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2015-07-09 20:32翟玉洁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翟玉洁

【摘 要】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集束化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前述并发症及死亡率和住院时间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疗效。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并发症;预后;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等而危及生命[1]。在临床上,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每个元素都经临床证实能够提高患者结局,其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提高患者结局[2]。本研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来配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的疾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栓性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等。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0.4±12.3)岁,平均体重(66.7±8.3)kg;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3±11.6)岁,平均体重(65.3±9.8)kg。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和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积极的专科处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急救护理,正确给予药物护理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及术后并发症观察,指导正确饮食、合理休息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入院后对患者的基本病情进行初步评估。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干预,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充分沟通。②给予患者逐级半卧位的体位护理措施;严密监测心电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恶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定期对护士进行心电图诊断的专科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常见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方法,及时发现和处理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4]。严密观察溶栓患者有无出血及再次心肌梗死等的发生。③心肌梗死患者因胸痛等复杂因素,常引起恐惧及焦虑等情绪,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而增加心脏负担,进而加重病情。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减少患者恐惧、焦虑等情绪,减轻心脏负担。保证病房安静,可播放轻音乐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④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多科室联合查房,针对每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15例(30.0%)、心源性休克7例(14.0%)、心力衰竭8例(16.0%)及药物不良反应5例(10.0%);研究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7例(14.0%)、心源性休克2例(4.0%)、心力衰竭3例(6.0%)及药物不良反应1例(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8±4.2)d、死亡率8.0%;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3±3.3)d、死亡率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病之一,目前该病患病率越来越高,且发病急,病死率高,预后差。因此,采取何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成为医务人员面临的重点问题[5]。目前,集束化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综合护理理念,其宗旨是将临床证实能改善罹患某一疾病患者预后的护理措施综合应用于同一患者身上,经合理且有效的实施,以求获得更好的疗效[6]。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急、死亡率高,合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极其重要。其中,护理措施可降低患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约为8.0%,这与其它文献报道基本一致[7]。而研究组患者无一例死亡,这提示,入院抢救护理措施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作用。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4.0%、6.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这提示,集束化护理可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综上,将目前已证实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运用,可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卜辉.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6):20-21.

[2]陈建.集束化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3):249-251.

[3]杨跃进,杨进刚.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5):399-400.

[4]周艳.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11-12.

[5]高长春,赵学梅,林淑梅,等.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及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5,(3):138.

[6]李莉.集束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h内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8):742-744.

[7]苏懿,王磊,张敏州,等.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4):467-469.

猜你喜欢
集束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集束化护理在卒中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