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黄河口下游现状谈中小河流暴雨灾害的防治

2015-07-09 05:21马长春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小河流暴雨气候

马长春

摘 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发生日趋频繁,由此引发的暴雨洪水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在大江大河的水文报汛手段相对完善成熟、堤坝防御洪水能力得到一定保证的情况下,中小河流的防汛减灾是目前政府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文中就如何开展中小河流暴雨灾害的防治提出见解。

关键词: 中小河流;气候;暴雨;灾害;防汛减灾

全球各国科学家上百年持续的观测和几十年艰辛的探索,为人类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100年中上升了0.74℃,而且这种变暖的趋势还在继续。关于全球气候变化一个重要的结论是:气候变化将会导致气候事件变率增加和极端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包括降水的变率增加,极端干旱、连续干旱以及强降水发生的频率增加。这就意味着洪涝、干旱、台风和山洪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都将加大,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将构成了更加严重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的必要性

大江大河历来是我国防汛抗洪的重点,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但是水灾发生几率更多的往往是中小河流和中小型水库。近年来我国防汛形势特点总的是大江大河在持续加大投入,建立水文遥测系统、提高堤坝防洪能力后水势平稳,一些地区遭受洪涝灾害,损失惨重,主要是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失事造成的。

中小河流洪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防洪标准低。二是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开发、乱采矿石、拦河设障、挤占河道,一旦发生洪水就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三是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小,汇流快,气象监测困难,水文观测站点缺少,防洪难度很大。四是中小河流地质地貌情况复杂,发生洪水时极易诱发山地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五是中小河流治理的资金投入不足。

以上原因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在国家对水利投入不断加大、大江大河御洪能力稳步提高的同时,加强对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是非常必要和迫在眉睫的。

二、中小河流的暴雨灾害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近年来对应对气候变化提出要求,即“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对中小河流的治理,中央高度关注,200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今年全国开展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水利部高度重视,将其列入了重要工作内容,并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全面布置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

三、如何开展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工作

(一)暴雨灾害易发区的调查编制

要卓有成效的开展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应对区域内的河流全面了解,这个了解不仅是根据历史资料来了解,更应该走下去了解,现时与历史相结合,深入调查中小河流暴雨灾害易发区并编制成册是开展这项工作的第一步。这步工作应涉及以下内容:对历史上发生过的洪水灾害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洪水及洪水灾害的特性与成因;在实地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躲灾和避灾预案;探讨建立快速、准确的降雨实时观测系统及洪水预报系统,研究建立区域暴雨与洪泛区灾害损失的相关关系实用模型;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总结探讨如何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和组织全民搞好避灾工作,探讨系统治理洪水灾害的措施和途径。这项工作应该以各省区的地级市水利部门为实施单位来完成。

(二)用非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水

从大江大河的防汛抗洪经验来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作为防汛抗洪的非工程措施,它的投资少、见效快,在防汛抗洪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而不可替代的,因此在中小河流暴雨灾害易发区建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是防治手段之一。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洪水防御组织体系,是有效防御洪水的重要保障。各地重点突出乡(镇)及村组的组织建设、落实基层干部的防灾责任,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紧、抓实:首先,各洪水易发区都明确行政首长为洪水防御第一责任人,汛期发生较大降雨时主动向水文、气象、国土等部门了解本次降雨的范围、强度及是否引发灾害,所有乡、村干部都联系防范责任区;其次,落实干部防灾责任,重点是如何确保人员安全、组织群众和物资转移;第三,制定部门防灾职责,水利、水文、气象、国土、卫生、安全监督等部门都明确洪水防御职责;第四,把各级领导干部落实洪水防御工作的好坏纳入到干部考核范畴,作为干部考核、奖罚的一个重要依据;第五,建立责任追究制,用严格的责任追究保证各项职责落到实处。

在建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落实防灾责任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洪水防御预案。有效防御洪水,涉及到的工作多,一旦暴发洪水,要能够迅速组织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抗灾中,必须要制定和落实完备的、操作性强的预案,包括水库调度预案、人员紧急转移预案、抢险预案、救灾预案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制定详细的、以避灾躲灾为目的的人员紧急安全转移、安置预案,涉及到洪水发生的条件、影响范围、安全区域的划分、人员紧急转移安置方案、预案启用条件及程序等各方面内容。

(三)用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水

中小河流洪水灾害频发的原因,除了天气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落后,很多企业及个人没有根据相关环保政策对自身活动后果影响行为做出相应的补救,造成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引起河道淤积,同时由于不合理的采砂、采矿以及占河建房、向河道倾倒垃圾等侵占河道的违法行为,导致河道行洪能力日渐萎缩。对于这样的河流,应采取清淤疏浚、修建堤防等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水。清淤疏浚的目的是要还河流的天然河道,因此清淤的河段要尽可能的彻底且不让清淤出来的物质再回到河流中。经过清淤修堤的河道,要加强后续管理,避免“前人”清淤修堤之后“后人”跟着破坏。

参考文献:

[1] SL61-2003.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姚永熙,主编.水文仪器与水利水文自动化.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8.

猜你喜欢
中小河流暴雨气候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暴雨
当暴雨突临
瞧,气候大不同
广德县中小河流山洪灾害的防治问题浅谈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