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于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15-07-09 20:32韩树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围术期影响

韩树梅

【摘 要】目的: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于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到我院进行妇科盆腔手术治疗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13.3%),而护理总体满意率(96.7%)明显要高于对照组(86.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采用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

深静脉腔内发生血液非正常凝结进而导致静脉腔被堵塞引发血液回流障碍称为深静脉血栓[1-2]。妇女在进行盆腔手术后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身心带来极大痛苦。为此,给予及早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此外,在围术期内给予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本文主要是以60例该疾病患者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于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具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到我院进行妇科盆腔手术治疗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对照组中,年龄最大为36岁,最小为25岁,平均年龄为(25.6±4.2)岁。研究组中,年龄最大为33岁,最小为23岁,平均年龄为(24.5±3.2)岁。两组患者经医护人员对其年龄、体质、病情特征等情况资料对比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详细过程如下:①术前护理:在手术前,加强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所需,帮助患者排忧解压,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病情[3],并详细告知各种具体注意事项以及预防性护理对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性,要求患者积极配合,确保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对于患有心血管、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正确地评估病情,针对脱水症状给予对症治疗,避免血液高凝而诱发静脉血栓。正确指导患者翻身、深呼吸、有效咳嗽以及穿衣等。②术中预防:患者麻醉完毕后,给患者穿上压力带并把SCD感应抗血栓泵连接好,以备手术使用。手术完成后间隔6小时使用一次,一次为1小时。③术后预防护理:手术结束两小时后,脱掉患者弹力袜,继续让患者使用SCD感应抗血栓泵一直到患者可自由下床活动为止。指导患者正确卧位,并定时变化体位,保持最佳舒适状态[4]。仔细观察患者外露足趾颜色,并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夜间休息可脱掉弹力袜,并观察有无水肿现象、皮肤光泽度以及深压痛情况。弹力袜应持续穿戴一个月。

1.3 治疗效果判定

采取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护理效果满意度分析,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可分为满意,非常满意,不满意。总体满意率=(满意+非常满意)/30×100%。同时分析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例数/30×100%。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方式表示,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时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组中,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为12例,非常满意为14例,不满意为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4例;研究组中,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为13例,非常满意为16例,不满意为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2例;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来说,如不及时给予诊断和治疗,会引致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最终导致患者下肢部分或者是全部功能丧失,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导致肺栓塞,最终造成死亡。妇女在进行盆腔手术后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防止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作用[5]。

常规护理主要是当患者出现下肢水肿后方进行,此时患者的皮肤颜色已变紫,同时还伴随有不同程度疼痛感。在后续护理中,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并不能降低其发病率,同时还会导致患者住院的时间延长,不利于患者预后。而预见性护理在围术期立刻采取,通过早期干预降低发病率,使用压力带后患者脚踝部逐渐向上形成压力,可加快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同时抗栓泵的使用还可帮助患者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液淤积形成。对改善预后有积极重大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13.3%),而护理总体满意率(96.7%)明显要高于对照组(86.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好,值得被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涤.妇科盆腔手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J].中国病案,2014,25(6):110-113.

[2]李坤,侯春霞.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J].中外医疗,2014,10(10):99-101.

[3]钱多.一例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90(5):772-775.

[4]林素琴,林剑芳,洪飞.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3(2):444-446.

[5]张易.盆腔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与护理[J].上海护理,2014,12(3):890-893.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围术期影响
护理服务全过程用于足踝骨折围术期的临床价值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早期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