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

2015-07-09 20:32龚瑜牛刚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抗菌药物研究

龚瑜 牛刚

【摘 要】目的:探讨对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进行干预的措施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产生的普外科围术期病例中随机选择480份,作为对照组,总结患者应用抗菌类药物的具体情况;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产生的普外科围术期病例中随机选择480份,作为实验组,从2014年1月起,组织我院普外科临床医师和感染管理人员共同学习用药指南、安全用药知识,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和监督。统计并比较两组病例的用药合理率。结果:实验组各项用药评价指标的合理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合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干预对照;研究

随着普外科围术期使用抗菌类药物频率的增加,药物不合理利用现象越来越普遍。2012年我国卫生部门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提出了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办法及规范[1]。为了考察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提升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本文选择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普外科围术期病例,进行用药情况对比分析,取得了以下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的960份病例中,患者均在围术期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均采用了普外科单病种手术,手术切口均为Ⅰ、Ⅱ类;术前患者的生理及生化指标显示正常。排除标准包括: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急性阑尾炎以及有其他急腹症情况的患者。按照病例产生时间将全部病例平分成两组,各480例,将2013年期间的病例设为对照组,2014年间的病例设为实验组。实验组中男258例,女222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16±2.12)岁;对照组中男246例,女234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39.19±3.14)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和疾病进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未采用严格的干预措施,仅对用药过程进行一般程度的干预。

观察组从2014年1月起,组织我院普外科临床医师和感染管理人员共同学习用药指南、安全用药知识,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和监督。具体情况如下:①组织医师和感染管理人员阅读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熟悉用药指南和相关的安全用药知识;结合我院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规定和国内外有关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制定严格的药物规范应用方案,并要求科室所有的医护人员落实方案执行。②每个季度对各科室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将抽查结果进行全院通报;组织专项用药规范及安全指导活动,根据各科室的具体特点,适当调整药物规范应用方案,具体对用药指征、使用疗程和使用品种进行调整[2]。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用药合理率:统计两组病例中指征用药、用法用量、用药选择、用药疗程、用药更换及联合用药的合理例数,使用百分比计算两组病例的用药合理率。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数据使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χ-±s)来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统计方法主要以χ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病例的用药合理率进行比较,对比详细结果如表1。实验组各项用药评价指标的合理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我国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情况并不理想,由此导致了范围较广的耐药事件,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已成为医学界普遍探讨的热点话题。根据卫生部2012年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患者在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应用率不应超出60%,抗菌药物在清洁手术中的预防使用率不应超出30%,用药时间应不超出24h;应对无依据的换药事件和联合用药进行严格控制;在外科手术中的预防使用时间应安排在手术前0.5~2h内,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增强抗感染的有效性[3-4]。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受到我院药物使用干预措施和管理方案的影响较大,得到的具体结果也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实验组的指征用药、用法用量、用药选择、用药疗程、用药更换及联合用药等各项用药评价指标的合理率均在90%以上,用药更换合理率达到了100%,总体用药合理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普外科手术中的主要感染因素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可选择第1代头孢菌素作为主要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而对于感染了革兰阴性肝肠菌等病原菌的患者,宜给予第2代头孢菌素进行预防抗感染治疗[5]。对患者的用药种类应进行严格的筛选,严格控制用药疗程,进行用药更换前需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联合用药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坚持对抗菌感染药物的使用进行长期干预,配合使用不定期抽查和检测的方法,才能真正促成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萍,王明丽,邹素兰,等.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J].中国药房,2010,14(10):889-891.

[2]朱国英,钟智琼,王琦,等.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2(13):1912-1914.

[3]朱业靖.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D].山东大学,2013.

[4]范敏,周晓峰,宋欣颖,等.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12,21(6):513-515.

[5]黄韫,李中敏,刘天柱.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8(7):22-23.

猜你喜欢
抗菌药物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某院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