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分析下的李成山水画

2015-07-12 12:25刘媛媛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47200
大众文艺 2015年17期
关键词:中轴线新视角李成

刘媛媛 陈 琳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47200)

李成(919-967)生活于五代北宋初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画家,祖籍为长安,后因战乱迁至营丘。李成的山水画代表作品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李成早期学习五代北方画家荆浩和关仝,后师法自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一、波折的人生

宋代是山水画成熟的时期, 李成的山水画迎合了宋代偏“文”的这一审美趣味,他的山水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李成的生平、代表作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三方面来深入探讨。

李成,字咸熙,属于唐宗室世家。对于他的身世资料记载很少,只有从一些画论中找到对他的评价。对于他这种有皇室背景的人来说因为战乱和王朝的灭亡,而迁至他乡,在心灵上肯定会比普通人遭受的打击大。在五代乱世中,对于李成这样的文人只能靠买字画为生,这一点可能他本人也不会承认吧!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窘迫,为他的创作带来了一种动力,用他的作品来寻求一种精神寄托,因此,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情感,寄情于景中,似乎大自然可以给予他生活的力量。李成是一位博学、磊落之人,喜欢游历于山川自然中,他的绘画多描绘齐鲁平原的自然景象,善画郊野的平远宽阔的景色。他的山水画作品也是对自己人生处境的一种象征。性格孤傲的他寄情于画中,抒发自己人生不得志的悲凉情境。李成喜酒善画,酒、画在他的人生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留下了千古欣赏的山水画作,同时又饮酒而丧命的悲凉结局。

正是因为这种波折的人生才造就了他艺术上的辉煌,这种辉煌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李成的山水画作深受世人喜欢,宋代时期李成的作品就已很少见了,对于这样的艺术家需要深入和探索。

二、独特的境界

“新视点”分析下的李成山水画,是从新的角度与思路来分析探索李成山水画。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借助于横竖两条中轴线,利用这两条线把李成的山水画分割为相等的四小分,这是一个新的视点与新的研究方法,以以小见大,以局部现整体的研究思路来研究分析李成的山水画作品及其艺术魅力。通过作画者的客观再现与创作的主观表现,从而揭示出李成山水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进一步揭示李成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李成善于描绘寒林、平远、枯树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以书画而吐心中不快。并以简练的笔墨技法,锋利的笔势,展现出了李成山水画的独特风格。米芾评价李成的山水画时说“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这种说法在《茂林远岫图》中可以很好的体现。现将李成《晴峦萧寺图》为例来深入了解他的艺术特色。《晴峦萧寺图》纵:111.4厘米,横:56厘米,是一副纵向绢本画,在深入探索这幅画之前,引入一个概念,什么是横竖中轴线?横竖中轴线是以画面中心点为两条横竖垂直线的交叉点,为了把山水画分割为相等的四等分。李成的《晴峦萧寺图》这幅画用横竖中轴线分割后,成为相等的四小幅纵向山水画。在这里为了对文章的阐述说明,现将四小幅山水画作品以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顺序称之为“第一小幅、第二小幅、第三小幅、第四小幅”,再依次欣赏这四小幅画与整幅作品的关系。整幅画呈S型构图,重心在横向中轴线偏左的位子,画面分为近景、中景、远景,整幅画以横竖中轴线相交处偏左的楼阁为引入视点,依此展开对这幅画的欣赏。本文将山水画构图划分为“三角形”构图、“弧形”构图、“S”型构图,《晴峦萧寺图》整幅呈“S”型构图,而横竖中轴线切割下的四小幅山水画“呈弧”形构图,局部与整体构成了和谐统一相呼应的关系。

李成《晴峦萧寺图》被横竖中轴线分割后的“第一小幅”“第二小幅”,构图多以弧形构图为主,背景有大量的留白。“第一小幅”“第二小幅,”中所描写的对象多处于“一角”“半边”,这种“一角”和“半边”的构图有实有虚,虚实结合,让画面更生动,具有一定的审美感。这两小幅画的描写对象主要是山石,处于整幅画的远景中,给人一种辽阔之感,为整幅画面增加了一定的层次感。

李成的山水画在物象构图方面有紧有松,给画面带来节奏感和韵律感,“第一小幅”“第二小幅”中的物象多松石,“第一小幅”“第二小幅”展示了远景的统一性。而“第三小幅”是处于四小幅中最饱满的布局,“第四小幅”次之。李成的《茂林远岫图》《寒林平野图》也是偏重于左下方的“第三小幅”的描写,所以李成大多数山水画的描写物象偏重于左下方,也就是横竖中轴线分割后的“第三小幅”。《晴峦萧寺图》以“第三小幅”中山与山间引出的小路以及路上行人,与不远处连接对岸山间小路的小桥构成“第三小幅”画的开端,以此开启了对整幅画欣赏的入口。“第四小幅”是“第三小幅”山水画的 视觉延伸,通常与“第三小幅”构成了对前景的描绘。李成山水画构图讲究虚实结合、聚散呼应、轻重缓急并序、山水险夷相辉映。李成的山水画具有可游、可观、可感的艺术美价值。从横竖中轴线分割下所展现的新视角来探讨李成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以此又多了一个研究视角来呈现李成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为人们了解李成山水画又提供了一条路径。

李成的另外一幅《读碑窠石图》描绘了萧疏的气象,画面给人一种落寞而悲凉的感觉。以同样的方法分割《读碑窠石图》,画中的物象同样聚集在“第三小幅”中的比较饱满,以此幅为欣赏的入口点,向中景和远景看去,层次分明,韵律感强。“第一小幅”“第二小幅”“第四小幅”都是以“第三小幅”为基础向中景和远景延伸。横竖分割下的四等分山水画从整体到局部展示了李成山水画的画面层次感。分割后的山水画更清晰的反映了李成的构图,使读者更具体的了解李成山水画。

三、丰富的人生造就了“古今第一”的美誉

北宋宣和年间编著的《宣和画谱》称赞李成为“古今第一”。李成对当时和后世的山水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李成在山水画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其艺术作品中有所表现。在笔墨技巧上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李成喜欢用淡墨,所以后人有“惜墨如金”之称。他画的山石像卷动的云,所以被称之为“卷云皴”,画寒林树枝创“蟹爪”法,这种“蟹爪”在《读碑窠石图》这幅画中的树枝的描绘上有所展示。李成的技法对此时的山水画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许多后代山水画家都学习李成山水画构图方法及其笔墨技巧,李成在山水画方面的成就为后世人们学习山水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蓝本。所以李成的山水画作品不仅在笔墨技法方面有所成就,同样在绘画意境上有所表达,在学习李成山水画笔墨构图的技法时,同样也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态度,在欣赏李成的作品时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愉悦和感悟。所以在山水画这一方面李成堪称为“古今第一”的大家。

[1]袁云甫.宋代山水造境研究[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2]张志民.中国山水画构图研究[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中轴线新视角李成
怀念李成章教授
“畅读中轴线 最爱北京城”东方少年领读者培养计划启动
首付10万起! 做广州业主!坐拥中轴线+名校资源+三大商圈!
A New Historical Analysis of Punishment
马云的新视角
中轴线 古老北京的文化坐标(五)
庄玉庭先负李成蹊
新视角
新视角
新版面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