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

2015-07-09 20:32徐玲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抑郁综合护理

徐玲琳

【摘 要】目的:评价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不良心理,并比较不同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影响。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获知情同意后,均行HAMD评分量表检测,然后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HAMD评分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情况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HAMD评分为(7.42±1.34)分,低于对照组的(11.21±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4.3%,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抑郁心理,综合护理模式相比常规护理可以更好地改善上述不良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考虑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HAMD;综合护理;抑郁

慢性盆腔炎主要发生在输卵管、卵巢以及子宫旁的结缔组织等部位,属于女性盆腔器官的慢性炎症。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低热、腹痛、白带增多,并且该病在性交以及经期之后会逐渐加重,容易反复发作,造成月经不调,甚至并发不孕[1]。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2],对于慢性盆腔炎疾病来说,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进而不断地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发病率。由于疾病本身会给女性身体带来不适,且由于部位隐私,较多患者对于疾病感到恐慌,引起焦虑、恐惧心理,影响疾病治疗与康复。本文由此出发,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心理和满意度的影响,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主要选取了从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之间到我医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同时选择优质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照顾。上述所有患者都满足第7版《妇产科学》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了其他疾病,并且所有操作都得到了患者的知情同意。共纳入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年龄32~48岁,平均(38.2±4.1)岁,病程3~19个月,平均病程(9.2±2.4)个月,观察组年龄32~49岁,平均(38.6±4.3)岁,病程3~20个月,平均病程(9.3±2.2)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其主要包括嘱咐日常用药、进行简单的病情介绍、安抚患者的情绪。对于观察组患者来说,不但要进行常规护理,还要采用综合护理方法,主要过程包括下面几点:

①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向患者讲解慢性盆腔炎的发生原因等知识,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培训;②向患者以及家属介绍该种疾病的危害、突然换药、停药的危害以及治疗的重要性,同时还需要向患者介绍一些药物治疗的原理、方法以及疗程等,根据医生的嘱托进行正确的治疗;③因为疾病位于比较隐私的部位,一些患者不愿对此进行讨论,因此就缺少交流沟通的机会,这时候护士应该积极地和患者进行沟通,减轻其内心负担,及时地进行临床指导,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怀;④对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健康教育,进而使得在家属的配合下,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⑤建立就诊登记卡,并让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监督患者及时地治疗复查,并利用复诊时间对患者进行强化教育。

1.3 效果评价 对于两组患者的心理抑郁情况,可以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①≥35分,说明患者可能患有严重抑郁;②分值在20~35分,患者表现为轻度或者中度抑郁;③分值在8~20分之间,患者表现为抑郁;③≤8分,说明患者没有任何抑郁症状。该方法主要是对患者就诊时以及就诊一个月以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结果进行差异比较。

自行设计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素质、护理质量、心理状态等,分为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满意+较为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组所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的单位以均值±标准差(χ-±s)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完成计数资料的对比,当P<0.05时,则提示在比较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1月后,进行HAMD评分统计,观察组HAMD评分为(7.42±1.34)分,对照组HAMD评分为(11.21±1.43)分,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3,P=0.0142<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分别为27例、6例、2例,满意度为94.3%,对照组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分别为22例、7例、6例,满意度为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2,P=0.0014<0.05)。

3 结论

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不但能够加强患者对于慢性盆腔炎的认知,同时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而且还能够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地配合治疗。结合本文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HAMD评分(7.42±1.34)分,低于对照组(11.21±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3%,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结合患者心理,进行疾病知识、用药指导以及不良心理的危害分析,可以帮助患者更加有效地认识疾病,更好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考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润霞.慢性盆腔痛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339-340.

[2]杨凤姣,李艳.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障碍及系统化护理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6):41-43.

猜你喜欢
慢性盆腔炎抑郁综合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临床分析
康妇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