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45例临床分析

2015-07-09 20:32马思仁白存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小儿并发症

马思仁 白存明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炎的临床规律及其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45例经大便抗原检测确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观察患儿发病的年龄、发病季节以及临床表现,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0~2岁间发病率为95.5%,其中,1岁以内的发病率为66.7%,6~12个月发病率为55.6%;发病季节:春季发病21例(46.6%),夏季发病11例(24.4%),秋季发病8例(17.8%),冬季发病5例(11.1%);在发病期间88.9%的患儿伴有呼吸道疾病,15例患儿伴有肝功能异常,34例患儿并发心肌损伤,3例患儿并发轻微脑炎。结论:0~2岁小儿患轮状病毒肠炎的几率较大,而且年龄越小,发病所占比例越大,同时患儿在春季的发病率较高,在发病期间,患儿伴有多种并发症,对患儿的多脏器功能造成损害。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症

轮状病毒肠炎是小儿肠炎中最常见的一种流行性病毒性腹泻[1]。轮状病毒肠炎一般在春夏季节发病率较高,常年均可发病[2]。患儿在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后,可以通过患儿的消化道进行传播。同时在干燥的季节内,患儿的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以及患者之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给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为了探究小儿肠炎的临床特点,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对收治的4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小儿肠炎的临床规律及其特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45例经大便抗原检测确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1个月~6岁,平均年龄(1.2±0.5)岁,病程3~6d,平均病程(4.6±0.8)d,患儿在入院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同时出现腹泻28例,腹胀12例,脱水24例,25例伴有流涕、鼻塞、咳嗽等症。

1.2 方法

患儿在入院后,均对患儿进行大便标本排查以及常规的便培养,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检验轮状病毒的抗原,对患儿轮状病毒肠炎进行确诊,同时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儿的血液指标,并对患儿的肝、肾以及心肌功能进行检查[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发病的年龄、发病季节以及临床表现,对患儿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年龄

在45例轮状病毒肠炎中,1~5个月发病5例,6~12个月发病25例,1~2岁发病13例,2岁以上发病2例;0~2岁间发病率为95.5%,1岁以内的发病率为66.7%,6~12个月间发病率为55.6%。

2.2 发病季节

经过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春季发病21例,发病率为46.6%,夏季发病11例,发病率为24.4%,秋季发病8例,发病率为17.8%,冬季发病5例,发病率为11.1%。

2.3 临床症状

在发病期间88.9%的患儿伴有呼吸道疾病,大便呈蛋花样,未出现脓血,其中每日排便次数>10次的患儿6例,每日排便次数5~10次的患儿19例,每日排便次数<5次的患儿20例;15例患儿伴有肝功能异常,34例患儿并发心肌损伤,3例患儿并发轻微脑炎。

3 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病发于6个月~2岁的患儿,且男童多于女童,患者在发病后,2~5d后症状表现较为明显,一般在发病初期,患儿易出现呕吐、腹泻,明显的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10次,通常情况下,大便呈黄色或者淡黄色水样,无腥臭味[4]。1d后患儿将发生脱水现象,并出现轻微的酸中毒症状,患儿在发病后呕吐比较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腹泻的次数增多,呕吐症状数日后逐渐消失,患者的病程一般在3~7d,患儿在轮状病毒入侵后,小肠绒毛黏膜吸收水和电解质的电解能力受到破坏,肠液大量的堆积在肠腔内,因而产生腹泻,同时,变质的小肠绒毛活性逐渐下降,使得糖类消化过程中,大量的糖类物质不能够被吸收,直接进入腹腔,引起呕吐,大量的呕吐和腹泻使患儿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严重缺失,从而出现患儿脱水以及酸中毒现象。轮状病毒肠炎在发病期间,不仅表现出消化道症状,而且也将破坏着其他系统,使得患儿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血液系统遭到损伤,对患儿的生命产生极大的威胁。据相关报道显示,轮状病毒肠炎在病发后,患儿的免疫系统将遭到破坏,使患儿的免疫能力下降,同时,在此过程中,会并发胰腺炎、全身性毒血症等,因此,如果感染轮状病毒,得不到及时的控制,扩散到患儿的全身时将会导致患儿的多个器官受到损伤。将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

在本研究中,45例轮状病毒肠炎中,0~2岁间发病率为95.5%,1岁以内的发病率66.7%,6~12月间发病率为55.6%;春季发病21例,发病率为46.6%,夏季发病11例,发病率为24.4%,秋季发病8例,发病率为17.8%,冬季发病5例,发病率为11.1%,在发病期间88.9%的患儿伴有呼吸道疾病,大便呈蛋花样,未出现脓血,其中每日排便次数>10次的患儿6例,每日排便次数5~10次的患儿19例,每日排便次数<5次的患儿20例;15例患儿伴有肝功能异常,34例患儿并发心肌损伤,3例患儿并发轻微脑炎。

综上所述,0~2岁小儿患轮状病毒肠炎的几率较大,达到了95.5%,而且年龄越小,发病所占比例越大,同时患儿在春夏季的发病率较高,患儿在发病期间,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对患儿的多脏器功能造成损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当患者的免疫能力下降或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时,应该对患儿及时进行诊断治疗,防止轮状病毒在患儿的体内恶化。

参考文献

[1]李妮芝.消旋卡多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4,12(5):45-46.

[2]田宝青.小儿肠炎继发急性假结肠梗阻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0(5):243-244.

[3]郭骏.葡萄糖酸锌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4,2(1):96-97.

[4]吴伟,周永柏,丘惠娴,等.小儿散发性诺如病毒性肠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4(10):374-375.

猜你喜欢
小儿并发症
小儿难养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