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区边缘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以宁波市为例

2015-07-12 12:25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315211
大众文艺 2015年17期
关键词:宁波大学异质边缘

陶 锋 (宁波大学 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 315211)

城市住区边缘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以宁波市为例

陶 锋 (宁波大学 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 315211)

现代城市在建设扩张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们从城市住区的边缘空间体系入手,关注边缘空间的景观设计现状,结合宁波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开发模式,提出城市住区边缘空间景观设计应遵循四个准则:明确空间“个性”;调和边缘对立性;增强异质间的相互作用;注重居民参与。

城市住区;人文情怀;边缘空间

城市住区作为居民共同生活的大家园,其景观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品质,所以长期以来,居住空间及周边环境的综合素质考量一直都是市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尤其在城市房价阶梯式攀升的今天,我们更加慎重的选择居住场所。一般来讲,城市住区在投入使用前,应已完成可靠、接地的整体设计与施工检验;入住后,居民们能积极维护和延展自己的家园,这是住区开发及良性运作的理想模式。但现实却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华而不实的空间场所;落寞的景观水体;糟糕的空气质量等。因此,我们需要客观评价住户的真实情况;剖析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现状,特别是边缘空间;为住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准确定位。

一、城市住区边缘空间概述

凯文·林奇指出:“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它们通常是两个地区的边界,对环境起了一种区分和限定的作用,是相邻地域间相干互动的前沿地带和生态关联的纽带。”边缘是一个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空间界定,边缘空间可以理解为两种或以上不同性质的实体在衔接时产生相互作用的特定区域,是空间内既对立又调和的焦点。边缘空间能建立起异质间的良好联系,特别是其对心理上的向心作用能促成人与人之间的接近行为,使人们的交往活动得以自然而然的发生。城市住区边缘空间主要包括:建筑内、建筑间的缓冲区域;建筑与景观的连接带;不同景观内容的过渡枢纽;住区外轮廓与外围空间交界处绿化等。合理营造边缘空间对整个住区的意义重大:良好的生态域境、促进交往活动和可持续发展。

二、住区边缘空间景观设计体验

宁波市位于浙东沿海,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宜居住。同时,作为一个开放型港口城市,宁波一直以来都受到外来经济、文化的冲击,本土和外来文化的冲撞势必产生巨大的能量。我们把宁波城市住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首先住区建筑缺少功能明确的缓冲空间。住区建筑包括住宅建筑和会所、餐饮等服务性公共建筑,我们在“体验”中发现虽然住区建筑都设有缓冲区域,但其功能性基本不强甚至缺失。如住宅的入口景观缓冲区往往面积不足,仅作为通道的延生部分:有一个刚交付不久的新楼盘,住户在装修时惊讶的看到家具根本进不了“家门”,而且因为楼层太高也无法从窗户搬运,最后只能调整家具尺寸和另购拆装式家具。又如一些较早时期的物业会所:因利益驱动和缺乏管理,宽敞的景观中庭被重新分隔成一间间盈利的棋牌室,原有的接待大厅缩至角落;住户去会所健身必须穿过狭长黑暗的走廊,长此以往,势必加深住户与物业的矛盾。

其次是突兀的建筑与景观关系。住宅建筑与景观的紧密联系往往在其底层或首层有鲜明的体现,在建筑的中高层和顶层则基本无所挂钩。究其原因,是我们过于追求住区规划的平面构图,缺乏景观的“四维空间”营造:设计的起始阶段,我们往往看重住区的景观轴线、植物、铺地等平面视觉效果,缺少对景观立体空间营造的重视;如果说前期的规划是设计师从大局的视角出发,那么社区景观的立体空间营造才是居民的正常视角。“四维空间”的涵意也在于此:住区景观只有融入了居民的生活视角,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动态空间。如平面图中所展现的造型优美、五彩缤纷的景观植物,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却难以体验甚至成为视线上的严重障碍!简言之,景观是图纸上独特的“景观”,建筑依旧倔强的孤立,两者相对分离。

再次是存在较多的“边缘”地带。纵观宁波城市住区,历经数年后普遍出现了“边缘”问题:草树成荫的绿廊不再看到;亲水河堤成了垃圾收集站;水池长年淤水等。曾经引以为豪的景致为何变成如此状态?起到异质过渡和缓解冲突作用的边缘空间为何成为现实的死角?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在探究之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城市住区边缘空间景观设计策略

面对“边缘”问题,结合宁波城市住区边缘景观空间的体验与思考,我们提出了城市住区边缘空间景观设计策略。

第一,明确空间“个性”,凸显场所精神。住区内不同空间必须明确显现特征且功能突出,让每一位身临其境的居民在体验空间的过程中:首先能直观感受到空间的“个性”;其次热衷于空间所具备的主要功能;最后获得对此空间的认同感。这就是“场所精神”,是空间延续与发展的根基。

第二,调和边缘对立性,合理营造“灰空间”。个性迥异的空间融杂在一起会让居民产生强烈的不适感,延长舒缓的周期。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古村落的空间规划模式,适当增加相互包容的“灰空间”。如基于“四维”视角的住宅建筑与周边景观:部分建筑或建筑的部分结构延伸至景观空间内;景观内容融入到建筑内部,实现建筑与景观的完美过渡。

第三,增强异质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交往”。在住区边缘空间这个特定范畴里,“异质”包括居民、动植物等生物与空气、水等物质;“交往”则是上述“异质”内或间的相互作用。边缘空间的异质活动最为频繁和高效,对构建住区绿色环境影响巨大,所以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其生态功能。

第四,注重居民参与,诠释“人文情怀”。居民是城市住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在景观设计中须适当“留白”,充分提升居民的生态意识和主观参与:除了一些功能明确的公共空间,与居民关系密切的半公共、半私密区域应在恰当的引导下让他们自己规划。假以时日,这些空间势必成为充满“人情味”的理想场所。

住区边缘空间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应遵循可持续发展规律,“以人为本”的进行景观设计;创造促进住区全面发展、居民互动和充满情怀的边缘空间环境。

四、结语

城市住区宜人的空间、舒适的场所和融洽的氛围是居民盼望的目标,更是景观设计师们肩负的责任。让我们一起直面住区环境的诸多问题,考虑并满足居民的需求,共同营建和维护自己的家园。

[1]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1.

[2]於亮亮,陶锋.大学校园边缘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5(10).

[3]陶锋.基于居住邻里的城市社区景观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2).

[4]陶锋.基于绿色廊道的宁波城市社区生态景观优化设计[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4).

宁波大学校科研基金(文)项目(XYW1501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宁波大学异质边缘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选题要点
基于异质分组的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对赌”语境下异质股东间及其与债权人间的利益平衡
基于CuO/ZnO异质结纳米花的薄膜型丙酮传感器研究
A Personal Tragedy The professionalism of Stevens
Research on College Education Based on VR Technology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在边缘寻找自我
走在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