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干预对开腹手术患者的影响评价

2015-07-09 20:32段丽红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低体温

段丽红

【摘 要】目的:评价体温干预在开腹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开腹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选用综合措施进行体温干预,对照组40例,选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期间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低体温以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后1h、麻醉后2h以及手术结束时体温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体温以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温干预在开腹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好,能有效保持患者体温,降低发生低体温情况的可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关键词】体温干预;低体温;手术部位感染

人体的核心温度在36.5℃~37.5℃之间,正常情况下,人体产热与散热呈现动态平衡状态,在围手术期,患者受到麻醉等因素影响,产热降低,且由于手术暴露、体液丧失等原因,散热增加,导致患者出现体温下降等现象,此种情况下易导致患者出现如术后寒战、麻醉恢复期躁动等手术不良事件,严重者还会诱发患者心绞痛、心肌缺血的出现,常规护理不能满足患者需求[1]。我院通过对收治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评价体温干预在开腹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开腹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2.3±5.1)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2.6±5.2)岁,两组患者均为开腹手术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大出血等并发症,手术前体温测量正常,手术麻醉方式均为静脉与吸入复合全身麻醉,手术入路不经过肛门。所用病例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本项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等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覆盖双层加温至50℃左右的纯棉线毯进行保温,不进行其余操作。观察组:采用综合措施进行围手术期体温干预,具体如下: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将医用升温毯铺于手术床上,进行预热,并将手术被盖于升温毯上,进行加温,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平卧于手术床上,盖手术被,升温毯调置温度,升至42℃后调至保温档,患者双下肢覆盖充气式加温毯,温度调至高温档,即保持42℃左右气体持续吹入加温毯内,并将暴露部位用加温消毒棉垫覆盖,避免热量丧失;手术过程中使用40℃生理盐水浸湿纱布、棉垫等,关腹前进行腹腔冲洗时,使用40℃左右的腹腔冲洗液,并短暂浸润,以对腹腔器官进行保温。

1.3 疗效评价标准 低体温:围手术期患者体温<36℃;手术部位感染:主要是指手术结束至术后1个月内出现的细菌感染,判断依据主要包括:剖腹探查存在脓性分泌物或穿刺检查抽出液中存在细菌、抽出脓液细菌培养阳性[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率之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不同时间点体温比较 观察组麻醉后1h体温为(36.56±0.43)℃、麻醉后2h为(36.46±0.39)℃,手术结束时为(36.67±0.41)℃;对照组麻醉后1h体温为(36.01±0.39)℃、麻醉后2h为(36.11±0.42)℃,手术结束时为(35.83±0.38)℃,两组患者手术期间不同时间点体温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低体温、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手术期间低体温发生1例(2.5%),手术部位感染发生2例(5.0%),对照组手术期间低体温发生11例(27.5%),手术部位感染发生6例(15.0%),两组患者低体温、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手术中患者出现低体温的概率在70%左右,而开腹手术在80%~90%[3],对大多数需行开腹手术的患者来说,低体温是有害的,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后,将会在术后出现寒战、肢体发凉、发麻等不适感,部分基础情况较差的患者会诱发上呼吸道感染,严重者会发展至肺炎,威胁其生命[4];低体温还会影响凝血功能,降低凝血物质活性,抑制其凝血功能,从而增加术中失血量,影响手术预后;同时,低体温还会使手术切口局部血管收缩,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导致其氧化杀伤能力减弱,从而使得感染的可能增加。因此,对于开腹手术患者实行综合的体温干预十分必要。

在我们的研究中,对于观察组患者使用了包括医用加温毯、充气式升温毯、加温腹腔冲洗液等多种方式的保温措施,使得患者散热减少,外界传递热增加,从而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通过上述保温措施,最终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体温管理的观察组,其手术期间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低体温情况的发生,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由于观察组整个手术期间体温保持情况良好,从而有效减少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使得术后感染例数远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体温干预在开腹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好,能有效保持患者体温,降低发生低体温情况的可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概率,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邵丽,贾凤菊,王惠琴,等.五种保温措施对开腹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1,26(8):1-3.

[2]徐梅.开腹手术中实施三种不同保温措施对患者体温变化影响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6,13(2):6.

[3]高静,李玉芝,边立芳.全身麻醉术中体温管理的临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5031-5033.

[4]钟昌艳,易凤琼,胡军.不同保温措施对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体温变化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4):43-44.

猜你喜欢
低体温
早期保温护理干预对儿童血液净化过程中低体温风险的影响
术中低体温的探讨及加温输液的临床应用
围术期复合保温护理对早产儿中心体温的影响
专项护理措施在预防开胸手术低体温方面的效果研究
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期间低体温原因的分析及护理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后低体温与临床不良事件相关性研究
PDCA循环法在全麻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中对患者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