代轮转和历史更迭中项羽印象从未脱离大众的视线。尽管“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但项羽的雄高伟岸,与虞姬的千古佳话,杀身成仁、虽败犹荣的英雄事迹始终为世人所津津乐道。中国戏曲、器乐乃至现代流行音乐中关于项羽的点点滴滴一直被撕裂、糅合,糅合再撕裂,支撑着国人的精神消费。在这消费的背后,无论音乐风格怎么变化,项羽精神或项羽文化已经融入到国人的信念中,尘埃落定。(责任编辑:贾明哲)

参考文献:

[1]杜晓杰.霸王别姬叙事演变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2]林怡.论“霸王戏”的嬗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3]郭旭.浅谈琵琶曲《霸王卸甲》[J].济宁学院学报,2013,(05).

猜你喜欢
音乐艺术音乐风格艺术创作
福宝高腔山歌音乐艺术特征分析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探究锡剧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学生的音乐乐感培养策略探研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