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功能个性化康复治疗在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

2015-07-09 20:32马永全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肘关节

马永全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肘关节功能个性化康复治疗在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传统的康复治疗,而康复组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康复治疗,随访时间1年,利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分别评价患者在术后1、3、6个月的肘关节功能。结果:康复组在1、3、6个月的肘关节的优良率为80%、90%、95%,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65%、80%、85%,康复组在各个时间段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给予患者肘关节功能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肘关节;个性化康复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术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主要是受到剧烈暴力导致,多为粉碎性骨折,移位严重,危及到关节面,临床上常使用手术进行复位和内固定,对于手术的要求比较高,临床治疗较困难[1]。通过手术使移位的关节面尽可能复原,恢复到正常水平,手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性锻炼,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2]。因此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患者骨折的稳定性、组织的完整性等各有不同,康复治疗也各不相同[3]。本文主要研究分析肘关节功能个性化康复治疗在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入选标准:①为单侧肢体单纯肱骨远端骨折;②在我院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③手术后骨折对位对线良好;④随访时间超过1年。排除标准:①软组织严重损伤;②具有神经、血管吻合等重建病史;③具有意识障碍,不能够有效配合试验患者。将所有入选对象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为60例。康复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为20.4~67.8岁,平均为(36.4±5.4)岁;55例为闭合,5例为开放;34例为左侧,26例为右侧。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为20.7~68.5岁,平均为(35.7±4.6)岁;53例为闭合,7例为开放;35例为左侧,25例为右侧。在性别、年龄以及骨折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住院后全部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和内固定。术后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康复治疗,主要内容为:手术后的3~5天指导患者进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等收缩练习,鼓励进行肩、手的主动练习,术后的2~4周开始对肘关节的屈伸活动进行练习,6~8周进行肌力训练。

康复组患者主要实施个性化的康复治疗。首先根据患者的康复运动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71~100分属于运动较为安全,治疗方法为:①对肱二、三头肌、前臂伸屈肌、指伸屈肌进行等长收缩训练;②腕手关节进行练习,同时加强手骨间肌和内在肌的练习,采用握拳抗阻方法,每天练习6次,每次20个;③术后5d后开始练习肘关节屈伸;④术后4周,在肘关节侧方稳定后,可以进行肘关节屈伸抗阻力练习,站立保持两脚宽与肩等宽,健手叉腰,患侧手提重量适中的沙袋,尽量上提,每天3组,每组8次。分值41~70分的患者在术后不导致疼痛增加的情况下进行患侧肢体肌肉等长收缩练习,术后1周后利用CPM机器辅助训练,术后2周进行肘关节屈伸锻炼,术后8周进行肘关节屈伸抗阻力锻炼。分值40分以下患者,术后3周如果软组织恢复良好可以试试等张训练,术后2~3个月进行肘关节屈伸抗阻力锻炼。

1.3 疗效评定标准

利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值90分以上为优;分值在75~89分之间为良;分值在60~74分之间为可;分值小于60分为差。优良率=(优人数+良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意义

此次主要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χ2检验来表示计数资料,以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如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康复组在1、3、6个月的肘关节的优良率为80%、90%、95%,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65%、80%、85%,康复组在各个时间段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肱骨远端属于肘关节的组成部分,形状不规则,骨折后虽然可以经过手术进行复位,不但手术难度较高,手术后容易再次移位,导致肘关节功能丧失等。术后对患者实施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恢复效果,降低骨科并发症的发生[4]。临床上许多病例是因为实施了不合理不规范的康复训练导致患者术后骨化性肌炎、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导致肘关节功能显著降低。因此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不能够急于求成[5]。本次试验中,实施个性化康复训练的康复组术后1、3、6个月的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对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实施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大大加快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贾凤荣,周谋望.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0):744-746.

[2]周谋望,贾凤荣.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222-226.

[3]闫汝蕴,覃鼎文,陆琳,等.肘关节创伤术后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1):673-675.

[4]杜利兵,乔虎云,梁炳生,等.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4,(12):1111-1113,1114.

[5]张庆宇,东靖明,李奇,等.早期康复训练对肱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2):2255-2259.

猜你喜欢
肘关节
胳膊肘僵硬是咋回事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手术经验分享
肘关节术后功能障碍中医来康复
复杂肘关节骨折术后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和延迟康复护理的效果对比
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疗效
桡骨头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
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联合运动疗法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疗效分析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围手术期的护理
中药熏蒸配合电磁波治疗肘关节强直120例
推拿及药物熏洗治疗肘关节僵硬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