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激素替代口服与阴道用药的临床对比

2015-07-09 20:32牛艳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围绝经期疗效

牛艳华

【摘 要】目的:对比研究口服与阴道两种给药方式对围绝经期患者E2、内膜厚度、V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给药)及观察组(阴道给药)。对比两组用药前后患者E2、内膜厚度、V分这三项的变化情况。结果:采用阴道给药可明显提升V分,但在E2、内膜厚度两项上作用不明显。采用口服给药方式可明显改善E2、内膜厚度两项指标,但在V分上效果不明显。各项对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患者应根据其具体症状类型调整给药方式,全身症状优先考虑口服给药,局部症状优先考虑阴道给药,可达到较好疗效。

【关键词】围绝经期;给药方式;疗效

女性性激素缺少、卵巢功能减退的患者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以及禁忌症,综合考虑治疗会出现的风险,确保能够在少剂量、短疗程状态下达到生理性补充的效果[1]。本文对比研究了不同给药模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围绝经期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34例。临床入选标准:本组研究对象在入组之前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本次实验研究。所有研究对象未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症状,宫颈刮片检查呈现正常。在用药之前通过B超对患者进行检查,其子宫内膜均<5mm。本组研究对象接受治疗前3个月未采用雌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4~62岁之间,平均年龄(54.4±3.1)岁;自然绝经时间平均(6.3±2.5)个月。观察组患者年龄在45~61岁之间,平均(54.8±3.3)岁;自然绝经时间平均(6.5±2.4)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绝经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均通过序贯疗法给药进行治疗,口服给药组研究对象在入睡之前采用1mg戊酸雌二醇给予口服,治疗时间为28d;且联合黄体酮胶囊进行治疗,4~6粒/d,分别于早上、中午饭前服用,治疗时间为15d。阴道给药组研究对象在入睡前通过送药器把一定剂量的雌三醇乳膏往阴道内部推送,完成阴道用药后自然蜷缩双腿30min,治疗时间为28d;同时联合黄体酮胶囊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15d。两组研究对象均在3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χ-±s)表示,组间数据对比采取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E2、内膜厚度、V分这三项的用药前后差异性。具体对比结果见表1。

根据上表统计结果,不难看出在E2、内膜厚度两方面,采用阴道用药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该组患者V分显著提升(P<0.05);采用口服给药方式则在E2、内膜厚度两方面明显提升(P<0.05),但在V分方面无明显变化(P>0.05)。

3 讨论

围绝经期后的妇女生殖内分泌激素出现一定的改变,特别是机体出现生理病理性变化,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具体表现如下:①出现反复泌尿系统感染、老年性阴道炎、性交疼痛、外阴瘙痒、阴道干燥等靶器官萎缩症状[2];②临床常见失眠、情绪改变、心悸、盗汗、潮热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③围绝经期后妇女还会出现老年性痴呆、心血管疾病、骨折、骨质疏松等远期相关疾病。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并不是围绝经期妇女都会发生上述疾病以及症状,若出现上述疾病以及症状,也会有着不同的程度。因此,围绝期妇女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实际的情况,合理的确定用药模式、用药途径、用药剂量以及药物类型等[3]。

医护人员对治疗患者实行监控以及不定期随访,有效的处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另外,还应该通过针对性的对策加强围绝经期妇女宣传教育、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妇女对疾病的认识能够有所提高,指导围绝经期妇女通过激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时间越早,越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治疗预后[4]。因为妇女在围绝经期前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逐渐减少,造成阴道上皮细胞出现萎缩症状,体内分泌糖原量也逐渐减少,从而出现性交疼痛、阴道干涩等情况。通过阴道给药能够促进阴道雌激素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改善生殖器官的相关症状,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如果更年期妇女出现全身症状,则应该通过口服的方式给药治疗。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采用口服方式给药可明显提升患者E2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但在V分改善方面无明显效果;而采用阴道给药方式可明显提升患者V分,但在E2及内膜厚度改善上效果不明显。对比两种不同类型的用药方法得知,口服用药具有疗效肯定、用药简单等优势,被大部分妇女所接受,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是患者用药后血中浓度波动大、上升快,与机体生理规律不符合,若药物剂量过大,则会导致机体肝脏负担有所加大,出现抗凝因子减少、凝血因子增加、蛋白合成增加等症状。若良好控制药物剂量,则不会发生血栓性疾病、肝脏负担等症状,性激素替代疗法可以达到改善糖耐量、血脂等效果,对心血管病起到预防的作用。阴道用药能够将极高的药物浓度在局部维持,在血液内吸收的E2浓度是口服药物的25%~50%左右,不但能够促进泌尿生殖系局部萎缩症状得以改善,还能够使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有所降低。但阴道局部用药出现刺激反应的概率较高,且无法维持药物吸收稳定状态,使用不方便。因此,围绝经期妇女应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重视个体化治疗,为用药方便、安全、有效、科学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冯瑶.围绝经期妇女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的激素替代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11,34(25):5378-5380.

[2]张绍芬,郁琦.围绝经期的治疗策略[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3(34):161-164.

[3]曹艳芳,丁辉.围绝经期雌激素补充口服及阴道用药60例对比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22(16):58-59.

[4]肖枝兰.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3):4852-4853.

猜你喜欢
围绝经期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围绝经期子宫出血185例分析
补肾疏肝汤配合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围绝经期妇女焦虑症心理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