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5-07-09 20:32刘继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小儿腹泻疗效护理

刘继霞

【摘 要】目的:探讨对小儿腹泻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探讨护理体会。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76.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采取护理措施,确保臀部皮肤清洁防止溃烂或者红臀,观察贴敷处皮肤状况,避免红肿疼痛增加患儿不适感,进而加快康复速度,减轻患儿痛苦,有推广价值。【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小儿腹泻;疗效;护理

中药贴敷疗法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外治法,在体表穴贴敷药物,在穴位渗透下药物进入经络与脏腑中,直接对患病位置起作用,且还可将全身经气激发出来,效果在于沟通表里、益肾健脾、营卫调和以及营养平衡调整等[1],有效治疗疾病。小儿腹泻属于儿科常见疾病,其诱因多样,增加大便次数且改变大便形状,属于消化道综合征。常规西药治疗疗效一般,因此临床逐渐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疗效明显且起效快速,安全可靠。本文为详细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选取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腹泻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20,年龄为7个月至4岁,平均(2.4±0.6)岁;9例为风寒泻,14例为伤食泻,17例为湿热泻,7例为脾虚泻。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6∶21,年龄为6个月至5岁,平均(2.8±0.8)岁;8例为风寒泻,13例为伤食泻,19例为湿热泻,7例为脾虚泻。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疗法,对脱水予以预防和纠正,给予食物,对药物予以合理应用。若脱水为中轻度行补液治疗,若为重度则静脉补液。依据大便检验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或头孢曲松钠抗生素,再给予微生态疗法。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主要应用3g白胡椒、20g苍术、丁香与吴茱萸均为5g,将其研成粉末,水调和1~2g至糊状,将脐部皮肤清洁后纳入,固定后应用敷贴。晚贴晨取,持续10h,每天1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2]

大便形状转变为正常且大便次数每天不超过3次,高热、精神萎靡、嗜睡以及烦躁等症状消失判定为显效;大便由稀水糊状或水状向糊状转变,日大便次数不超过4次,全身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病情无改变甚至恶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 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为卡方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76.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护理

3.1 常规护理

开展小儿腹泻疾病知识宣教,耐心解答家长疑虑,提升配合度;治疗时告知家长应合理喂养患儿,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因此饮食需易消化且清淡,避免油腻与暴饮暴食。对患儿大便性状与次数予以观察,做好臀部清洁工作。由于臀部皮肤遭受刺激较大,便后需用温水清洗,可预防性将润肤膏涂抹其上,避免红臀或皮肤溃烂。

3.2 穴位贴敷护理

贴敷之前患儿需平卧,做好脐部清洁工作,将神阙穴露出,查看脐部皮肤有无破损,于无破损情况下开展贴敷。依据患儿病症用相应药糊予以选择,在神阙穴处贴敷,固定用胶布。贴敷6d后将其揭开,温水擦拭,查看有无水疱、破损以及发红现象。若贴敷期间患儿出现哭闹现象应找出原因,查看是否关联于中药贴敷皮肤刺激。少数患儿自觉疼痒或者灼热感明显时应即刻取下,症状好转后再贴敷。若患儿对贴敷过敏应禁用。

4 讨论

小儿腹泻属于临床综合征,诱因与病原多样,有血便、呕吐、腹胀腹痛以及黏液便等伴随症。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不成熟且机体有较低免疫能力,感染率高,且受到药物与饮食因素影响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致使消化系统异常后增加大便次数与改变大便性状。小儿腹泻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因腹泻导致电解质紊乱与脱水。常规西药治疗疗效一般,临床逐渐应用中药治疗。

祖国医学将小儿腹泻纳入“泄泻”范畴,若患儿调护不当且体质较差,脾胃气虚,易出现腹泻症状且发作多次,出现“脾虚泻”,迁延不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腹泻主要取神阙穴,其联系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汇聚冲任经气[3]。且脐部下方有较少皮下脂肪,毛细血管、腹部下动静脉均丰富,贴敷神阙穴可刺激穴位与局部吸收药物。吴茱萸可止呕降逆、止痛温中,苍术可健脾燥湿,丁香可降逆温中,白胡椒可止痛散寒温中。机体吸收药物后向全身输布,畅流气血与疏经通络,加快机体康复速度,加快胃肠吸收消化,进而有效固肠止泻、消食和胃以及燥湿健脾。本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76.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李玉梅研究结果相近[4]。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采取护理措施,确保臀部皮肤清洁防止溃烂或者红臀,观察贴敷处皮肤状况,避免红肿疼痛增加患儿不适感,进而加快康复速度,减轻患儿痛苦,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琚爱菊,姜美青.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10):883-884.

[2]李润,王益平,黄明桂,等.中药穴位贴敷及艾灸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9):374-376.

[3]肖月梅.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9):107-108.

[4]李玉梅.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20):1837-1838.

猜你喜欢
小儿腹泻疗效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联合平板电脑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的预防
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