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5-07-09 20:32李佳历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2期

李佳历

【摘 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肠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患者编号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面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排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促进患者肠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全面护理干预;肠功能恢复

炎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一般发病因素为腹部手术创伤与腹腔炎症等[1]。其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排气障碍、便秘及胃肠动力差等[2],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引发重症感染、短肠综合症等并发症[3],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是临床预防炎性肠梗阻的重要途径。为促进患者术后肠胃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给予我院4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全面护理干预,并取得较好临床效果,详细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患者编号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2.1±3.9)岁,肠梗阻发病时间2~9h,平均发病时间(4.2±0.6)h。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1.5±4.2)岁,肠梗阻发病时间2~7h,平均发病时间(4.3±0.5)h。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及发病时间等基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全面护理干预方式,具体措施如下:①病情观察。术后积极对患者肠胃功能、腹部体征等身体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加大对患者基础疾病的护理;记录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次数,并观察排便量、性质及颜色;观察患者进食后是否出现腹胀、恶心呕吐或腹痛等异常情况,正确评估患者肠胃功能情况。②心理护理。耐心为患者讲解手术进程及治疗方式,缓解患者消极情绪;加强与患者间沟通,深入了解患者心理活动,为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到术后护理中,为患者营造温馨的护理氛围。③胃肠功能护理。术后给予患者全胃肠外营养支持,避免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状况;全程记录患者营养各项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等,维持患者肠胃环境稳定。④日常生活护理。时刻保持病房通风,避免患者伤口出现感染;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缓解腹痛、腹胀等情况;术后加强患者恢复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1.3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以(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平均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与腹胀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13例(32.5%),腹胀7例(17.5%);观察组并发症5例(12.5%),腹胀1例(2.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及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多发于术后的1~3周内,近几年该病发病率成上升趋势[4]。炎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主要与切口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腹腔内炎症等有关[5]。如治疗不当或错过最佳诊治时机,患者则会出现腹腔粘连、重症感染、严重肠胃综合症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式是预防该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全面护理干预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大对患者心理、饮食、护理环境、肠胃功能等方面的护理力度[6]。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安情绪,帮助患者增添自信心。适当给予患者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加强患者肠胃营养,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7]。为患者提供健康合理的饮食搭配,可提高自身抵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术后锻炼,缓解肠胃蠕动及血液流通[8],减少腹胀腹痛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较短;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与腹胀发生率分别为12.5%、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改善患者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且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给予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全面护理干预措施,一方面有利于改善患者肛门排气及术后便秘情况,加快患者肠胃功能的恢复进程;另一方面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腹痛发生率,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为一种高效安全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徐继宗,刘冬婷,尹谨,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2):361-362.

[2]台随玲.42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2):275-276.

[3]王勇,张岩.开腹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综合治疗[J].医学与哲学,2013,34(8):32-33.

[4]钱培贤,杨卫锋,叶锋.肠梗阻导管联合加味小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123-125.

[5]王刚成,韩广森,任莹坤,等.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饮食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关系[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3,21(2):112-114.

[6]付玉红.多种护理模式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观察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8):136-137.

[7]余小娟,甘慧玲,童巧薇.护理干预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6):114-116.

[8]黄亚辉.腹部手术后并发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早期临床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4,35(4):848-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