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7-12 07:03
2015年39期
关键词:家族企业经营者产权

罗 镇

引言

通过我们此次调查,对川渝地区143家大型企业集团做出分析,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川渝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公司制改革中在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川渝地区大型企业治理现状及问题

(一)国有企业治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改革不彻底。部分企业改革没有决心,没有真正触动企业产权。第二,经营机制不成熟,“三项制度”改革没有决心,没有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第三,改革进展不平衡。各地区企业之间的改革差距较大。第四,认识方面存在问题。个别地区和企业领导对企业改革的决心不够。对一些地方企业,“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仍然比较严重,求稳怕乱,怕担风险,不敢推进改革,经营者的“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观念盛行。第五,深化企业改革时,和体制的符合程度较大。第六,在企业改革中,不同的人群对利益的追求目的不同。第七,改革资源少,推进改革十分困难。第八,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产权多元化比较困难。由于川渝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大都处于资源型等传统产业领域和竞争性领域,经营成本高,而且,由于老企业多,办社会职能、冗员、债务、不良资产等历史包袱沉重;第九,下岗职工生活不易,需要解决的要求很多,对社会稳定存在很大隐患。第十,企业的社会福利跟进很慢,缺少相关的管理机制,阻碍着企业改革,尤其是企业破产的实施。第十一,有关改革政策措施不统一,指导改革的力度不够、效果欠佳。第十二,“拉郎配”、“乱点鸳鸯谱”等不该组合在一起的强行组建企业集团的不良组合。第十三,除了盲目“求大”、“求快”外,原因该组建在一起的企业,就因为地方政府或原企业的经营者的阻挠和干涉却无法组建在一起。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部门利益以及私人利益等。第十四,股东大会虚设。第十五,董事会在企业集团中德模糊定位

(二)川渝地区民营企业治理现状及问题

1.外在问题:第一,发展障碍。国有企业长期垄断国民经济命脉,家族企业在与政府企业竞争中缺乏竞争力。第二,资金制约。家族企业发展急需的资金获取成本较高,这无疑是制约家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生产经营范围狭窄。第四,经营环境较差。家族企业只能依靠对经济环境的感觉进行生产和经营,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第五,外部治理失衡。真正体现市场经济内涵的经济型运行机制并没有形成。

2.内部问题:第一,产权结构单一。第二,产权不清。(1)出资人之间的产权不清。(2)所有者管理人与经营者之间的产权不清。出(3)职工之间产权不清。第三,企业出资人不关心企业的实际情况。第四,企业形式不规范。大量的家族企业名义上是有限公司,但实质上并非真正实施公司制。第五,家族式管理经营。人情式管理、都是使用自己家族的人,易导致家族企业发展困难,大家不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管理方法过于陈旧,将会直接导致企业治理机制的弱化,影响企业发展、壮大。第六,企业扩张中的贪大求全。第七,治理结构虚化。非家族成员参与经营控制较少,企业外部对企业的监督严重缺失。第八,产权不清。家族企业中股东 (家族成员)之间缺乏契约关系。

二、企业治理对策

(一)进一步深化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

首先做好所有者和经营者两权分离,设计权力制衡,形成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

(二)按照“共同治理”原则,实现公司监督约束机制的创新

“共同治理”原则的核心,是通过公司制定的制度,来确保货币投资者和经营者具有平等参与公司所有权分配的机会。

(三)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建立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方面,可以模仿亚马逊,每个经营者都是企业的股东,这回让他们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工作,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四)剔除政府官员在企业集团、公司任职人员

行政人员在企业集团、公司任职,不利于行业之间的良性竞争。社会上对垄断行业的腐败和高收入问题就会产生很大的不满情绪,这是分配不公的一个突出表现,十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五)优化企业集团的股权关系

①理顺企业集团的产权关系。以资本为主要连接纽带,在企业集团内形成母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等明晰产权关系。②培育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引入可以使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中的国有股合理有序减持。③国有股权适合民营化。

(六)改革企业的行政化治理

行政化极大的影响了企业集团治理机制的改革,除了少数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外,绝大多数的大型企业集团应当是生产要素的自然组合,逐渐淡化行政色彩。

(七)完善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

①优化股权结构,解决股东大会虚设问题。②改良董事会功能,在董事会下设一些专门的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投融资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以帮助提高董事会决策效率;完善董事会的责任机制,使董事会及各董事在具备一定权利的同时也要负担相应的责任。③强化监事会功能。④处理好新老“三会”的关系,正确发挥组织在企业集团治理中的作用。

(八)培育企业文化治理机制

①着眼于整个企业集团的战略,系统规划集团的文化体系。②着力推动集团文化向集团员工价值理念的转化。③重视集团经营管理者的文化教育,培育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家精神。④以人为本,不断追求集团文化建设的高境界。⑤在处理企业集团和成员企业之间的企业文化差异时,应当采用“和而不同”的原则。

(九)发挥集团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治理作用

①尊重中小股东的知情权,强化集团所控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②防止集团母公司滥用“资本多数决”原则,赋予集团子公司更多权利。③完善中小股东诉讼制度,《公司法》应详细阐述中小股东的诉讼权益。④加强中小股东的教育和培训,促使中小股东积极参与企业集团的治理。⑤开辟中小股东参与集团治理的通道,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⑥加强债权人对企业集团治理的强度,建立适度负债的企业融资结构。⑦发挥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集团治理作用。提高机构投资人参与公司管理的积极性。

结语

企业集团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已成为我国理论界的重要任务。大型企业治理工程不仅要解决单集团内各单个公司的治理问题,还要解决集团母公司与各子公司之间的问题。要解决企业内部治理问题,还要解决企业外部治理问题和治理保障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的治理进行改革和完善。

[1]王志银.基于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研究[J].

[2]陈林.简析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J].

[3]马胜.大型企业集团综合集成治理系统工程研究[J].

猜你喜欢
家族企业经营者产权
明清珠江三角洲基塘区的田场与经营者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经营者》征稿启事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传·承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做一名聪明的集团医院经营者
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研究