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女性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

2015-07-09 20:32时静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心理状态女性优质护理

时静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女性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接受诊疗的冠心病女性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措施。采用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总体满意度。结果:与对照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消除冠心病女性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心理状态;满意度;冠心病;女性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发展,尤其是在心肌梗死发病阶段,当胸痛发作产生濒死感时,又多有紧张、焦虑、抑郁和压抑情绪,从而加重病情,所以,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1]。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接受诊疗的冠心病患者共150例,采取优质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更好地使患者摆脱负性情绪,调整好心态并顺利完成相关的诊疗,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接受诊疗的冠心病女性患者共150例。患者无严重的心、肺等脏器功能障碍,即往无精神病史,且均有一定的文化程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75):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年龄(50.8±10.7)岁,体重指数(23.9±3.2)kg/m2。观察组患者年龄(51.2±11.7)岁,体重指数(24.5±3.0)kg/m2,两组患者在体重指数及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即给予吸氧,卧床休息,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遵照医嘱输液并观察输液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稳定患者情绪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如下:①按时访视患者,详细询问其病情变化,给予有效心理安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正确对待诊疗,安心进入角色,以最佳心态接受诊疗。②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不随意议论患者的病情及病史,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与患者进行沟通,减轻其紧张心理。让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到患者的诊疗及护理工作中。促使患者建立积极接受治疗的坚定信心,消除焦虑情绪,取得患者在护理上的积极配合。③加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教育,鼓励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来接受现实。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卫生保健知识。④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优化输液流程。制定严格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护理人员对输液操作全程实施严格的查对工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⑤合理安排患者的睡眠作息时间,尽可能避免在休息时间内进行影响患者睡眠的医疗护理操作,充分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作息时间。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量表(SAS)[2]和抑郁量表(SDS)[3]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变化,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总体满意度[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与护理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护理后27.3±6.8比护理前41.2±8.1)和SDS(护理后34.9±6.8比护理前45.3±8.7)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观察组护理后27.3±6.8比对照组38.6±7.7)和SDS(观察组护理后34.9±6.8比对照组45.3±7.5)评分均较低(P<0.05)。

2.2 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2.0%(69/75),对照组为56.0%(42/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女性罹患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因此,关注冠心病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又一关注问题。冠心病女性患者心理及生理上均存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大多数患者可产生情绪变化,而这对患者疗效及预后有较大不利影响。因此,掌握冠心病女性患者心理变化的规律,探讨对其可产生有效性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使冠心病女性患者护理工作更科学合理,还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研究证实,优质护理措施对保证患者心理状态处于较佳水平,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有重要作用[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护理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降低。其原因考虑可能为,患者治疗前,病情不稳定,易对治疗措施产生不信任,并随之伴有恐惧、抑郁、焦虑、自卑、失望甚至绝望等多种负性情绪[7]。这提示,对冠心病女性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中,给予优质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降低,且患者总体满意度明显升高。这提示,优质护理有助于消除冠心病女性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雪,陈瑰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68-69.

[2]鲍冬儿,傅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5,(10):1590-1592.

[3]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4]林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应用多样性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4):101,109.

[5]陆秀芳.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5):15-16.

[6]傅美东,任海记,李娜,等.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24-26.

[7]干艳捷,田少江.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发病及严重程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98-99.

猜你喜欢
心理状态女性优质护理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