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礼堂
——文化阵地的“升级版”

2015-07-12 08:34王维莎浙江省海宁市文化馆314400
大众文艺 2015年3期
关键词:升级版海宁市海宁

王维莎 (浙江省海宁市文化馆 314400)

文化礼堂
——文化阵地的“升级版”

王维莎 (浙江省海宁市文化馆 314400)

自2004年以来,浙江省海宁市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在全市182个村中,建起了228个文化阵地。2014年,立足于海宁农村文化阵地的全面繁荣,建起了58个农村文化礼堂。这58个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定位于海宁农村文化阵地综合体、升级版和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文化阵地 文化礼堂 升级版

2013年3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在临安召开现场会,正式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海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呈现建设迅速、管理有序、活动丰富的工作态势,2014年底已完成了58个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目标。这58个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立足于海宁农村文化阵地的全面繁荣,定位于海宁农村文化阵地综合体、升级版和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一、海宁农村文化阵地现状

自2004年以来,海宁市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在全市182个村中,建起了228个文化阵地,阵地建设为海宁市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平台。2007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级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全覆盖,全市共有村级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363名,专管员制度的实施使海宁农村文化有了引路人。并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连续十年举办农村文化主题年(交流年、建设年、提升年、繁荣年等)活动,大力推进村级文化设施和文化专职管理员长效机制建设,有效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但是,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海宁的要求相比,海宁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文明乡风、提高农民素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农村文化礼堂的现实意义和目标

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有利于夯实农村文化建设基础,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有利于打造农民群众共有精神家园,对加快推动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海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宁市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以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等为基本标准,计划通过5年努力,在全市行政村全面建成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并充分利用我市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等本土文化元素和蚕桑、瓜果等乡村产业元素,利用海宁农村自然资源禀赋和特质,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文化资源,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创新,着力在文化礼堂的外部建设、内部展示、活动样式等方面形成特色、形成品牌,力争做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

三、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文化阵地的“升级版”

1.文化设施——提升

中共海宁市委、市政府在《关于推进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按照为民、利民、便民的要求,选择群众便于聚集、乐于参与、环境相对优美的村居主要区块进行规划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进行改建扩建,努力把文化礼堂打造成为一个集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于一体的村级文化阵地综合体。市财政按照村级实际投资额的50%标准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各镇、街道配套投入资金不少于市级投入,同时加大对农村各项建设的整合力度,相关专项资金向农村文化礼堂倾斜。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至2014年海宁市新建文化礼堂58个,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并配有舞台,能够满足农民群众举办文化节庆、文化仪式、文体活动以及村民议事集会等功能需求;新建文化讲堂58个,建筑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面向农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宣讲、科学和法律知识普及、生产技能培训等;还新建文化长廊58个,向村民介绍村史村情,乡风民俗等。农村文化阵地的硬件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活动内涵——深化

现农村文化阵地的活动内涵尚欠深入挖掘,从前村里乡风、民俗等村落文化得不到传承,也不被人们所喜欢,传统民俗逐渐消亡。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是单纯的农村文化建设,而是集教育、娱乐、礼仪、民俗传承于一体的农村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深化了农村文化阵地的活动内涵。

海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充分利用农村自然、人文资源禀赋,挖掘和传承优秀文化资源,结合我市蚕俗农耕、思情山歌、拷花头巾、皮影戏等文化遗存,展示我市“三大产业”的发展历史和人民生活方式转变历程,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的建设愿景。比如长啸村在礼堂中展示手工竹制品,突出地名由来、民俗故事等特色;黄湾镇尖山村在展示馆中突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拷花头巾等内容。

3.活动内容——创新

创新和拓展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内容,把聚焦农民、展现农民、歌颂农民贯穿于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中,呈现了健康向上、和谐美好的乡风文明新风尚。目前,58个农村文化礼堂依托本村风俗特点和礼堂场地,自办春节祈福迎新、庆祝国庆、重阳敬老、成人仪式等传统礼仪活动130次。并结合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着力培育一批最美系列、好邻里、好婆媳等评选载体,开展村级典型人物评选。二年来,共开设各类先进模范评选载体38个,评出各类先进模范448名。要求市农办、市科协、团市委、市妇联等市级有关部门提供载体和内容,全年定期开展党的理论和形势政策、实用技能、科学知识、法律常识等培训活动,二年共计开展各类培训405场(次)。结合“千镇万村种文化”、送文化下乡、2131电影放映工程、农民运动会等载体,全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625场(次)。

4.文艺队伍——健全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引导,我市的群众文艺队伍越来越壮大。目前,我市228个村级文化阵地已拥有文体队伍600余支,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参与。根据农村文化礼堂的总体目标,海宁市委、市政府指出应建立“一村一色、一品一堂”的民间艺术特色队伍,确立以三支队伍(专家指导团、文化专管员、文化志愿者)为基本管理运行架构,进一步健全文艺队伍。真正发挥好农民群众在文化礼堂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文化礼堂的利用率。

袁花镇夹山村的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她总想编排一个具有村民俗特色的节目。从村里老人处获知,上世纪50年代初,村里流传着一种舞蹈名叫“打莲香”,但几十年下来,这个舞蹈已经很少有人会跳了。当时她便萌生想法,一定要把舞蹈复原。经过一段时间打听,终于找到了两位“老师”。一位是会制作“打莲香”道具——彩棒的老师,另一位是记得 “打莲香”完整动作的老师。接着,她找来了14位文艺爱好者,成立了村“打莲香”舞蹈队,然后一起参与学习和编排。舞蹈“打莲香”成为袁花镇夹山村农村文化礼堂的特色节目,“打莲香”舞蹈队也成为海宁市的一支特色文艺团队。

通过二年的建设、运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文化品味得到进一步提高,农村文化遗存和民俗传统得到进一步弘扬,农民的集体记忆得到进一步唤醒和巩固,文化阵地得到进一步提档升级,文化活动走向更高层次、更深含义、更广领域,老百姓在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成为文化阵地的“升级版”。

王维莎,浙江省海宁市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升级版海宁市海宁
刘海宁作品(一)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浙江海宁市(古盐官县)的盐业史料及相关遗存
海宁市老年人劳动参与、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天下奇观海宁潮
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亟待“升级版”
广西崇左市外贸发展的SWOT分析及“升级版”战略对策
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一拖将打造海外战略“升级版”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海宁市
中欧关系“升级版”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