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权教授以经方治疗月经过少验案举隅

2015-07-09 20:32温元英王金权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经方

温元英 王金权

【摘 要】目的: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晋王氏妇科第28代代表性传承人王金权教授采用经方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经验做简单介绍。方法:采用病案分析、经验总结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在辨证法的基础上采用经方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经方在治疗月经过少中发挥着临床作用。

【关键词】月经过少;王金权;经方

月经过少[1]是临床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内分泌失调性月经过少,西医学采用激素疗法有短期疗效,但停药易复发,中医在其治疗中采用辨证疗法,疗效显著。王金权教授[2]治疗方法多样,在辨证疗法的基础上可采用周期治疗、经方验方[3]治疗,现主要将其采用经方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采用两地汤治疗月经过少验案

任某某,女,44岁,因经水量少请王教授诊治。

一诊:2014年5月6日。

主诉:经水量少6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6年前因劳累后出现经水量少,湿透卫生巾约3块。末次经水量明显减少。Lmp:4月23日,行经2天,湿透卫生巾约1块(10ml),色深红,伴少量血块。现:白带量少,经水干净后阴痒2天。纳可,眠易醒,小便调,大便偏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既往史:初潮14岁,平素经水周期25天,行经2天,孕3产1流2。

辨证分析:患者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水量不足30ml,故诊断:月经过少。年龄44岁,再加流产、劳累,肾水亏损,精血生化无源,血不能充盈胞宫,经水量不足;阴虚生风化燥,出现阴痒;阴血虚生虚热,出现经水提前3天,色深红,眠差易醒,大便偏干;虚热内结生血块,故证型:阴虚血热。

治疗:滋阴养血,清虚热。处方:两地汤加减。生地黄30g,玄参30g,地骨皮10g,麦冬15g,炒白芍10g,阿胶10g,知母6g,制黄柏6g,牡丹皮8g,生栀子8g,陈皮9g,甘草3g,14剂,日1剂。方中君药生地黄、玄参养阴血。臣药麦冬、炒白芍、阿胶助君养阴血;地骨皮清虚热。佐药知母、制黄柏、牡丹、生栀子清虚热、止痒;陈皮燥湿健脾助生血。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二诊:2014年5月20日,患者阴痒消失,眠改善,大便调,经水未提前。当日B超示:子宫内膜1.4mm。见患者内膜厚度升高至正常月经来潮前标准,给予经至服用的养血活血调经之制剂“王氏归芎调经合剂”8瓶,1瓶/次,2次/日,口服。

2 采用逍遥散治疗月经过少验案

罗某某,女,34岁,因经水量少、欲孕,请王教授诊治。

一诊:2014年6月1日。

主诉:经水量少5年。

现病史:患者5年前自做人流术后出现经水量少,行经2天,湿透卫生巾约2块。Lmp:5月13日,行经2天,湿透卫生巾约2块,色淡红,伴少量血块,小腹胀痛。平素性格急躁,乳房憋胀,喜叹气,时有头晕。胃脘时有胀感,纳少,精神疲乏,轻度自汗。小便调,大便质稀,日1次。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

既往史:初潮14岁,平素经水周期26天,行经2天,孕1流1。

辨证分析:患者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水量不足300ml,故诊断:月经过少。其做人流术损伤子宫内膜,冲任受损,影响月事;其性格急躁、乳房不适、头晕等症状归于血虚肝郁;胃脘时有胀感为肝气犯胃;纳少,精神疲乏,轻度自汗、大便质稀等症为脾气虚之故;再结合舌脉证型为:肝郁脾虚型。

治疗: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处方:逍遥散加减。当归18g,炒白芍18g,炒白术12g,制元胡9g,川楝子9g,云苓10g,佛手12g,炒枳壳10g,薄荷6g,(后)醋柴胡6g,甘草3g,10剂,日1剂。方中君药当归、炒白芍养肝血,炒白术健脾益气。臣药制元胡、川楝子疏肝行气解郁;云苓助君健脾。佐药醋柴胡、薄荷疏肝之郁热;佛手、炒枳壳行气和胃。使药甘草调和诸药。另外,服用10剂后考虑到经水将至,此方加川芎6g,4剂。

二诊:2014年6月16日,患者此次经水未提前,Lmp:6月11日,行经2天,量稍增,湿透卫生巾约3块,色淡红,伴少量血块,小腹胀痛消失。现无乳房、胃脘不适,精神好转,纳谷增,大便调。考虑到经水刚过,给予王氏仙花送子汤方加炒白术12g,10剂,养肾精助养肝血继续调理。

3 采用艾附暖宫汤治疗月经过少验案

刘某某,女,31岁,因经水量少请王教授诊治。

一诊:2014年11月9日。

主诉:经水量少1年。

现病史:患者产后2年哺乳期经水未潮,断乳后1年经水30~32日一行,行经5天,湿透卫生巾约1块。Lmp:10月27日,行经5天,湿透卫生巾约1块,深褐色,伴少量血块,小腹憋胀。平素小腹怕冷、喜暖。腰困,精神疲乏,稀疏白发,白带量适中,质稀。纳可,眠尚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弱。

既往史:初潮15岁,平素经水周期30~32天,行经5天,孕1产1。

辨证分析:患者经水周期在正常范围内,经水量约10ml,故诊断:月经过少。产后多虚、多瘀,其生产、哺乳耗伤肾精,出现腰困,精血缺乏下不得充盈胞宫出现经水量不足,上不得濡养发丝出现白发;其经水推后2~4天、小腹怕冷、喜暖可见虚寒之象;虚寒日久致瘀,可见少量血块;精神疲乏、舌边有齿痕可见脾虚;故证型为:下焦虚寒伴瘀滞。

治疗:行气暖宫,养血调经。处方:艾附暖宫汤加减。熟地30g,黄芪30g,炒白术30g,当归15g,川芎6g,炒白芍12g,艾叶10g,制香附12g,吴茱萸6g,肉桂6g,川断10g,益母草15g,甘草3g,14剂。方中四物汤以补精血为主兼活血;艾叶、制香附行气暖宫;吴茱萸、肉桂温宫散寒;黄芪、川断补肾气;炒白术健脾益气助血生化;益母草养中兼行;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阴阳同补,补中兼行。

二诊:2014年11月25日,患者Lmp:经水11月24日来潮,行经至今,量较前增,现已湿透1块卫生巾,色暗红,未伴血块,小腹不适明显缓解,精神好转,轻微腰困。考虑为月经期11月9日,方去黄芪、炒白术、益母草;减熟地为18g,艾叶、肉桂、吴茱萸为8g,制香附为10g,4剂。

4 按语

对于月经过少,王教授认为其病性以虚为主,但可夹热、夹寒、夹瘀、夹气滞,需虚实兼顾。其治疗离不开经方的应用,对于阴虚血热型用方两地汤加减;肝郁脾虚型用方逍遥散加减;下焦虚寒伴瘀滞用方艾附暖宫汤加减,需准确辨证。其日久可致闭经、不孕症,对妇女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需在治疗中注重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7.

[2]王金权.平遥道虎璧王氏中医妇科传承渊源探究[J].山西中医,2012,2(28):49.

[3]王金权,梁雨,王乾平.复方玄驹胶囊治疗肾阳虚型黄体功能不全不孕症疗效评价[J].光明中医,2013,28(1).

猜你喜欢
经方
经方时方防治肺癌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
千年“经方”祛病痛
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分析
经方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经方白虎加人参汤和赤石脂禹余粮汤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伴重度腹泻1例经验总结
毛德西教授应用经方治疗外感病经验介绍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经方配伍中调气法的应用规律探析
经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分析及《黄帝内经》对本病治疗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